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澤東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進程中,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調查研究的方法、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方法和開拓創(chuàng)新的方法,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方法論基礎。
關鍵詞:毛澤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xiàn)方法
中圖分類號:A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10)06-0016-03
一、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
馬克思主義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只有在時代的條件下去認識事物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么程度,我們才能認識到什么程度。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解決理論與實際相脫離問題的基本方法,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使馬克思主義成為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有力武器。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毛澤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現(xiàn)方法之一。
關于什么叫理論聯(lián)系實際,毛澤東指出,就是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應用列寧斯大林關于中國革命的學說,從中國的歷史實際和革命實際的認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國需要的理論性的創(chuàng)造,就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去指導中國革命的實踐。但這種指導必須是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而不是照搬;也不是抽象地無目的地去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不是為了理論本身而是為了中國革命。毛澤東認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的方針,堅持以研究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這個問題不講明白,我們黨的理論水平就永遠不會提高,中國革命也永遠不會勝利。他指出,理論聯(lián)系實際必須研究中國革命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豐富的實踐經驗,對其進行科學的總結,使之上升成為理論,創(chuàng)造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從理論的高度認識中國革命和建設,才能掌握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規(guī)律。他強調,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xiàn),如果機械地生吞活剝地把外國的東西搬到中國來,不研究中國的特點,就不能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應確立以研究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為指導方針,廢除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主義。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觀實際的事物相聯(lián)系。沒有客觀存在的需要,即使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科學理論也是不起任何作用的。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也就在于它能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lián)系的。
為了正確理解“理論聯(lián)系實際”,毛澤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huán)境”賦予它兩層含義。一層是使馬克思主義“在其每一表現(xiàn)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彼^中國的特點是指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歷史、地理、環(huán)境等特點,也包括階級和階級斗爭的特點。這些特點的綜合也就是毛澤東所說的“中國實際”或“中國特性”,即“中國的歷史實際和革命實際”或“中國的具體的環(huán)境”,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二是馬克思主義要“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xiàn),即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指導中國革命實踐的過程中,要用中國民族的形式表現(xiàn)、表達出來。正如毛澤東在六屆六中全會上所指出:“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薄帮@然毛澤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huán)境。就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根據(jù)中國具體情況和民族特點去靈活地指導中國革命,用中國的民族語言形式表達出來,成為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理論旗幟和行動指南。毛澤東指出:“真正的理論在世界上只有一種,就是從客觀實際抽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得到了證明的理論。剝離了一定特點或特征的時代背景來談論真理,就會脫離真理的內容,使真理失‘真’;同樣。離開一定民族、國家的具體實踐,如國情、黨情、民情等。來談論人類社會真理的發(fā)展,就會缺乏現(xiàn)實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這一點對‘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也同樣適合。因為離開具體民族或國家的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p>
毛澤東針對某些人對馬克思主義采取教條主義和本本主義的態(tài)度而指出,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是指導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走向勝利的科學理論,但是“直到現(xiàn)在,還有不少的人。把馬克思主義書本上的某些個別字句看作現(xiàn)成的靈丹妙藥,似乎只要得了它,就可以不費氣力地包醫(yī)百病”,“這是一種幼稚者的蒙昧”,“對于這種人,應該老實地對他說,你的教條一點什么用處也沒有”,這極大地提高了干部群眾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認識。對于理論脫離實際的人。毛澤東提議取消他的“理論家”的資格。因為只有用馬克思主義觀點來研究實際問題、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才算實際的理論家。他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彼凇墩撌箨P系》中指出,“我們要學的是屬于普遍真理的東西,并且學習一定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如果每句話,包括馬克思的話,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我們的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他又指出教條主義對于革命、對于人民和馬克思列寧主義,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二、調查研究的方法
馬克思主義是經過廣泛的調查研究。在掌握充分的資料之后加以歸納、總結和不斷理論化的產物。是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的客觀規(guī)律性的理論。調查研究的過程也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毛澤東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方法之二。
調查研究是毛澤東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條件。調查研究是毛澤東克服本本主義、形式主義的法寶,是毛澤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前提和基礎。所謂調查研究就是要從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際出發(fā),掌握實際情況。然后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為此他號召全黨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共產黨的正確而不動搖的斗爭策略,決不是少數(shù)人坐在房子里能夠產生的。它是要在群眾的斗爭過程中才能產生的。這就是說要在實踐經驗中才能產生。因此我們需要時時了解社會情況。時時進行實際調查?!彼J為,要系統(tǒng)地周密地研究周圍環(huán)境的任務,就必須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方法,對事務各方面的動態(tài)進行周密的調查研究,詳細地占有材料,從中引出應有的和必要的結論。他要求全黨尤其是黨的高中級干部,“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qū)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從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guī)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lián)系,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而要這樣做,就須不憑主觀想象,不憑一時的熱情,不憑死的書本,而憑客觀存在的事實,詳細地占有材料,在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般原理的指導下。從這些材料中引出正確的結論”。在建國初,毛澤東針對國內外錯綜復雜的局面和社會矛盾,運用在戰(zhàn)爭年代所積累的經驗。認真分析了當時的世情、國情和黨情,正確地制定了一系列戰(zhàn)略和方針,戰(zhàn)勝了敵人,克服了困難,使剛剛成立的新中國很快站穩(wěn)了腳跟。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在面臨全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形勢下,毛澤東又領導人民群眾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比較系統(tǒng)的經濟建設情況的調查,形成了比較切合實際的探索方法,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寶貴思想,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針對當時不少同志還保存著一種粗枝大葉、不求甚解的作風,甚至全然不了解下情,沒有真正具體的了解,卻在那里擔負指導工作,毛澤東提出“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fā)言權”,強調要“使同志們知道離開了實際的調查,就要墮入空想和盲動的深坑”的危險,并嚴肅指出“許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閉著眼睛在那里瞎說,這是共產黨員的恥辱,豈有共產黨員而可以閉著眼睛瞎說一頓的嗎?”在延安整風運動中。他把調查研究作為轉變黨的作風的基礎一環(huán)來加以提倡,用極大的精力糾正當時黨內單憑主觀愿望而不顧中國實際的偏向。他強烈抨擊當時在黨內長期存在并一度十分盛行的以為能夠熟練地背誦馬列書本就是理論家;抨擊那種“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夸夸其談,滿足于一知半解的作風;抨擊那些缺乏調查研究客觀實際狀況的濃厚空氣的現(xiàn)象,是在用馬列主義本本來指導中國革命的幼稚想法和行為。
在全黨推行調查研究的計劃,是轉變黨的作風的基礎一環(huán)。為了使全黨學會調查研究,毛澤東特地把自己在十年內戰(zhàn)時期所做的農村調查編印成冊,起名《農村調查》供全黨學習。他在序言中指出,我們自己非做搜集材料的工作不可,不能依靠別人預備。強調出這個參考材料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出一個如何了解下層情況的方法,而不是要同志們去記那些具體材料及其結論。并重申“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指出“這句話,雖然曾經被人譏為‘狹隘經驗論’的,我卻至今不悔;不但不悔,我仍然堅持沒有調查是不可能有發(fā)言權的。”
三、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方法
歷史和實踐告訴我們,離開人民群眾及其社會實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將變成無法實現(xiàn)的空洞理論。人民群眾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主體,人民群眾的實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動力源泉。馬克思主義只有為群眾所掌握,并把它轉變成為人民群眾具體的行動指南,才能真正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能化作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毛澤東認為進行這種群眾性的工作路線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經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黨內組織生活。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黨員中存在的思想問題,通過經常性的理論學習,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不斷提高黨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水平。另一種方式,就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針對黨在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存在的主要問題,集中一段時間,結合黨的歷史,比較系統(tǒng)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著作,總結黨的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實際,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使全黨思想在馬克思主義基礎上達到新的統(tǒng)一。為了把馬克思主義變成廣大人民群眾普遍接受和掌握的理論,毛澤東提出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中,必須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正如他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法》一文中所指出:“為了做好我們的工作,各級黨委應當大大提倡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使之群眾化,為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所掌握,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里解放出來,變?yōu)槿罕娛掷锏募怃J武器?!泵珴蓶|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過程中,把尊重實踐和尊重群眾結合起來,愛護和支持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并且善于把群眾的智慧集中起來,上升為理論和政策,用來指導全黨和全國人民的行動。早在上世紀20年代創(chuàng)建革命根據(jù)地期間,毛澤東就針對紅四軍中“唯黨員理論常識太低,須趕急進行教育”的問題,請求中央想方設法購寄理論書籍,并說“希望得書報如饑如渴,務請勿以事小棄置。”在著名的《古田會議決議》中他又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研究”列為“黨內教育”的一個基本內容。在中國革命進人抗日戰(zhàn)爭的新階段以后,毛澤東從黨擔負新的歷史任務的高度,提出“來一個全黨的學習競賽”,指出“從擔負重要領導責任的觀點上說,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tǒng)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zhàn)斗力量,并加速我們戰(zhàn)勝日本帝國主義的工作?!眴汛?,一要堅持集體領導,形成的民主決策機制:二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霸谖尹h的—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如此無限循環(huán),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绷⒆阌谌罕妼嵺`,集中全黨智慧,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合法化與科學化的根本保證。為了更好地提高黨員群眾的馬克思主義水平,毛澤東領導全黨開展了“整風”這一在黨內進行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由于毛澤東不倦地倡導和重視,使理論的學習與研究成為我們黨的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這對于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水平。建設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四、開拓創(chuàng)新的方法
開拓創(chuàng)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永葆生機的源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沒有止境,要善于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中檢驗真理、發(fā)展真理,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和實踐而不斷發(fā)展、變化和完善的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歸根結底也要創(chuàng)造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造出新的理論,這就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這一實踐品質,才能化為中國自己的理論形態(tài),所以開拓創(chuàng)新是毛澤東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方法之四。
早在20世紀30年代毛澤東就指出。客觀現(xiàn)實世界的變化永遠沒有完結,人們在實踐中對于真理的認識也就永遠沒有完結,馬克思列寧主義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開辟認識真理的道路。在中國這樣的特殊國情下摸索革命和建設的新路,沒有任何現(xiàn)成經驗可供借鑒,必須敢闖、敢試,敢于實踐。毛澤東“上井岡山”的第一步。就是在幾次受挫之后,大膽地放棄了中央三令五申攻打長沙等大城市的命令,而改向羅霄山脈進軍實現(xiàn)的?!斑`抗中央指示”、“山大王思想”的帽子都曾一頂頂?shù)仫w過來。正是在堅持馬列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的基礎上,毛澤東根據(jù)客觀情況的變化,研究中國遇到的新問題,創(chuàng)立了中國特色的革命理論、改造理論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對馬克思主義作出了獨立的繼承與發(fā)展,充分體現(xiàn)了毛澤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chuàng)新精神。針對黨內存在的嚴重教條主義傾向。毛澤東寫了著名的《反對本本主義》一文,嚴厲批評了機械照搬馬克思主義的具體詞句的本本主義和教條主義,并提出“創(chuàng)造新局面”的要求。長征到達陜北后。毛澤東就開始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高度總結中國革命的新經驗和新教訓。在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針對照搬照抄外國經驗的教條主義者指出,這些人只起了留聲機的作用,忘記了自己認識新鮮事物和創(chuàng)造新鮮事物的責任,不注重研究現(xiàn)狀。不注重研究歷史,不注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應用,這些都是極壞的作風。在毛澤東的倡導下,1941年全黨開展了以反對主觀主義、整頓學風為主要內容的延安整風運動,整風中毛澤東撰寫了《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等一系列重要文章,毛澤東在《反對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講話中指出,要分清創(chuàng)造性的馬克思主義和教條式的馬克思主義,要宣傳創(chuàng)造性的馬克思主義。經過整風運動再到中共七大,對黨內的主觀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做了總清算,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個偉大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毛澤東思想終于形成,并在全黨確立起指導地位。
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臨建設社會主義的新的歷史任務,為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毛澤東又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進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馬克思主義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第二次結合”的思想,強調結合的關鍵在于創(chuàng)造。在“第二次結合”的過程中,毛澤東撰寫了《論十大關系》和《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理論著作,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新思想,取得了重大的新成就,有力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chuàng)新。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歷曲折的時候,毛澤東又強調,馬克思主義老祖宗的東西不能丟,但是光靠現(xiàn)成的東西很不夠,要根據(jù)新的形勢和新的實踐,寫出新的理論。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人,任何國家的無產階級的思想界,都要創(chuàng)造新的理論,現(xiàn)在我們已經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出現(xiàn)了新的一系列的問題,如果不適應新的需要,寫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論,也是不行的。所以他強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