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河北省的中考文綜試卷,可以用三組詞來概括:繼承與創(chuàng)新、平易與思考、知識與能力。
就試卷形式來說,它繼承了前幾年的試卷類型和試題類型,讓學生看到試卷感到熟悉和有自信,但是它同時也處處顯示出了創(chuàng)新的意識,比如第28題,食品藥品安全問題是2009年的一大熱點,幾乎所有人都知道要從這出題,但是出題人卻是從食品安全法入手,既沒有回避這一熱點問題,又稍出乎人們的預測;再如第30題“網(wǎng)上留言”一問,從網(wǎng)絡生活中的“發(fā)貼”入題,既讓學生感到新鮮,又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正確上網(wǎng),正確認識網(wǎng)絡的積極作用。
就試題類型而言,它緊貼著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設計問題,每道題都讓學生有話可說,但又不是能隨手拈來,需要學生開動腦筋,展開思考。比如:還是第30題“網(wǎng)上留言”一問,如果學生只是隨便組織答案,并不會得到高分。學生需要認真思考答題的角度,搜索聯(lián)系的知識,規(guī)范組織題目的答案。
就試卷難度來看,思想品德部分的考查既注重了教材知識的考查,使初中所學能與高中內(nèi)容掛上鉤,又側(cè)重于分析理解能力和歸納解題能力的考查,使學生逐步遠離背知識、背答案來答題的方向。如:第28題第(1)小問,考查的是法律的特征和人大常委會的權(quán)力,但僅知道這些知識不行,還需要具體理解每一個特征和權(quán)力才能正確作答。
總體來看,整套試卷應該說是一套比較有價值,可圈可點的中考試卷,但我認為,它還略顯出一些不足,如主觀題設計欠新穎,直接問的題目太多,缺少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組織語言能力的題目,像“材料說明什么”“告訴我們什么道理”“給我們什么啟示”這類問題。再如題目選擇過于偏重社會和國情部分,而初中生日益嚴峻的心理類問題沒有出現(xiàn),盡管設計了“整治網(wǎng)絡低俗之風”,但結(jié)合的方向沒有涉及青少年對自身的正確認識,這樣的試卷方向容易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只關注社會,關注國家,而忽視自身,落入“IQ很高EQ為零”的圈子。
縱觀整套試卷的思想品德非選擇題部分,除了需要學生知識的準備之外,更需要學生解題能力與方法的準備。我和我的學生總結(jié)準備的解題思路就是“把大象關進冰箱里”。
就像小品中所言,把大象關進冰箱里一共有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門打開”,第二步“把大象關進去”,第三步“把冰箱門關上”。思品非選擇題的解題思路也一樣:一審題型、確定語言方向,二審關鍵詞、聯(lián)系到知識點,三審分值、完善答案內(nèi)容。
一審題型,就如同“把冰箱門打開”,需要學生結(jié)合題型找到解題的路。一般情況下,思品在初中階段無外乎三大類題型: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具體可能變形出一些新穎的問法。
對于“是什么”類題型,題目可能是“反映什么道理”“告訴我們什么”“說明了什么”等,這類題目的語言組織需要注意這幾個方面:一是找準主語,比如材料在說某年我國人均GDP的增長情況,那么運用替換詞法,我們確定的答案主語就應該是“我國人均生活水平”;二是組織答案需要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深一步表明觀點,如材料從教育、科技或者人民生活水平等角度表明了我國的進步和發(fā)展,我們組織答案時就需要深一步答出:這些都顯示出了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
關于“為什么”類題目,可以設計的問法更是千變?nèi)f化,但萬變不離其宗,這類問題,無非從兩大方面組織答案,一是必要性(主要回答相關情況存在的不足、缺陷或者與之相關的國情),二是重要性(通常情況下可以用“體現(xiàn)了什么”“有利于什么”“是什么的需要”“是什么的條件”等來回答)。如第28題第(2)小問“為什么說食品安全法為食品安全構(gòu)筑了一條有力的防線”,就是標準的問法,通過審題可以看出是在考查“重要性”,那么我們只需要結(jié)合分值回答食品安全法都“有利于”什么就可以了;再如第29題第(3)小問也是這類問題,它更直接地問道“上述行動對推動河北農(nóng)村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有什么作用”,那么我們只要結(jié)合材料中的行動分點回答“推動了什么”或“有利于什么”即可。
而關于“怎么做”類問題,一般情況下會設計成“獻計獻策”“提建議”“你會怎么做”等,只需結(jié)合具體材料所問的方向從國家、相關部門、社會、學校、家庭、個人等中找出合適的角度作答就可以。
“把大象關進冰箱”解題思路的第二審是關鍵詞,也就是找到跟課本有聯(lián)系的詞,它蘊含著題目所考查的知識范圍,只有找準知識范圍和方向才不會跑題。但是這絕不等同于聯(lián)系到一塊相關的知識就盲目作答。就像我們都明白,一整只大象一下子是很難整體裝進冰箱里的,需要想辦法,化整成零,分塊裝。運用知識也是一樣,需要我們“解剖”整塊知識,再組裝整合,才能符合題目要求,做到答案完整。如第30題第(2)小問“談談網(wǎng)絡在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如果我們運用“網(wǎng)絡的作用”來回答,明顯范圍大了,需要我們把這些作用里涉及政治生活的找出來組織到一起,才符合題目要求。
這個解題思路的第三步也是關系到學生組織的答案能否得到滿分的一步,我們一步步審下來,確定了語言組織的順序、運用的知識,最后需要動筆形成答案了,還要再注意一下分值,結(jié)合給的分值來最后完善答案。一般情況下在非選擇題中,分值和答案的方面是結(jié)合在一起的,分值高些的通常是2分一方面,但也不是確定的,需要學生具體去確定。
在2009年悶熱的備考日子中,我和我的學生就是在反復練習如何更好地“把大象關進冰箱里”這個解題思路的過程中,度過了一節(jié)又一節(jié)充滿動力、充滿快樂、充滿緊張的政治課。我們樂此不疲地沉浸于知識的海洋,我們渴望著中考的來臨,我們自信地走過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