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作者以常州市10所高校為研究對象,對大學生的健美需求與健美教學開展狀況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常州市大學生對健美的功能認識較全面,已經形成了較完善的價值觀體系,但高校對于學生的需求并不能完全滿足。
關鍵詞: 常州市高校 健美需求 體育教學改革
目前,我國各類高校通用的體育教學大綱中都缺少對學生形態(tài)美和審美、表現(xiàn)美的能力的培養(yǎng)與要求,也不將健美作為專門的教學內容,學生只能自發(fā)地進行鍛煉,缺乏教練指導,對健美運動知識的學習缺乏系統(tǒng)性,高校的體育教學與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需求之間存在的這些問題亟待解決。筆者對常州市大學生的健美需求進行調查與分析研究,旨在為目前的常州市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有益的參考。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常州市10所高校(常州技術師范學院、常州工業(yè)學院、常州工學院、常州信息學院、常州河海大學、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常州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常州紡織職業(yè)技術學院、常州機電學院、武進學院)不同年級的普通大學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有關高校體育和健美教學的文獻資料,以及各高校的體育教學大綱。
1.2.2訪談法
對所調查高校的部分體育教師和學生進行訪談。
1.2.3問卷調查法
發(fā)出問卷1000份,收回有效問卷925份,有效回收率為92.5%,其中男生446人,女生479人。
1.2.4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所回收問卷的各項數(shù)據(jù)進行數(shù)理統(tǒng)計處理。
2.調研結果與分析
2.1大學生的體育的認識與態(tài)度
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對體育健身的認定率較高,有75%的學生選擇喜歡體育健身活動,60.9%的學生選擇會終身堅持健身鍛煉。對學生鍛煉目的的調查發(fā)現(xiàn),認定率在50%以上的選擇項目都是與健身健美有關的項目,“強身健體”的目的排在首位,同意率達到83.6%;“形體健美”的目的緊隨其后,同意率達到72.5%;“學習健身知識”同意率達到60.1%,這一點說明當代大學生對體育有較強的健身健美的需求。另外,“心情愉悅”、“豐富余暇”、“擴大交往”的認定率分別為49.4%、45.7%、35%。
以上調查說明,大學生對體育健身的功能認識較全面,形成了較完善的價值觀體系,他們已經開始把體育學習、體育鍛煉和將來的工作、生活聯(lián)系起來,特別是健身健美在學生心目中的位置已提到相當高度。新世紀高校體育教學仍以“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高校體育的教材建設必須以成人生活、社會生活的需求為基點,契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充分發(fā)揮體育的功能。
2.2大學生對健美學習的認識
2.2.1大學生形體健美的標準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對形體健美的追求并不是以健美運動員的標準來衡量的,學生也并不以那樣的形體為美,但對擁有“勻稱的形體適度發(fā)達的肌肉”,同意者占87.9%,說明大學生對形體美的追求是客觀的,是可以通過努力達到的。同時也發(fā)現(xiàn),仍有少部分學生對形體美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引導。
2.2.2大學生健美需求的價值取向
價值取向對人的行為具有非常重要的導向作用。調查研究表明,目前大學生對健美需求的價值取向較為全面,已經形成了較完善的價值體系。在調查的眾多價值取向中,“發(fā)達肌肉”、“增強體質增進健康”與“掌握一種鍛煉身體的方法”排在前三位,認定率分別為64%、62.8%和43.9%,這說明大學生的健美需求帶有較強烈的健身趨勢,他們參加鍛煉有兩大目的,即健美、健身。上述調查結果還說明,大學生不僅有追求身體健美的需求,同時他們更關心自己身體的健康問題。“追求時尚”、“休閑娛樂”的認定率也較高,認定率為42.9%與43.5%。
以上調查結果都在40%以上,這說明了健美運動在大學生的心目中有較高的地位,他們對健美需求的價值取向較為全面。
2.3大學生對健美選項課程教學內容的態(tài)度
從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學生對健美選項課程教學內容的態(tài)度主要表現(xiàn)為:知識性、健身性、實用性。“學習些運動保健知識”與“多講點鍛煉身體的方法與知識”的認定率分別為44.4%和55.9%,說明大學生對健美教學內容具有知識性;“多安排點鍛煉身體的活動”的認定率為54.1%,說明大學生對健美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烈的健身性;而對“少學點難度大的競技健美內容”的認定率高達65%,“學習制定健美鍛煉計劃與方案”與“學習健美鍛煉效果的自評方法”的認定率分別為47.7%和41.9%,說明多數(shù)大學生對競技性內容不感興趣,甚至有31.3%的學生持強烈的反對態(tài)度,而對實用性較強的健美知識、方法較感興趣。
2.4大學生對健美選項課程教學形式的態(tài)度
合理的教學形式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鍛煉中去,所以它對于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對“按照自己的需求有計劃的進行鍛煉”的認定率較高,認定率為68.1%,而對“教師統(tǒng)一安排下集體鍛煉”的認定率僅為25%,說明多數(shù)大學生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太感興趣,而對自主式的學習鍛煉較為喜歡。另外,大學生比較喜歡氣氛活潑的教學方式,有61.7%和50.7%的大學生對“邊聽音樂邊鍛煉準備活動”和“一起跳健美操”表示贊同。
2.5影響高校健美教學與鍛煉開展的因素分析
針對高校健美教學與鍛煉不活躍的現(xiàn)狀,筆者對影響健美開展的因素進行了調查。從表5的統(tǒng)計可以發(fā)現(xiàn),缺乏健美知識和場地器材因素嚴重影響了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其次就是環(huán)境與氛圍因素的影響較大。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高校都有健身場館,但都存在場地器材不足的情況。這些場館也對大學生開放,但多采取俱樂部制和收費制度,大學生在那里學的知識系統(tǒng)性不夠,無法滿足大多數(shù)學生的健身需求和求知需求。
3.結論與建議
3.1當代大學生已認識到形體健美的重要性,并愿為強健體魄、改善形體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對健美理論知識和技術動作的掌握缺乏系統(tǒng)性,鍛煉的效果往往達不到要求。
建議在高校體育教學大綱中安排健美方面的內容,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如制定鍛煉計劃、自我鍛煉、自我檢查、自我評價和輔導他人進行鍛煉等,使受教育者能終身受益,這也是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目的。
3.2目前高校體育大綱規(guī)定的體育教學時數(shù)較少,在課內來達到增強體質、改善形體的目標是困難的,體育課教學的效應必須得到延伸和拓展,即擴大到課余和校外。
建議教師不僅要把強身健體的目標看作體育課的任務,還要考慮學生在課余、校外積極鍛煉的配合,不能把課內教學內容與學生課余活動興趣割裂開來。
3.3大多數(shù)高校已具備健身場館,但學生的體育鍛煉空間仍多指向運動場地,健身的手段較單一,這與現(xiàn)在高校體育倡導的“健身方式多元化”和大學生的實際鍛煉需求相悖,顯示出了一定的傳統(tǒng)性和實惠性。
建議高校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同時,應加大對健身場地和器材的投入;同時要提高現(xiàn)有場地器材的利用率,對于這些設施的利用在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應多考慮公益性服務。
3.4此外,高校應加強對體育教師定期的、在職的業(yè)務培訓,適當改善體育師資隊伍的結構,增加具有一定健美專長的教師的比例。
參考文獻:
[1]吳平.對男生健美專項課教學的研究分析.四川體育科學,2001.2.
[2]黃勇.吳軍.健美課對男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機能和素質的影響初探.體育科研,2002.3.
[3]張洪濤.劉春麗.試論開展健美運動的必要性.四川體育科學,2002.2.
[4]周瑞琪.健美運動對改善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的研究.體育函授通訊,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