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寫生和創(chuàng)新兩個詞匯,在近百年來的近現(xiàn)代特殊語境下,對中國畫的認識、研究、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誤導,使中國畫膚淺化、表面化,脫離了傳統(tǒng)中國畫的高尚追求。究其原因,一是對優(yōu)秀傳統(tǒng)一知半解,二是急功近利的繪畫動機,三是意識形態(tài)的約束,四是狹隘的藝術視野,五是生搬硬套西方繪畫方式等,且這些方面又都糾結在一起。
關鍵詞: 寫生 創(chuàng)新 中國畫 誤導
寫生本身沒有問題,中國的古人早就指出:“師古人亦師造化?!蔽鞣降恼麄€藝術史對于自然物理乃至人本身生理結構的研究更是透徹,然而繪畫藝術和其它姊妹藝術一樣追求的不再是對自然的機械臨摹,其更注重在人文上的積累。然而,百年來低劣膚淺的創(chuàng)新口號和機械照搬的寫生觀念把繪畫創(chuàng)作引入了誤區(qū),遺害至今,對于地方美術院校師生和地方畫家的誤導尤甚,對中國畫戕害最深。
誤導的結果表現(xiàn)在畫面上有兩端,一是創(chuàng)新導致莫名其妙,閃爍其詞,讓人看不懂,故弄玄虛,自欺欺人。各種名目的抽象、實驗,正常人看不懂的都屬于這一類。二是寫生導致機械照搬,生搬硬套,畫得全像標本,還不如照片,毫無生氣。先來看看真實的寫生,用臨摹仿古作參照。
首先,在古代畫論里“寫生”一詞經(jīng)常被提起,宋花鳥畫最講究寫生,但是我們從傳世畫跡上看,可以知道當時的語境和近現(xiàn)代非常不同,當時的畫工非常強調使用毛筆這一工具,從唐代始即有筆有墨早已經(jīng)成了中國畫繪制共識,因此并不強調基本筆墨。
五代荊浩《筆法記》記載:“太行山由洪谷,其間數(shù)畝之田,吾常耕而食之。有日登神鉦山四望回跡入大巖扉,苔徑露水,怪石祥煙,疾進其處皆古松也。中獨圍大者,皮老蒼蘚,翔鱗乘空,蟠蚪之勢,欲附云漢。成林者爽氣重榮,不能者抱節(jié)自屈。或回根出土,或偃截巨流,掛岸盤溪,披苔裂石。因驚異之,遍而賞之。”以最有代表性的寫生畫家的畫跡和名家畫論的言論為準,可以看出古人所說的寫生是對自然萬物物理的認知和感悟,這和現(xiàn)在講的寫生純屬兩碼事。
中國古代的畫家特別是文人畫家都有今人所不及的修養(yǎng),他們臨摹仿制古代名家自有道理,藝術創(chuàng)作的前提就是要有基本的積累。清代石濤是畫史中最強調寫生創(chuàng)新的畫家,可是石濤所有的繪畫無一筆脫離國畫規(guī)矩,歷代繪畫大師的創(chuàng)新都是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前進一步。
我們經(jīng)常提到的對景寫生,和古代提到的中國畫寫生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不可同日而語。中國畫也是有中國至高傳統(tǒng)文化精神寄托的中國畫,并不是每個中國人用毛筆、宣紙、水墨弄出來的東西都叫中國畫。
近現(xiàn)代大不相同,從郎世寧融合中西這一典型起,徐悲鴻等主動引進西方寫實方法以改造中國畫,此后俄羅斯明暗光影的寫實油畫畫法殃及中國畫,新中國成立前,中國畫被改造并成了政治宣傳的工具。先不講國畫與西畫的不同追求,西方畫家也曾走入這種描摹光影的畫法的誤區(qū),并幡然悔悟,達利說:“光曾越來越取代油畫和素描,一直持續(xù)到印象派時期,它扼殺了其它每一樣東西。”政治有時代限制,但是非功利的繪畫藝術總是超越時間與國界,普遍關注人類共同的精神,是古今中外凡人皆可以讀懂的語言。畢加索說:“沒有扼殺個人的國家便沒有真知灼見的人?!痹谒囆g政治化之下,杭州潘天壽長時間主持中國畫教學,齊白石、黃賓虹個人不為時代思想局限一直堅守,讓中國畫一息尚存。
因此,要是不在具體語境之下來明白臨摹、寫生、創(chuàng)作的真實含義,孤立地搞哪一樣都會誤入歧途。
其次,我們要知道中國畫的目的并非機械式摹仿自然,欣賞優(yōu)秀的西方繪畫作品和讀他們的畫論之后也會發(fā)現(xiàn)其實西畫也不是機械模仿。不能不說我們學習了西方寫實科學技法只是學得皮毛,卻把西方繪畫藝術的精髓給丟了。學習中國畫和學習書法很相似,和其他如文學、音樂的學習方法也相像,那就是更注重傳統(tǒng)的積淀。
再次,繪畫是假借虛幻的東西,要是等同于視覺所見,那還要繪畫干什么呢?繪畫藝術的價值也就在于此。
近百年西畫寫生的表面技法使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進入了誤區(qū),有成就的如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陸儼少、傅抱石要么根本不對景寫生、或者只是勾勒個大概,靠目識心記,要么至少是在傳統(tǒng)功底深厚之后再帶著有色眼鏡來對景寫生。我們看黃賓虹的毛筆寫生稿可知,他根本無意摹仿實景,而是重于筆墨,把實景作為參照。
割裂局部的關照往往讓人走入誤區(qū),對寫生和創(chuàng)新的孤立審視誤導了中國繪畫。中央電視節(jié)目《國際大學辯論會》中耶魯大學辯手在針對教育目的的陳述中說,談論教育的目的必須首先探討人生的目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里講“局部統(tǒng)一于全局,局部服從整體”。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討論或運用寫生和創(chuàng)新不得不在大的藝術目的前提下進行。
因此,對于當下寫生和創(chuàng)新對中國畫學習誤導的現(xiàn)狀,研究傳統(tǒng)、學習傳統(tǒng)、臨摹傳統(tǒng),以及對西方繪畫正本清源,顯得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法]丹納.藝術哲學[M].北京出版社,2007.
[2]薛永年.二十世紀山水畫論文集[M],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
[3]俞建華.國畫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4]楊身源,張弘昕.西方畫論輯要.江蘇美術出版社,1990.
[5]陳丹青.退步集續(xù)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