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問題客觀存在,高校對重塑造大學生誠信責無旁貸。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可從多方面入手。
關鍵詞: 大學生 誠信教育 教育機制
“誠信”曾一度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打造誠信中國”、“誠信是通行證”、“誠信是第二張身份證”、“誠信是資本”……這些振聾發(fā)聵的語言,無不體現(xiàn)了人們對“誠信”的熱望和追求。作為一個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規(guī)范,誠信不只是經(jīng)濟活動的需要,同樣也是各行各業(yè)各種人群的需要,尤其是當代大學生。因為在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中,到處都傳達著這樣一個信息:當代大學生已經(jīng)喪失了基本的誠信,大學生誠信的喪失儼然是一種鐵定的事實。
一、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xiàn)
1.考試作弊。大學生考試作弊已經(jīng)司空見慣,期末考試作弊、畢業(yè)考試作弊、各種資格考試作弊,無考不作弊。作弊者隊伍越來越龐大,手段也越來越先進,甚至出現(xiàn)了以賺錢、營利為目的的“槍手公司”。
2.學術抄襲。論文移花接木、東拼西湊,假想實驗數(shù)據(jù)、編造實驗過程,“天下文章一大抄”、“文章就是搜尋、拷貝和粘貼”。
3.簡歷注水。招聘會上人人都是優(yōu)秀班干部、三好學生,個個都有一疊榮譽證書、都有一流的外語和計算機水平,甚至出現(xiàn)了一個班級里出現(xiàn)十幾個“學生會主席”的“怪事”。
4.投機取巧。評獎評優(yōu)、入黨、競選干部等的時候,想法設法請客送禮、投機取巧拉關系。
5.騙貸逃貸。借了貸款不還,甚至壓根就沒打算還,使得國有商業(yè)銀行國家助學貸款壞賬比例高達10%,全國已有100多所高校被銀行列入暫停發(fā)放助學貸款的“黑名單”,部分大學生出具虛假貧困證明騙取助學貸款。
6.拖欠學費。家里按時給了學費,結果學生拿去吃喝玩樂談朋友,甚至做出賭博等違法行為,能拖就拖,能欠就欠,許多高校被拖欠的學費每年都在遞增。
7.隨意違約。就業(yè)的時候任意變更、撕毀就業(yè)合同,不少學生因為戶口、待遇等問題解決不“如意”就不辭而別,給招聘單位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
弄虛作假嚴重挫傷真正想學的學生的積極性,于是大家變得“麻木不仁”,一起“同流合污”,導致學生研究水平、工作能力下降,高等教育的素質(zhì)受到嚴重威脅;信用的缺失導致真正的貧困大學生的大學之路越發(fā)艱難,導致高校不得不采取扣押畢業(yè)證書等“過激”行為來“督促”欠費的學生交費,導致不少用人單位明確表示“某高校的學生從此不再招用”。大學生誠信缺失影響的是整個高等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二、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機制及改進措施
大學生群體是未來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重要參與者,對其加強知榮辱、樹誠信的道德建設意義深遠。綜上所述,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問題客觀存在。究其原因,除了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襲外,還與目前高校對德育重視不足、約束和激勵機制缺失、不良學術風氣的負面影響有關。因此,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可從以下多方面入手:
1.要將道德教育提高到與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應改變高校目前“重知識和技能傳授、輕道德和素質(zhì)教育”的跛行局面,對學生的德育建設,特別是對誠信教育予以高度重視??山枞鐣钊腴_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之良機,開展形式多樣的誠信教育主題活動,比如講座、征文、團會等,在學生中樹立誠實守信的意識,將其作為為人處世的第一準則。強調(diào)從作業(yè)不抄襲、考試不作弊等小事做起,將誠實守信貫穿到學習、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還可在試點推行“無人監(jiān)考”等制度,以培養(yǎng)大學生的誠信意識。
2.配合地方征信及信用評估活動,在高校大力推動征信體系建設,積極推行大學生誠信檔案制度。個人誠信檔案,是大學生走向社會的“通行證”。應從學生入學開始,為其建立個人信用檔案,使其了解到誠信對個人生存和發(fā)展的極端重要性。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數(shù)據(jù)、事實和行為記錄大學生的誠信度,對其信用狀況實行動態(tài)管理和實時監(jiān)控。充分利用信用記錄,與銀行、企業(yè)等展開合作,對學生拖欠貸款、工作違約等失信市場行為形成有效制約。
3.在高校建立有效的誠信約束和激勵機制。一個人的誠信問題,自我意識固然重要,但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同樣也是不可缺少的。將德育建設列為對學生考核的重要內(nèi)容,對不守信用的行為予以懲罰,比如取消其助學貸款和評優(yōu)評獎資格等。有約束必有激勵,可于每學期開展形式多樣和主題豐富的大學生誠信評比活動,對優(yōu)秀者給予表彰,樹立誠信典范,進行大范圍宣傳、推廣。
4.要嚴抓師德和學術誠信制度建設。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對學生的影響甚大,為人師者的榜樣作用不容低估。高校學術造價、學術腐敗等投機行為時有發(fā)生,這些丑惡現(xiàn)象的負面效果往往比普通失信行為有過之而無不及,會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產(chǎn)生負面影響。而加強教師學術道德建設,樹立誠信為學的典范,對大學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功效。同時,可對損害學術道德的失信行為予以曝光和懲治,用誠信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城墻。
綜上,高校對重塑大學生誠信形象責無旁貸,應從實際行動上重視德育工作,改變以“成績論英雄”和學習好就“一好百好”的做法,加強對學生的日常管理,強化對高校學生誠信的引導和評估,使大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真正培養(yǎng)出懂知識、講誠信、有道德的合格的大學生,并使其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中堅力量。
參考文獻:
[1]鐘念軍.大學生誠信教育芻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2.
[2]劉俊英.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與重建[J].黨史博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