風風火火,石巖村的山民跑來報告,一連幾天,野豬成群下山,連拱帶吃,把村里即將成熟的玉米糟蹋得不成樣子,請求部隊派人去幫助打野豬。
玉米是長白山區(qū)的主糧,也是山民的救命糧,如果玉米豐收,山民即可安居樂業(yè),如果玉米被糟蹋了,山民怎樣度過漫漫長冬!
師司令部通知偵察連,派出一支小分隊,趕赴百巖村,為民除害。
戰(zhàn)士們聞訊,摩拳擦掌,爭先報名。小分隊很快組成了。在陳副連長率領(lǐng)下,小分隊迅速開進石巖村。
石巖村坐落在長白山下。村前平地開闊,清溪流淌;村后兩道石巖嶺夾一條石巖谷蜿蜒進遠方的深山密林。這地形一看便知,石巖谷是野豬下山的必經(jīng)之路。
野豬棲息在森林、灌叢、蒿草中,夏季常在林莽間、溪水旁出沒,冬季多在背風向陽處活動。野豬出沒活動時,一般是幾頭十幾頭地搭幫結(jié)伙。它們沒有固定的“家”,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歇息,過著游蕩的流浪生活。只有當它們即將臨盆或天氣極為寒冷的時候,才選擇溫暖向陽的僻靜處,用樹枝雜草筑一個巢。野豬體形似家豬,但頭部細長,嘴部突出,兩耳聳立,身上長著鋼硬的針毛。個大體壯的雄豬身長可達2米,體重可達700斤。野豬視覺較差,但聽覺靈敏,加之奔跑速度快,如有聲響,便能迅速逃竄。野豬善于泅水,喜歡在泥中打滾,讓身上沾滿泥巴,以防蚊蠅叮咬。野豬食性極雜,不但喜吃野果、野菜、松子、蘑菇、草根、嫩葉,而且愛吃小動物的尸體,到了秋季莊稼成熟時,還常到地里偷吃玉米、高粱、地瓜……
山民們介紹說,野豬兇猛、狡猾,堪稱山林一霸。本來野豬的皮膚就很厚,加之愛在老松樹上蹭癢,再粘一層松油,當松油干后,那皮膚既像膠皮,又似鐵板,針扎不進,錐穿不透。野豬雖然奔跑速度快,但它發(fā)怒時,不但不逃,還有一種遇死而上的精神,膽敢迎著槍聲撲去。野豬那對獠牙尖銳鋒利,能把其他動物一撕幾段,即使山中猛虎有時也不是它的對手。如若獵人一槍打不死野豬,就會遭到野豬的兇殘報復。當然,昔日的土獵槍很難一下子就把野豬打死。山中的墳塋可以作證,不知多少獵人慘死在野豬的血盆大口利齒下。
陳副連長說,任它野豬再兇猛再狡猾,也不是我們和現(xiàn)代化武器的對手。接著,陳副連長周密部署了作戰(zhàn)方案。野豬不是膽敢迎著槍聲而上嗎,那好,我們就在野豬的必經(jīng)之路上埋下地雷。野豬不是奔跑速度快嗎,那好,我們讓開石巖谷,占領(lǐng)石巖嶺,居高臨下向它開火。
下午,喜歡夜間活動的野豬出山了,大搖大擺,氣勢洶洶,順著石巖谷向村中的玉米地走來。當然,野豬怎么也不會料到,剛剛走出石巖谷就踏上了地雷,轟轟巨響,地動山搖。受傷的野豬妄圖迎著響聲而上,卻又不知響聲來自何處,只好原地打轉(zhuǎn)轉(zhuǎn),當發(fā)現(xiàn)響聲就在腳下,才醒悟似的迅速逃竄。當然,野豬更不會料到,剛剛逃進石巖谷,又遭到?jīng)_鋒槍的猛烈掃射,死的死,傷的傷。野豬們還真頑強,雖是身負重傷,鮮血噴涌,仍然掙扎逃竄。陳副連長大喊,追。戰(zhàn)士們風快躍起,端槍追擊,叭叭叭……叭叭叭……
石巖村里響起一陣陣歡笑聲。山民們趕來,數(shù)了數(shù)閉上眼睛的野豬,共16頭。陳副連長說,把野豬運回村,改善生活。于是,戰(zhàn)士和山民們推的推、拉的拉、抬的抬,披著夕陽的金輝向石巖村走去……
一連幾天,石巖村再也不見野豬出沒,小分隊凱旋而歸。
責任編輯:陳衛(wèi)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