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希宏
新世紀教材集趣味性,實用性,科學性,發(fā)展性為一體,符合學生的心理與學習特點。“怎樣才算一堂好的英語課?”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教師面前值得研究探討的一個課題。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來看,重視知識的傳授,輕技能的培養(yǎng),教師往往會以自己為中心,把生動、復雜的教學活動放在固定、狹隘的認知主義框框中,這種封閉、單向傳導的課堂教學模式,導致英語教學長期擺脫不了“耗時較多、收效較小”的困境。課堂是教師的主陣地,但每個老師都要面對的是如何管理課堂,怎樣有效的管理課堂從而保證自己有效上課的實施,保證學生最大限度的有效學習,這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那么究竟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呢?
1 認真推敲,設計有效教學方案
要上好每一節(jié)課,教師就必須備好每一節(jié)課。我去年任教七年級一個班英語,對unit10 Section B做了個大膽嘗試,設計出了一個別具一格的教學方案。首先,我用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給學生耳目一新,一下子就將學生帶到了課堂;然后,結合音樂欣賞、才藝展示給了學生美的享受,并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尤其是有一位學習成績不理想,但演唱水平較高的女生)。這篇教案設計前半程側著中、困生的訓練,后半程對優(yōu)等生的綜合訓練,基本上全班參與,效果不錯。我采用了開放式教學,設計大膽、不拘泥,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激情,極大限度地發(fā)展了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梢?備課時,教師的反復推敲、深思熟慮、充分準備對于上好課是十分重要的。
2 改進教法,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課堂教學是由教學技巧構成的,任何課堂都要采用某些技巧,才能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的效果。①在課堂上進行瞬間記憶訓練?!胺彩且呀涀R記的事物都在大腦組織中以某種形式留下了痕跡”。這是教育心理學者的研究“痕跡理論”所得出的結論。如要求學生在一分鐘內背出一段對話。學生為了快速記憶,必然高度集中注意力,非常認真地朗讀,盡量找尋到能幫助自己記住對話的特征,強烈記憶的愿望可以提高記憶的效率。②提問、對話技巧。提問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獲得反饋機會的有效方式;在課堂上進行對話,可加強師生間的交流。③利用幻影燈、錄音機、簡筆畫、實物、模型、掛圖、表情動作等多種直觀手段,調動學生各種器官,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特定情景。④教師巧妙、合理的板書設計,不但便于學生理解、記憶,而且整齊、漂亮的板書,可使學生集中精神,舒暢地學習。⑤教師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并伴有幽默,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師生之間輕松自如。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奔せ顚W生學習動機,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探求知識,使之成為樂之者。游戲是深受學生喜愛的活動形式,靈活地運用這些游戲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動”起來,扮演各種角色,會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a good language learner。
3 優(yōu)化管理,努力提高教學效率
3.1 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教育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yè),師生之間的關系將直接影響制約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學生的認知活動。如果沒有師愛生,生尊師,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學習氛圍。所以教師首先要做到熱愛每一位學生,以自己的人格去影響和發(fā)展學生,以情育人,以情感人,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因此,教學中要利用教態(tài)美的力量,打破學生種種心理壓力,營造自然和諧、平等融洽的課堂氣氛,從而主動地接受教育,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目的。其二,對學生要做到一視同仁,尤其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其三,能通過組織活動、評價學生表現(xiàn)來引導和促成學生間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互動關系,取得共同進步。
3.2 培養(yǎng)良好的班風、學風。英語課是實踐性很強的課,學生的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頭戲。因此,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學風至關重要?!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榜樣的力量是無形的、潛移默化的。首先,教師要端正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以敬業(yè)、樂業(yè)的職業(yè)精神感染學生,以高水平的技能吸引學生。其次,要制訂并執(zhí)行課堂常規(guī)制度,促使學生遵守課堂秩序,認真聽講,積極思維。另外,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安排要做到動靜結合,并能有效地使用指令性課堂用語來調遣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知道自己該怎么做,靜則靜,動則動,不讓教學秩序出現(xiàn)混亂局面。久而久之,學生自然就會養(yǎng)成教師所期望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3.3 開展小組活動,集思廣益,發(fā)展求異思維。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小組活動,可以改變課堂教學中學生所處的被動局面,促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積極思維,發(fā)展個性,互助共進。同時,也可解決因班級學生多,學生急于實踐的欲望得不到滿足與學習積極性受挫等矛盾。根據中學英語課堂的特殊性,小組合作學習在中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與在其它學科的運用相比有其特殊的形式并產生不同的作用。從小培養(yǎng)學生與人共處,相互合作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那些平時不敢在全班面前發(fā)言的學生也愿意在小組里與其他同伴交流,通過小組學習,他們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小組合作學習,能真正做到課堂面向每一個學生。所以教師應善于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來上好每一節(jié)課堂教學。
4 教后反思,不斷提升業(yè)務素質
教學反思,或稱為“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xiàn)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jiān)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對后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一節(jié)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后,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細細想想:這節(jié)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否合理,內容是否清晰,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還有什么困惑等。把這些想清楚,作一總結,然后記錄下來,這樣就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經過長期積累,我們必將獲得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
總之,課堂教學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要真正地把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盡量避免“低效”和“無效”的教學,對“有效教學”多作思考和探索。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斷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大膽嘗試,勇于進取,不斷創(chuàng)新,“敢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