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式英語作為一種主要由于漢語語言、文化及其思維干擾引起的錯誤,不僅僅在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語言輸出中常常出現(xiàn),在英語專業(yè)學生學習和運用過程尤其是口語中亦然。這些中式英語表現(xiàn)形式各異,不僅影響了英語專業(yè)的教學效果,而且阻礙了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本文主要在Chinglish錯誤調查問卷分析的基礎之上,應用中介語與石化理論,研究英語專業(yè)學生口語中出現(xiàn)中式英語的成因。
關鍵詞: 英語專業(yè) 口語 Chinglish 表現(xiàn) 成因
一、引言
關于什么是中式英語,許多學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給了不同的定義:
早在1980年,英語界的前輩葛傳椝先生就指出:“各國有各國的情況。就我國而論,不論舊中國或新中國,講或寫英語時都有些我國所特有的東西需要表達?!比缈婆e(imperial examinations)、四書(Four Books)、八股文(eight-legged essay)等。葛先生認為,上述英語不是英語本族人的慣用詞語,應當稱作“中國英語”(China English)?!爸惺接⒄Z”是介于中國學習者的不規(guī)范語言與規(guī)范目的語之間的“中間語言”(inter-language),即舊時人們常說的“洋徑濱”英語(pidgin)。
中式英語是受中文干擾的講話或寫作。一些句子可以把中文詞句或多或少地逐字逐句翻譯過來,中式英語的語法也許正確,但是在選擇單詞或詞組以及表達方式方面不符合標準英語的用法。雖然理解可能不是問題,但是中式英語是不能被接受的(鄧炎昌,1989)。
中式英語是畸形的、混合的語言,既不是英語,也不是中文,但可能被形容為“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Joan Pinkham,2003)。
從以上列舉的定義中,我們不難看出,中式英語(Chinglish)是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學習使用英語的過程中,由于受母語及其文化和交際習慣的干擾,出現(xiàn)的不符合規(guī)范英語表達方式或是交際方式的英語。它是有別于“中國英語”的。前者影響正常的英語交際,絕不可以成為英語學習者的目的語。而后者,以規(guī)范英語為基礎,表達中國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特有的事物,是有益?zhèn)鞑ブ袊幕?、而又能被?guī)范英語操持者所接受的英語,是“洋為中用”的典型范例。為進一步了解中式英語,筆者以一二三年級英語師范和非師范專業(yè)學生為對象,在吉首大學外國語學院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總結出了中式英語在英語專業(yè)學生口語中的一些具體表現(xiàn)形式,同時分析了其形成原因。
二、中式英語的表現(xiàn)形式
下面就從詞匯、句法及習慣表達等方面來分析中式英語的幾種表現(xiàn)形式。
1.詞匯層面上的中式英語分析
詞匯層面的中式英語主要表現(xiàn)在冗贅、搭配不當、詞序倒置及用詞不當這些方面。
1.1冗贅
冗贅即指過多使用一些不必要的詞語,或者是重復使用一些相近的詞語或短語。筆者通過調查問卷分析,在英語專業(yè)學生口語中,這種詞匯冗贅現(xiàn)象很常見。這種在外國人看來無足輕重的詞語卻是中式英語的標志(Pinkham,2003)。由于學生常忽視句中的某些成分已包括或涵蓋了那類多余詞匯的意思,或者不能清楚地明白和理解英語單詞或短語意思,因此導致用詞冗贅的中式英語。在調查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英語專業(yè)學生也容易犯這樣的錯誤。
如:在單選題中,“成功完成”的表達有多達91%的學生選的是“successful accomplishment”而正確答案“accomplishment”則很少有人選擇。
同樣,在判斷題中,“保護環(huán)境的根本是制止環(huán)境污染”的英文表達“It is essential to control environment pollution so a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竟然有高達87%的學生認為是正確的。而事實上,前面的那個“environment”是多余的,這在地道的英語表達中是絕不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
其他如“加快經(jīng)濟改革的步伐”的慣常表達“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economic reform”應該刪除“the pace of”,因為“accelerate”本身就意味著加快步伐。
而“I can’t afford to buy a computer for the time being”也是冗雜的,因為“afford”本身就有買得起的意思。
1.2搭配不當
中國學生在英語口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搭配不當現(xiàn)象。產(chǎn)生詞語搭配不當?shù)脑蛑饕谟趯W生忽視英漢兩種語言中的詞語搭配的差異,直接用漢語套用英語所致。比如,中國人會說“receive the telephone”,“crowded traffic”,“deep sleep”,“open a check”等,而地道的英語是“answer the telephone”,“busy/heavy traffic”,“sound sleep”,“write out/make out a check”。同樣地,筆者在問卷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很多英語專業(yè)學生對類似問題的忽略。
如:問卷中筆者根據(jù)廣告詞“面色紅潤萬人迷”出的題目“‘面色紅潤’怎么表達?”在答案“she has a red complex”,“she has a pink complex”和“she has a ruby complex”中,82%的學生在前兩個答案中進行選擇,卻不知道這根本不符合地道英語的搭配規(guī)則。
另外,在“學習知識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這一題中,89%的學生選擇的是“Studying/Learning knowledge is the main task of college students.”而正確答案“Acquiring knowledge is the main task of college students.”卻只有11%的學生選擇。
1.3詞序倒置
英漢兩種語言中,很多詞語的表達順序是相反的。而很多中國學生常常忽略這種差別,受漢語表達習慣的影響,下意識地就犯了中式英語錯誤。如我們應該說food and clothing(溫飽),agriculture and industry(工農(nóng)業(yè)),young and old(老少),old and new(新舊),bride and bridegroom(新郎新娘),而不應該說clothing and food,industry and agriculture,old and young,new and old,bridegroom and bride等。
在問卷中的判斷題第九題,“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的表達是“high and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gion”,有多達93%的學生,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學生認為這種表達是正確的。而事實上,前面兩個形容調換位置后才是地道的英語表達。
1.4用詞不當
一詞多義是英語和漢語共同的特征,同一個詞在不同的環(huán)境里有不同的意思。中國學生往往從中文的角度思考,不考慮其語言環(huán)境,結果就產(chǎn)生了中式英語。詞語的誤用容易產(chǎn)生誤解,甚至造成嚴重的后果,不能不給予密切的注意。
筆者根據(jù)問卷調查的結果,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選擇題第18題考了英語專業(yè)學生“他食言了”的英語表達方式,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有高達95%的學生選的竟然是B答案“He ate his words.”而選擇正確答案“He broke his words.”的學生則寥寥無幾。事實上,說話人想說“食言”,但是用eat這個動詞是錯誤的,因為eat one’ s words不是“食言”,而是“收回所說的話”。
另外,像“They are easy to make mistakes in doing so.”,“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is set up on the base of the proposition of four dimensions.”等表達中均存在用詞不當?shù)闹惺接⒄Z錯誤。
2.句法層面上的中式英語分析
句法層面的中式英語主要表現(xiàn)在狀語前置、否定前置此類語序問題及形式主語或賓語使用問題上。
2.1狀語前置
由于受漢語句法的影響,中國學生在造句的時候,容易按照漢語思維將狀語前置,這樣的例子在口語表達中不勝枚舉。
選擇題第13題“昨天我在街上看到一只老虎”的英文表達有高達93%的學生選擇A答案或者B答案:“Yesterday I saw a tiger in the street.”或者“In the street I saw a tiger yesterday.”而真正地道的表達應該是將時間和地點狀語都后置:“I saw a tiger in the street yesterday.”
判斷題第3題將“晚飯后他散了步”的英文表達寫成“After supper he went out for a walk.”,竟然也有80%的學生認為是正確的。
以上都是沒有對漢語和英語的句式結構差異有一個明晰準確的認識造成的。
2.2否定前置
在英文表達過程中,否定前置對中國學生來說,可謂一個難點。問卷判斷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這一問題:“我想我不能按時完成這項任務”的表達是“I think I can’t finish the task on time.”,也有很大比例的學生把它當做正確的表達。
2.3形式主語/形式賓語
這個結構在英文表達中尤為重要,是英語語言的一大特色,同時也是中國學生容易犯錯的知識點,比如在選擇題第7題,“學習英語不容易”的英文表達,有多達76%的學生選擇的是“To learn English is not easy/English is not easy to learn.”,而正確的表達其實應該是“It is not easy to learn English.”。
其實很多學生過后很容易發(fā)現(xiàn)這樣的表達是錯誤的,但在表達過程中下意識地就犯了。這不得不說是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個瓶頸。
3.習慣表達中的中式英語分析
在修辭、諺語等習慣表達中,中國學生最容易犯Chinglish錯誤,因為這是受漢語影響最根深蒂固的一種情況。
筆者從問卷中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紅茶”的表達有67%的學生選擇的是“red/brown tea”,而選正確答案“black tea”只占極小比例。其他的錯誤有:
think three times before action/think before action(think twice before action——三思而后行)
Eight in ten he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her./Nine in ten he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her.(Ten to one he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her.——十有八九他是愛上她了。)
four Asian lions/four Asian dragons(four Asian tigers——亞洲四小龍)
He is as stupid as a pig.(He is as stupid as a goose.——他蠢得像頭豬)
She is beautiful as a/an swan/angel and lots of boys chase her.(She is as beautiful as Helen and lots of boys chase her.——她很美,受到很多男生的追求。)
Today is Friday.(It is Friday.——今天星期五。)
這樣的例子在調查問卷中舉不勝舉,在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4.富于中國特色的中式英語
其實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式英語我們可以將之歸到“中國英語”里頭去,作為二語習得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中介語來看待,但事實上,它也是一種不符合英文表達習慣的不地道的英語。
如判斷題中的“l(fā)aid-off workers”(下崗工人),“one country,two systems”(一國兩制),“eight honors and eight shames”(八榮八恥)。在這些題目中,絕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上述表達是正確的。
三、中式英語的成因分析
中式英語首先是由于母語習慣的干擾,如語音、詞匯、語義、短語、習語、典故、句法規(guī)則、篇章結構和文本風格的影響;其次是漢語的交際方式、行為習慣、思維方式和社會行為準則的鉗制。因此,中式英語即可理解為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在英語學習當中由于受母語漢語及其特有的文化和思維模式的干擾而產(chǎn)生的中介語,屬于二語習得研究的范疇。
談到二語習得理論,我們必須得引入兩個理論——中介語(interlanguage)和石化(fossilization),前者是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把母語語言規(guī)則轉移到第二語言的語言規(guī)則、運用母語語言規(guī)則簡化第二語言的語言規(guī)則的產(chǎn)物。后者則指學習者在中介語連續(xù)體尚未達到目標語狀態(tài)時便停止發(fā)展,某些語言錯誤已作為一種語言習慣固定下來,進一步學習也無法改變(Larry Selinker,1972)。石化的中介語對語言學習是極為不利的。
在外語教學中,中國學生在語言輸出過程中,語言因為母語干擾而石化的現(xiàn)象最為普遍(Rod Ellis,2000)。毫無疑問,這些因為漢語言及其文化與思維的影響而導致的中式英語都可理解為中國英語學習者在英語習得中產(chǎn)生的中介語,并由中介語的石化現(xiàn)象引起。
從上文可以看出,中式英語主要是由于中國學生受母語干擾,運用不正當?shù)膶W習和交際策略產(chǎn)生的,盡管他們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很多人還是不能通達英語目的地。外語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教師應對學習者中介語及其錯誤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采取有效的對策和手段,防止二語學習者中介語出現(xiàn)石化現(xiàn)象,這對外語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中國學生尤其是英語專業(yè)學生在學習和運用過程中,要對這種錯誤引起足夠的重視,以免對以后的交際活動造成不便,同時應積極發(fā)揚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英語。在下一階段的研究過程中,筆者將著重深入英語教學,尤其是外院英語角和文化交流團等活動中,進一步了解中式英語,總結出克服中式英語的方法和對策,以期為外語教學效果的提高提供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1]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2]Ellis,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Joan Pinkham.中式英語之鑒[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4]Larry,A.Samovar.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Third edition),2002.
[5]Pinkham,J.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8.
[6]Selinker,L.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M].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1992.
[7]曹淑萍.從中介語石化的成因談高職外語教學對策[J].職教與經(jīng)濟研究,2005.
[8]戴煒棟.蔡龍權.中介語的認知發(fā)生基礎[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9).
[9]林緒肅.大學生中式英語的成因分析及其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華中示范大學,2008,(8).
[10]牛強.過渡語的石化現(xiàn)象及其教學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5).
此論文為吉首大學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chuàng)新性實驗項目資助成果,項目編號:JSU-CX-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