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官員財產公開申報制度,是國際社會普遍采取的監(jiān)督政府及其官員是否廉潔從政的有效做法,是預防腐敗的一記殺手锏,對于從源頭上預防腐敗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也是對官員很好的一種提醒和保護。本文從我國推行官員財產申報的思想障礙、制度缺陷、技術瓶頸等方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中國;官員財產申報制度;難以建立;原因探究
中圖分類號:D922,1 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49X(2009)一10-0020-02
一、我國推行官員財產申報的思想障礙
1 公務員的抵制情緒
目前,我國建立公務員財產申報制度中最大的障礙是部分公務員存在抵觸情緒。新華社搞的一次隨機調查顯示:七成受訪官員表示反對財產申報制度,而支持者僅占一成。有些公務員對于財產申報這一制度存在本能的抵觸。究其原因,在于公務員法中沒有明確規(guī)定公務員的財產申報制度。這就使我國的公務員財產申報制度存在先天缺陷,未能和公務員制度相伴相生。多次為官員財產申報求法的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王全杰曾作過一項調查:“大部分受訪人士表示,腐敗的官員肯定反對公開自己的財產,即使申報也一定瞞報。而大部分官員都是清清白白做事的,不過,出于種種考慮,也會在心理上有一些抵觸”。
2 對富人的仇視心理
一是中國藐視財產的歷史影響。在中國的成語中,有無商不奸一說,封建統治者對商人的看法一直不好,不自覺的就利用手中權力對富商作一番反面渲染。古裝武俠劇中,劫富濟貧的大都是俠義人士。如此藐視財產權的做法成了高尚的俠客行為,愛看武打片的孩子從小就接受的這樣的教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的財富快速增長,在財富迅速增長的過程中,既有合法致富的,也不乏依靠社會變革時期的制度漏洞,采取坑蒙盜騙手段一舉致富的“暴發(fā)戶”,無良官員貪污受賄、執(zhí)法人員收費罰款、不良商人不擇手段、人民大眾齊盼發(fā)財,財富已經成為民眾熱衷的生活目標,而那些通過不正當手段形成的暴發(fā)戶很容易引起人們的仇視。一些持仇富心理的人公開表示:我們仇視來源不明財產,絕對不會仇視合法收入!當然有時難免會把對暴發(fā)戶的仇視擴大到整個富裕階層。二是中國沒有形成自己的富人文化。西方的富人群體雖然龐大,但其行為是受到法律、道德約束的。而國內的億萬富翁中也有人想內外兼修,但由于中國的富人文化沒有形成,與富人形象相對應的似乎只有名車、名嬡、名牌,而慈善缺位、道德缺失。三是中國富翁存在一些難以容忍的行為。一些富翁不負社會責任,對社會所盡義務與其財富極不相稱,甚至逃避起碼的社會責任。更勿奢望其為公益、慈善事業(yè)有所貢獻。一些富翁不節(jié)儉,窮奢極欲,不把政府和百姓放在眼里,以為自己有錢什么都可以解決!這樣的人引起眾怒是理所當然的,窮人當然仇視了,富人在一部分人心目中就是惡人。四是受階級斗爭思想的影響。民眾痛恨那些以權力為圓心形成的法定壟斷、權力腐敗、權力資本三大財富圈中的暴發(fā)戶,他們的資本積累是靠違法犯罪取得的,用馬克思的話就是“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3 富官的反對意見
官員反對財產申報制度,一是存在不愿“露富”、不習慣被監(jiān)督等心態(tài)。受傳統的“不露富”觀念的影響,對于慎談身家的中國官員來說,公布自己的財產“像裸體一樣尷尬”。財產申報制度會涉及到官員自身的利益,對這一“革自己命”的制度,很難想象有多少人愿意給自己套上緊箍咒’理所當然會遭到某些利益群體的主觀阻撓。二是對“灰色收入”曝光的擔心。比如,一些局長們到地方、單位講課“走穴”,一條不成文的潛規(guī)則是動輒數萬元的“講課費”或“咨詢費”。這些“灰色收入”一旦公之于眾就會引起人們的議論和懷疑,甚至受到法律追究。三是害怕非法財產的暴露。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富人國,許多有原罪的財富擁有者不敢站在陽光下,那么這些人的錢是否來得合理、光明正大是確實值得追究的。
二、我國現行官員財產申報的制度缺陷
1 缺乏立法依據
目前我國涉及官員財產申報的規(guī)定有:199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黨政機關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收入申報的規(guī)定》,2001年中紀委和中組部《關于省部級現職領導干部報告家庭財產的規(guī)定(試行)》,2006年中央辦公廳--《關于黨員領導干部報告?zhèn)€人有關事項的規(guī)定》。實踐中,因為這三份文件對于申報對象、申報范圍界定過窄,實施起來成效并不明顯。在有些地方,甚至就是走過場。有專家指出,在案發(fā)之前。一些腐敗分子數百萬乃至數千萬元的家產,根本就沒有在三個規(guī)定面前顯露出來。在近年來已查處的腐敗--案件中,更沒有哪一位貪官是因這三個規(guī)定的實施而翻身落馬的。
2 缺乏配套制度
申報、公示、監(jiān)督和問責。是整個財產申報制度的四個環(huán)節(jié),缺一不可。財產申報只是一整套制度的+環(huán)節(jié),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其效果可想而知。申報和公示是核心制度,核心制度的實施需要相應的配套制度才能落實。配套制度不完善曾被反對者認為是建立官員財產申報制度面臨的最大障礙。配套制度不跟上,如果沒有銀行、保險、房產、審計等系統的監(jiān)管,沒有相關制度的完善建立,監(jiān)督很難落到實處。具體而言,主要的配套措施應有:對拒不申報、謊報、漏報、無故拖延申報者的處罰制度,實行個人終身獨立銀行賬戶制度,限制現金使用、實行信用卡和銀行轉賬支付制度,實施真正意義上的金融實名制,實行遺產稅與贈與稅制度,完善預防資金外逃制度,建立財產轉移的有效攔截機制,嚴厲打擊洗錢犯罪活動等。
3 內容設置不科學
從中央涉及官員財產申報的規(guī)定和新疆阿勒泰地區(qū)《關于縣(處)級領導干部財產申報的規(guī)定(試行)》的內容來看,設置還不科學。一是申報主體的范圍太窄。中央關于官員財產申報規(guī)定的申報主體至少是副處級以上干部。而新疆阿勒泰地區(qū)《關于縣(處)級領導干部財產申報的規(guī)定(試行)》,需要申報財產的官員,除全地區(qū)各機構的縣(處)級干部外,地區(qū)法院、檢察院依法享有獨立辦案資格的審判員、助理審判員、檢察員、助理檢察員,公安偵查員,工商、稅務、財政(政府采購中心)、交通、水利、城建、國土資源、民政、環(huán)境保護、勞動和社會保障、扶貧辦、旅游管理等部門中具有執(zhí)法資格、管理公共財物的科級干部也要申報。從反腐敗的角度看,申報主體不能只看行政級別,而要看其是否有權,這就要求擴大申報主體的范圍。二是申報的內容不全面。中央涉及官員財產申報規(guī)定的申報內容太窄,新疆阿勒泰地區(qū)《關于縣(處)級領導干部財產申報的規(guī)定(試行)》還比較具體,規(guī)定了財產申報的范圍包括工資、各類獎金、津貼、補貼及福利費,從事咨詢、講學、寫作、審稿、書畫等“收入”等這些公務員自己所有的財產。根據我國民法的相關規(guī)定,一些有著親密身份關系的人之間是可以無償占有、使用甚至處分對方財產的,這是他們的法定權利,享有這些權利的人也應該比照公務員一樣成為申報主體。隨公務員一起申報自己的財產。三是申報結果不透明。中央對于官員申報財產的結果沒有向社會分開。但是部分申報內容包括官員及其家庭成員“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依然屬于秘密,僅供紀檢監(jiān)察機關、預防腐敗部門掌握,沒有做到完全公開領導干部及其家庭成員財產。
三、我國推行官員財產申報的技術瓶頸
1 界定官員個人財產困難
—是官員家庭財產與官員個人財產難以區(qū)分。由于家庭婚姻關系變化造成家庭財產難以界定。現在,財產內容更多了,尤其是非工資收入這一塊,包括房子、車子、股票等,這就更難界定了。二是官員個人財產的價值難以確定。我國目前仍大量通行現金交易,金融實名制覆蓋不全,現金交易確實會導致核查困難。三是作為物權法重要配套措施之一的不動產登記法尚未出臺,不動產登記制度不完備,對官員不動產難以估價。四是境外資產、珠寶、古董等財產的底數,現有技術與配套制度尚不能輕易摸清。
2 全民信用體系尚未建立
阿勒泰地區(qū)所有55名官員中的絕大部分只填了前面兩項,即“工資”和“獎金、福利”。個別官員申報了自己的稿費收入,而所有的官員都在第四項,也是公開的資料中最敏感的一項“禮金”收入一欄中填“無”。輿論一時嘩然,紛紛對這一制度“僅靠官員的自覺性”的設計表示質疑。阿勒泰地區(qū)黨校高級講師熊廣平則直言:“我覺得,這跟現實可能有點差異,沒有一個人收禮的話,老實說不太可能,不太正常”。因為信用意識缺失,為官員隱匿個人財產提供了很多可乘之機。
3 操作困難
申報、公示、監(jiān)督、問責是財產申報制度的四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目前對這四個環(huán)節(jié)的操作還存在困難。一是申報的范圍與內容難以確定。比如,官員財產申報及公開的范圍是什么,包括家庭財產的哪些內容以及哪些家庭成員的哪些財產內容,內部申報和公開申報的界限等:二是公示的具體規(guī)則難以確立。申報、公開的方式和程度,拒絕、拖延申報或做虛假申報的法律責任及追究責任的方式等都值得我們去探索。三,是如何進行監(jiān)督。黨政部門如何進行監(jiān)督,特別是群眾如何參與監(jiān)督,如何給參與監(jiān)督的群眾提供必要的、有效的保護,避免遭到打擊報復。四是怎樣進行問責。主要是在懲處方面,怎樣才能做到區(qū)分不同情況,規(guī)定得細致一些,具體一些。
責任編輯:豐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