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軍案的審理,較為完整地呈現(xiàn)了香港內幕交易案的稽查與問責機制,以及海外金融機構內控體系的利弊,足以引人鏡鑒
《財經(jīng)》駐香港記者 王端
5月4日,上午10點半,40歲的摩根士丹利前董事總經(jīng)理杜軍出現(xiàn)在香港區(qū)域法院十樓的法庭上。這位頭發(fā)灰白、體態(tài)已略微發(fā)福的前投行精英,在庭上否認了香港律政司對其涉嫌內幕交易案的十項控罪。
原為摩根士丹利中國區(qū)固定收益部主管的杜軍,涉嫌利用內幕消息,在2007年2月15日至4月30日期間,分九次購入中信資源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碼:01205,下稱中信資源)股份;交易總共涉及2670萬股,金額總計約8710萬港元,平均買入每股價格為3.26港元,最終獲利3000余萬港元。香港證監(jiān)會于當年5月接獲舉報介入調查,隨后將案件轉交香港律政司,對杜軍提起公訴。
自2008年6月以來,香港證監(jiān)會以內幕交易罪成功起訴七人,其中有三人被判監(jiān)禁,還有一名被告被判緩刑。但與以往內幕交易案不同的是,此次涉案人職位之高,涉及金額之巨,備受外界矚目。
在內地的證券監(jiān)管系統(tǒng)內,內幕交易案的稽查往往被歸咎于取證難和認定難,最終無疾而終。此次杜軍案的審理,較為完整地呈現(xiàn)了香港內幕交易案的稽查與問責機制,以及海外金融機構內控體系的利弊,足以引人鏡鑒。
五組電子郵件
2006年末至2007年初期間,摩根士丹利亞洲(Morgan Stanley Asia Ltd)與北京中信集團及中信資源有兩個合作項目,其中一個項目代號為 “Jumbo”,主要為摩根士丹利亞洲協(xié)助中信資源發(fā)行債券,用以收購哈薩克斯坦油田;另一項目代號為“Colorado”,主要是為所收購油田做石油對沖交易。香港律政司認為,被告杜軍參與了上述兩項計劃,并與中信集團高層有密切接觸。
律政司在庭上對杜軍提出總共十項刑事指控,包括九項內幕交易控罪和一項唆使他人進行內幕交易的控罪。被唆使者為杜軍妻子李馨,但后者未被控犯任何罪行。
控方在庭上大量引用了電子郵件和黑莓(Blackberry)記錄。記錄不僅顯示杜軍何時閱讀并回復信件,還標明他對每一封電郵向下滾屏的幅度。
代表控方的資深大律師郭莎樂指出,證據(jù)主要來自五組電子郵件(E-mail Chains)。郵件內容顯示,杜軍是上述兩項交易的成員之一,并且于2007年2月15日首次購入中信資源股票之前,就已知悉部分并非對公眾及市場公開的交易信息。律政司并表示,一系列的電話錄音也將作為適當?shù)淖C據(jù)。
杜軍所掌握的內幕消息,與中信資源2007年5月8日發(fā)布的三份公告內容有關。中信資源當日發(fā)布三份公告內容表明,中信資源向母公司中信集團收購其在哈薩克斯坦油田的資產(chǎn),并發(fā)行10億美元債券,為收購提供資金;同時,中信資源的子公司中信海月能源有限公司,取得購買持有中國渤海灣油田運營權的天時集團能源有限公司90%已發(fā)行股本的權利,該交易作價1.5億美元。
為指控杜軍為內幕知情人,律政司提供的五組電子郵件包括,由杜軍的直屬上司、原亞洲區(qū)固定收益部主管劉嘉凌所發(fā)出的,告知大摩與貝爾斯登已被選定為中信資源發(fā)債的牽頭經(jīng)辦行;由時任大摩亞洲全球資本市場執(zhí)行董事Vinay Jayaram所發(fā)出的,有關與中信集團高層討論哈薩克斯坦油田石油對沖的事情,以及由中國投資銀行主管張欣發(fā)出的,有關中信資源決定購買渤海灣油田的消息等等。在該五組郵件中,杜軍均位于郵件列表之中。
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內的多家投資銀行,要求員工自己買賣證券,均需要向上級及合規(guī)部門遞交申請。在摩根士丹利,為員工個人的證券買賣行為主要設有兩道“防火墻”,其一為限制交易名單(Restricted List);另一為受觀察名單(Watch List)。這兩份名單列出了限制交易的股票。
限制交易名單對所有員工公開,員工不可以交易名單中的股票;受觀察名單則是保密的,只有內部監(jiān)控部門知悉。受觀察名單主要針對部分接近或者從事交易的員工,他們知悉一些非公開的資訊,這些員工不能交易觀察名單中的股票。當公司內部員工在交易受觀察名單中的股票時,需要法律合規(guī)部門的審核。
起訴書指出,2007年2月13日14時,杜軍與中信集團的管理層會談,討論石油對沖的事宜。當天16時14分,杜軍尋求其上司、時任固定收益部首席運營主任Ho Sheng Ching的口頭承諾,允許其購入中信資源股票。
杜軍指出,其雖然參與中信資源發(fā)債交易,但交易屬于公開范疇。Ho Sheng Ching考慮到被告與發(fā)債交易有關,便令杜軍與內部監(jiān)控部門的經(jīng)理吳小姐聯(lián)系,確定中信資源是否在觀察名單之列。
杜軍隨后致電吳小姐,詢問是否可以從事中信資源股票的交易。而吳小姐稱,當時誤認為杜軍指的股票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碼:00267),便指出中信泰富不在受觀察名單之列。
但事實上,中信資源位于受觀察名單之中,律政司認為被告事前對此知情。因為時任摩根士丹利亞洲全球資本市場執(zhí)行董事Vinay Jayaram2月9日曾發(fā)電子郵件,警示郵件列表中包括杜軍在內的成員,中信資源股票位列觀察名單中。杜軍已閱讀此信。
吳小姐2月14日致電杜軍,對于交易中信資源股票,其需要得到Ho Sheng Ching的同意。當天晚間,杜軍電郵給Ho Sheng Ching,希望允許其購買1000萬股中信資源股票。15日上午,Ho Sheng Ching應允了杜軍的申請。在接下來3月與4月間,基于吳小姐的錯誤信息,Ho Sheng Ching均批準杜軍購入中信資源股票的申請。
起訴書同時指出,2007年2月15日,摩根士丹利中國投資銀行主管張欣與中信資源主席郭炎舉行早餐會,談論中信資源決定購買渤海灣油田之事。會后,張欣發(fā)郵件給杜軍在內的相關同事。
在這次的庭審中,張欣作為首位證人出現(xiàn)在庭上。張欣表示,有關的電郵群組乃為方便同隊員工的溝通而設。他也曾在電郵中提及要保密,以確保有關的資料只有少數(shù)人知道,不屬公開數(shù)據(jù)。
Vinay Jayaram則作為第二名證人,他指出,杜軍是項目組很重要的成員之一,他主要負責與北京中信集團聯(lián)系,他知悉一些非公開的交易信息。在5月7日的庭審中,一段關于Vinay Jayaram與杜軍的電話錄音被播放,其內容是Vinay Jayaram要杜軍與中信集團的一名負責收購哈薩克斯坦油田的項目經(jīng)理聯(lián)系。
交易事發(fā)
根據(jù)通信記錄及滾屏記錄顯示,杜軍閱讀了信件的所有內容之后,并未直接回復,而是電郵給其經(jīng)紀人Vincent,叫其購入中信資源股票。當日,杜軍首次購買500萬股中信資源股票,成交價格低于3.10港元。此后,在2月底,杜軍又大手筆購入中信資源的股票。
在2月底,杜軍的直屬上司、原亞洲區(qū)固定收益部主管劉嘉凌曾告知杜軍,他不應該再做中信資源股票的交易。杜軍當時指出,他并未擁有一些非公開的內幕資訊,但劉嘉凌指出,似乎“有些不對勁兒”。
起訴書顯示,2007年2月27日,杜軍曾致電其妻李馨,建議她買入中信資源股票。當時李馨曾詢問原因,杜軍說股票價格一個月將翻番。李馨當天于是以3.26港元的價格,購入1萬股中信資源股票。2月28日,她再次買入5萬股。
2月27日,杜軍也曾致電當時的下屬、現(xiàn)為摩根士丹利國際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原珠海南通商業(yè)銀行)法人代表兼董事長何寧,建議其買入中信資源的股票,但是何寧認為不太合適,拒絕買入。
在3月底,劉嘉凌曾警告杜軍,由于股票交易的規(guī)模之大及頻率之高,可能會妨礙到杜軍的日常工作。但是杜軍繼續(xù)交易股票。
2007年4月30日,杜軍最后一次買入中信資源股票450萬股,平均價格為3.67港元。5月2日,中信資源停牌。5月9日,中信資源發(fā)布前述三份公告,當天股票恢復交易,交易量暴增,高達2億股;股價升至每股4.19港元,較杜軍最后購入時的股價,上升13.86%。5月17日,中信資源發(fā)公告稱,已完成10億美元發(fā)債,并獲得5倍的超額認購。當年7月,杜軍沽出1300萬股的中信資源股票,實現(xiàn)利潤3342.68萬港元。
杜軍于2007年5月被摩根士丹利舉報,5月22日被停職調查,6月5日被正式解職。
2008年7月10日,杜軍由北京飛回香港,本想與律師商討案情,但在香港機場被警方扣留,當晚被收押于香港北角監(jiān)獄,并于翌日在香港東區(qū)裁判法院提堂。當時,法庭裁定杜軍以現(xiàn)金50萬港元保釋外出,但必須交出所有旅游證件、不得離開香港。
自卷入內幕交易案后,杜軍的生活就變成往返家與律所之間。一名接近杜軍的人士接受《財經(jīng)》記者采訪時說,這兩年杜軍一直專注準備官司,已花掉大量積蓄。
根據(jù)起訴書,杜軍在任職大摩亞洲固定收益部董事總經(jīng)理之時,年薪為145萬港元。杜軍于2004年至2006年的花紅為190萬美元、280萬美元及230萬美元。
早前被凍結資產(chǎn)的杜軍,2008年12月底曾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請解除資產(chǎn)禁止令,由于金融海嘯的沖擊,杜軍的身家由2007年11月的1.28億港元,縮水為一年后的5200萬港元,缺錢打官司。
法官最終拒絕撤銷禁制令,但衡量杜軍的經(jīng)濟狀況后,批準其動用其中1000萬港元,但杜軍要承諾這筆錢只能用在官司上。
內控之失
在杜軍涉嫌內幕交易案中,摩根士丹利的內控問題再次引發(fā)外界憂慮。一名接近摩根士丹利的人士向《財經(jīng)》記者指出,稱誤解杜軍所報股票的吳小姐目前已經(jīng)離開公司,轉往另一家投行工作?!皡切〗愕恼f法,令人較難信服?!?/p>
此外,杜軍自2007年2月就開始大手交易中信資源股票,至4月30日最后一次交易,時間跨度已長達兩個半月,但摩根士丹利的舉報時間為當年5月,與交易時間存在明顯時滯。
對于杜軍的舉動,部分業(yè)內人士也表示費解。一位香港金融界人士告訴《財經(jīng)》記者,由于通過投行內部交易股票,不僅有瓜田李下之嫌,而且手續(xù)復雜,除需要申報,持貨也有鎖定期。因此不少員工索性不通過內部系統(tǒng)交易。
但由于部分投行要求員工親屬也只能在員工所在的公司交易,而且通過親屬進行內幕交易很容易被查到,因此,現(xiàn)在比較常用的內幕交易手段是透過朋友買賣,然后按照所獲得的利潤分成。
摩根士丹利近年屢次被爆出內部監(jiān)控問題。除杜軍涉嫌內幕交易案,2008年底,大摩另一高管、前房地產(chǎn)基金中國部主管董事總經(jīng)理Garth Peterson因涉嫌違反美國《海外反腐敗法案》,被迫離職,目前正接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調查。
杜軍在2007年7月受審之時,香港證監(jiān)會發(fā)布了杜軍被捕和受審的消息。當時的消息中僅披露,“摩根士丹利在2007年5月向證監(jiān)會舉報杜軍所進行的內幕交易,并在證監(jiān)會其后展開的調查中給予了充分合作?!?/p>
杜軍用實名在摩根士丹利開戶,買賣中信資源的股票,其行為如何被摩根士丹利發(fā)現(xiàn),有說法是他的行為最終被公司內部的檢測系統(tǒng)察覺,但有知情人士向《財經(jīng)》記者透露,“很可能為公司內部職員主動舉報。”
杜軍是北京人,早年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畢業(yè),曾供職于德意志銀行及美林證券。杜軍為人伶俐,意氣風發(fā),35歲便被提升為董事總經(jīng)理,成為摩根士丹利亞洲最年輕的主管。
“杜軍的工作能力非常強,在中國內地的關系網(wǎng)很了得?!币晃磺按竽蛦T向《財經(jīng)》記者表示。在公司內部,杜軍有“杜老板”的昵稱。
“在許多大摩重要的交易中,杜軍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因屢次建功,加上輕狂,估計因此得罪不少人,能管住他的人不多?!币晃唤咏跑姷南⑷耸勘硎?。
監(jiān)管風暴
香港證監(jiān)會對市場失當行為的執(zhí)法力度,近來大有不斷增強之勢。杜軍案是香港有史以來第三宗因內幕交易而被刑事檢控的案例。而前兩宗案件,法院已分別于2008年7月及今年4月作出判罰。
其中,今年4月1日,法國巴黎百富勤融資有限公司——現(xiàn)稱法國巴黎融資(亞太)有限公司——的前副總裁馬漢揚被判監(jiān)禁26個月,并須繳付罰款23萬港元。馬的女友盧鈺華被判入獄12個月及罰款21萬港元。馬的三名親屬,即其兄長馬漢杰、嫂子曹建華及侄兒馬俊濠,同樣被裁定內幕交易罪成。
馬漢揚任職法國巴黎百富勤融資有限公司期間,曾在2006年參與聯(lián)洲珠寶有限公司(聯(lián)洲)的一項私有化建議,并知道這項建議屬機密及價格敏感資料。馬得悉私有化建議后數(shù)天內,向女友及三名親屬泄露消息,后盧及親屬均于2006年7月私有化交易公布前買入聯(lián)洲股份獲利。
馬漢揚內幕交易案是香港首宗循公訴程序審訊的內幕交易案,也是香港歷史上首次有內幕交易者被監(jiān)禁。
一般而言,根據(jù)香港《證券及期貨條例》,證監(jiān)會只可在裁判法院提出檢控,而裁判法院可施加的罰則較輕,如2008年7月首次根據(jù)《證券及期貨條例》判定的內幕交易罪,涉案人僅被判處入獄六個月,緩刑兩年及罰款。
不過,《證券及期貨條例》亦規(guī)定有可公訴罪行,須經(jīng)律政司提出檢控,循公訴程序定罪,即可施加涉及內幕交易的最高刑罰,即監(jiān)禁十年及罰款1000萬港元。此次杜軍案的審理,即采取這一路徑。
至記者發(fā)稿時,杜軍案仍在法院審理,預計審判時間約25天。 至于杜軍的未來,業(yè)內人士普遍認為,即使免于刑事處罰,重回香港金融界的機會已幾近為零。■
本刊實習記者劉衛(wèi)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