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識模塊多,內容廣,難度大,這是不爭之事實。許多學生怕學物理,學不好物理;歷年高考,物理平均分偏低,這也是事實。筆者在教學中,特別是在高三物理的系統(tǒng)復習中發(fā)現(xiàn),有兩條主線貫穿于整個高中物理知識中,只要抓住這兩條主線,便能將高中物理主要知識一網(wǎng)打盡,學習效果便能事半功倍。
那么,這兩條主線是什么呢?一是力,即是受力分析;二是能,即是能量的轉化與守恒定律的應用。下面筆者結合一些例子進行說明,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力與能在力學中的應用
力學是高中物理的重點,是基礎,受力分析則是基礎中的基礎。能量的轉化與守恒定律在力學習題中有廣泛的應用。
例1:(2005年·江蘇高考)某人造衛(wèi)星運動的軌道可近似看作是以地心為中心的圓,由于阻力作用,人造衛(wèi)星到地心的距離從r慢慢變到r,用E、E分別表示衛(wèi)星在這兩個軌道上的動能,則( )。
A.r<r,E<EB.r>r,E<E
C.r<r,E>ED.r>r,E>E
分析:從力和能兩方面著手,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衛(wèi)星,滿足G=m。由于阻力作用,假定半徑不變,其動能減小,則G>m。由上式可知,人造衛(wèi)星必做向心運動,其軌跡半徑減小。由于人造衛(wèi)星到地心距離慢慢變化,其運動仍可看作勻速圓周運動,由v=可知,其運動的動能必慢慢增大。故答案為B。
二、力與能在電學中的應用
“電學搭臺,力學唱戲”,即是說很多電學中的題目本質上是受力分析和能量關系的應用。
例2:(2002年·上海高考)如圖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固定一點電荷Q,在M點無初速釋放一帶有恒定電量的小物塊,小物塊在Q的電場中運動到N點靜止,則從M點運動到N點的過程中( )。
A.小物塊所受電場力逐漸減小
B.小物塊具有的電勢能逐漸減小
C.M點的電勢一定高于N點的電勢
D.小物塊電勢能變化量的大小一定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分析:緊扣力與能兩個問題進行分析,離點電荷Q越遠,電場越弱,則A正確;電場力做正功,電勢能減小,故B正確;點電荷Q可能為正,可能為負,故C錯誤;由動能定理可得D正確。答案為ABD。
例3:如圖所示,在傾角θ=37°的絕緣面所在空間存在著豎直向上的勻強電場,場強E=4.0×10N/C,在斜面底端有一與斜面垂直的絕緣彈性擋板。質量m=0.20kg的帶電滑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開始滑下,滑到斜面底端與擋板相碰后以碰前的速率返回。已知斜面的高度h=0.24m,滑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30,滑塊帶電荷q=-5.0×10C。取重力加速度g=10m/s,sin37°=0.60,cos37°=0.80。求:
(1)滑塊從斜面最高點滑到斜面底端時的速度大小。
(2)滑塊被擋板彈回能夠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
(3)滑塊從開始運動到停下來的整個過程中產(chǎn)生的熱量Q。
(計算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分析:注意受力分析和動能定理的應用。
解析:(1)滑塊沿斜面滑下的過程中,受到的滑動摩擦力f=μ(mg+qE)cos37°,
設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為v,根據(jù)動能定理,有(mg+qE)h- f=mv,解得v=2.4m/s。
(2)滑塊第一次與擋板碰撞后沿斜面返回上升的高度最大,設此高度為h,根據(jù)動能定理,有-(mg+qE)h-f=-mv,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h=0.10m。
(3)滑塊最終將靜止在斜面底端,因此重力勢能和電勢能和減少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即等于產(chǎn)生的熱量Q=(mg+qE)h=0.96J。
三、力與能在熱學中的應用
熱學中,受力分析、能的轉化與守恒定律應用的例子也很多。
例4:(2006年·廣東高考)關于永動機和熱力學定律的討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第二類永動機違反能量守恒定律
B.如果物體從外界吸收了熱量,則物體的內能一定增加
C.外界對物體做功,則物體的內能一定增加
D.做功和熱傳遞都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但從能量轉化或轉移的觀點來看這兩種改變方式是有區(qū)別的
提示:從能的角度分析。第二類永動機并不違反能量守恒定律,但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因此不可能制成,A選項錯誤。做功和熱傳遞是改變物體的內能的兩種方式,做功是內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間的轉化,熱傳遞是內能之間的轉移,D選項正確。根據(jù)熱力學第一定律ΔU=W+Q,物體從外界吸熱,可以同時對外界做功,其內能不一定增加;同理,外界對物體做功,可以同時向外界放熱,其內能也不一定增加,B、C兩選項均錯誤。
例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常溫常壓下,質量相等、溫度相同的氧氣和氫氣比較,氫氣的內能比氧氣的內能大
B.0℃的冰融化為的0℃水時,分子平均動能一定增大
C.隨著分子間距離的增大,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一定減小
D.用打氣筒不斷給自行車輪胎加氣時,因為空氣被壓縮,空氣分子間的斥力增大,所以越來越費力
提示:常溫常壓下,氫氣和氧氣都可視為理想氣體,其內能即是分子總動能,由于相同質量的氫氣所含分子個數(shù)較多,故其內能較大,A選項正確。0℃的冰化成0℃的水,其分子平均動能應不變;分子力隨分子間距離的變化是非單調的;給自行車打氣費力,是因為氣體對活塞產(chǎn)生壓強所致。B、C、D三選項錯誤。
四、力與能在光學中的應用
光學中,主要是能的轉化與守恒定律的應用。
例6:如圖所示,一束復色光射到玻璃三棱鏡AB面上,從三棱鏡的AC面折出的光線分成a、b兩束,如圖所示,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a光的光子能量比b光的光子能量大
B.光a、b射到同一金屬表面時,若光a能發(fā)生光電效應,那么光b也一定能發(fā)生光電效應
C.光從棱鏡內射出時,a光的臨界角大于b光的臨界角
D.在此玻璃三棱鏡中a光的光速比b光的光速小
分析:由圖可知,a光比b光偏折程度大,則折射率大,頻率大,能量大。答案為AD。
五、力與能在原子物理學中的應用
原子物理學中,核力的分析、躍遷或電離時能量的轉移和轉化的分析占有很大的比例。
例7:(2004年·北京理綜)氦原子被電離一個核外電子,形成類氫結構的氦離子。已知基態(tài)的氦離子能量為E1=-54.4eV,氦原子能級的示意圖如圖所示。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被基態(tài)氦離子吸收而發(fā)生躍遷的是( )。
A.40.8eVB.43.2eV
C.51.0eVD.54.4eV
提示:光子能量小于或等于54.5eV時,要能被基態(tài)氦離子吸收,光子的能量E就應滿足E=E-E,n=2時,E=40.8eV;n=3時,E=48.4eV;n=4時,E=51.0eV;n→∞時,E=54.4eV。故選B。
例8:氫原子的能級示意圖如圖所示,一個動能為12.89eV自由電子的與處于基態(tài)的氫原子發(fā)生正碰,假定不計碰撞過程中氫原子的動能變化,則碰撞后該電子剩余的動能可能為( )。
A.0.15eVB.0.54eV
C.0.81eVD.2.80eV
提示:由氫原子的能級圖可知,從基態(tài)(n=1)躍遷到n=2、3、4、5各激發(fā)態(tài)所需的能量依次為E-E=10.19eV,E-E=12.08eV,E-E=12.74eV,E-E=13.05eV。因此,動能為12.89eV的電子與基態(tài)氫原子發(fā)生正碰,可能的躍遷只有前三種,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碰撞中電子剩余的動能依次為2.70eV,0.81eV,0.15eV。故A、C兩選項正確。
此外,力與能在力、熱綜合,力、電綜合,光學、原子物理綜合等問題中也有許多應用,因篇幅所限這里就不一一贅述??傊?,通過以上例子可見,力與能是高中物理的兩條鮮明主線,它們把高中物理的各個知識——這些珍珠串聯(lián)成一條美麗的項鏈??芍^:“力”+“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