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英語教學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藝術性教學包括:備課和上課、講和練、語言和板書、姿勢和動作、風度和神情、組織形式和活動節(jié)奏,以及繪畫、音樂、造型、表演等。在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藝術的教學環(huán)境,采取藝術的教學手段和藝術的教學態(tài)度。
關鍵詞: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藝術藝術性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纱丝梢?,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優(yōu)化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樂學、善學、會學。教師應通過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實踐的熱情,讓學生變興趣為參與實踐的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并深入研究教材,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注意課堂教學藝術,增加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趣味性。如何體現英語教學的藝術性呢?
1.創(chuàng)設愉快和諧、民主、自由的教學氛圍
課堂是學生探究獲取知識的殿堂。教師需要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和諧友好的課堂氣氛,改變自我中心意識。師生在課堂上是平等的,因此要平等對話,一起參與教學活動,面對面地交流。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暢所預言,感受課堂的自由和樂趣,給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方式的自由空間,讓學生的靈性得以舒展,充分展現自我,從而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給學生提供足夠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并給學生自我修正錯誤的機會。若學生出錯,教師應不批評,不諷刺,耐心開導,及時指導幫助,從而促使學生大膽地參與教學活動。
2.良好的教態(tài)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
教態(tài)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是英語教學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藝術性的重要體現。教師要灑脫自如,舉止文雅,精神飽滿,從容地面對學生,給學生以美的感染。親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輕松的表情、和藹的態(tài)度會讓學生喜歡你,進而喜歡你的英語課。自然、大方、得體、恰當的體態(tài)語言能夠感染學生的情緒,增強知識講解的效果。
(1)用手勢語。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邊說邊做“I get up at six.I brush my teath.I wash my face...”教、學、演三者密切配合、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印象和理解。
(2)用目光體態(tài)語。眼睛為心靈之窗。教師的眼神要使學生感到親切中有嚴肅、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勵、寬容中有警告,用廣角度的環(huán)視表達對每個學生的關注,用眼神交流組織教學、捕捉反饋信息。對認真、思想活躍、回答問題正確無誤的學生投去贊許的目光并伴有點頭動作;對精力分散、做小動作的學生投去制止的目光并伴有搖頭動作;對回答問題膽怯的學生投去鼓勵的目光。始終保持目光明亮、神采奕奕,豐富明快的眼神能使口語表達生動傳神。
3.整齊、美觀的板書
板書藝術是“一種獨特的教學藝術”,能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和觀察記憶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賞心悅目、脈絡清晰、條理分明、一目了然的板書對教學目標的實現發(fā)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它能畫龍點睛,深化內容,提綱挈領,化繁為簡,富于啟發(fā),訓練思維。同時,教師若加入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片、掛圖、簡筆畫,就能使語言學習更加形象而生動,趣味橫生,加強記憶效果。
4.鮮明、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
英語課堂語言是規(guī)范化的語言,具有目的性、概括性、典型性、啟發(fā)性和結合性等特征,具有很強的啟蒙、導向、點撥和發(fā)散作用。繪聲繪色的描述,恰到好處的比喻,淋漓盡致的揭示,往往能把學生的大腦思維推向興奮的高峰而獲取最佳的教學效果。
如何使英語課堂教學語言藝術化呢?教師要多說英語,用英語教學,讓課堂充滿“英語味”;練就一口流利的英語,純正的語音語調能感染學生,使學生的敬慕之情油然而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激情。如:朗讀時不斷地更換語氣及語音語調,注意語言的韻律、節(jié)奏和表情,使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內容的主要思想。教師的語言要準確、精練、嚴密、幽默、富于情趣,知識展示要鮮明、生動、形象,扣人心弦,消除學生的厭倦情緒,保持課堂活力,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可使用鼓勵用語,用緩和的說法代替僵硬的語氣,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溫暖,自發(fā)學習。
5.戲劇性的演示和表演
形象、直觀的演示和表演是交際性的言語實踐活動,符合學生活潑、好奇善于模仿和喜歡交際的心理特征并具有戲劇性。教師應引向真實的生活情景,突出語言的真實性和交際性,讓學生自由地選擇和運用語言,扣動學生的心弦,激發(fā)思考和實踐的積極性。為了強化劇情氣氛,教師可配上簡單的道具,音樂、圖片和適當的動作。初中教材有很多對話,很適合表演,可同桌或分小組進行。如:學了水果、食物和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后,我就設計了一個就餐的場面讓學生表演,不僅鞏固了學生的所學知識,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6.形象、直觀的圖片和簡筆畫
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多媒體已成為教學重要的輔助手段。利用圖片和簡筆畫教學仍是生動、形象、直觀的教學方式,操作簡便、行之有效。教師通過圖片和簡筆畫教學詞匯、課文、語法,對話和聽力,可以使學生置于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中,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7.優(yōu)美動聽的歌曲,豐富多彩的游戲
孩子天生好動,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師可讓學生在玩中學、唱中學、做中學。如適當穿插一些歌曲、歌謠和游戲,渲染英語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如:學了數字后,學唱The number song,或進行The number Games;學習了人體部位后,學唱“Head,Shoulders Knees and Toes”或做Touch You游戲。這樣教學就在歌聲和游戲中進行,快樂而且有效,學生情緒高漲,興致勃勃,踴躍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輕松愉快地掌握所學內容。
以上是我對英語教學藝術的認識和理解。藝術性教學手段和其獨特的教學效果是英語教學不可缺少的一種教學方法, 我們還需要不斷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1]陳波.關文信新課程理念.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吳效鋒.新課程怎樣教.沈陽:沈陽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