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影《兒子與情人》表現(xiàn)了葛楚德從淑女到魔鬼的轉(zhuǎn)變,并借人物命運之轉(zhuǎn)變,強烈批判了不幸的婚姻給夫妻雙方以及孩子帶來的傷害。
[關(guān)鍵詞]天使 婚姻 魔鬼
引言
電影《兒子與情人》是根據(jù)D.H勞倫斯自傳體原著小說《兒子與情人》改編的英國文藝片,由杰出攝影師出身的杰克·卡迪夫執(zhí)導。曾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獎。劇情描述年輕礦工保羅個性文靜而敏感,其母葛楚德與時常酗酒的丈夫感情不睦。竟轉(zhuǎn)向兒子尋求愛的寄托,情感超過了正常的母愛。這種情形嚴重影響了保羅跟女朋友米麗安的交往,米麗安因家庭嚴格的宗教觀念影響,使她只想追求精神戀愛而排斥肉體的熱情。保羅為了擺脫母親的控制與女友的感情打擊,竟投入和丈夫分居的女工克萊拉的懷抱,但旋即發(fā)現(xiàn)兩人在精神上缺乏溝通。最后,保羅拋棄了這座單調(diào)乏味的煤礦小鎮(zhèn),遠走他鄉(xiāng),去追求新的生活。本片在對保羅的復雜心理狀態(tài)細膩刻畫的同時,也成功的刻畫了一位天真、純潔的少女,由于婚姻失意,“移情別戀”的母親形象。她堅強的意志既是兒子的精神支柱,又是他精神毀滅和崩潰的根源。
天使般的淑女
電影中對于葛楚德的少女時期并沒有過多的描述,就是在原著《兒子與情人》中,勞倫斯對于這位意志堅強、雄心勃勃的女性也沒有太多的描寫。少女時候的葛楚德身材嬌小、柔弱,但天庭飽滿,藍色的眼睛坦率、真誠,像在探索什么。她生性好奇,接受能力強,愛聽別人講話,而且善于引導別人談話。她喜歡探索,聰明穎悟,尤其喜歡和一些受過教育的人討論有關(guān)宗教、哲學、政治方面的問題,她珍重精神生活而不是感官享受。就是這樣一位個性鮮明、氣質(zhì)優(yōu)雅、聰明伶俐、“出身于名聲頗好的市民家庭,祖輩是有名的無黨派人士”且受過良好教育,能講一口標準的上流社會英語的姑娘,因為偶然的機會在圣誕節(jié)舞會上認識了“充滿神秘色彩、體格健壯、英俊瀟灑”的但從未受過教育的普通青年莫瑞爾,并與來年的圣誕節(jié)舉行了婚禮。而且,前三個月她幸福極了,她一直沉浸在這種幸福中有半年的時光。
魔鬼般的母親
雖然婚后的一段時間他們的生活是幸福的。但是,出生在清教徒之家的葛楚德性格清高,生活嚴謹。且從她父輩那繼承的驕傲而倔強的性情,雖然享受生活和信仰并不矛盾,但是作為現(xiàn)代文明的代表人,葛楚德和她的精力充沛,我行我素,沉醉于世俗的作為自然人的丈夫很快就有了情感與本能之間的對立。同時在工業(yè)文明的影響下,在宗教思想的束縛下,葛楚德不能持久地和丈夫過著幸福的生活,她的性格已被“異化”了,變得墮落了。他們這種自然與文明之間,心靈與肉體,本能與情感之間的對立使得葛楚德并不能從她丈夫那得到慰籍?;楹笠荒晁麄兊纳钭兂闪恕胺蚱拗g的一場搏斗。一場可怕的,血腥的,只能以一方的毀滅而告終的搏斗。他和她是太不相同了;他的本性是純粹的感官方面的,而她卻硬要他講求道德和信奉宗教,她企圖強迫他正視這些事情。這是他不能忍受的一這要把他逼瘋的。”在這場婚姻中,不僅丈夫是一個失敗者,妻子也是一個失敗者。盡管葛楚德沒有像后來的克萊拉那樣移情別戀,但她卻把感情寄托在她的兒子身上,她竭力從精神上控制兒子們,在家庭中孤立丈夫。一手造就了壓抑而僵死的家庭氛圍,幸福的生活不復存在。
出于對無知、粗野、酗酒成性的丈夫的失望,葛楚德將全部感情都投注在兒子身上,以彌補感情的缺失和空虛。正如勞倫斯所言:“當兒子長大起來時,她挑選他們作情人。首先是最大的兒子。隨后是第二個兒子。這些兒子由于與母親之間的愛的推動而來到人世。并且一直受到這種力量的推動。然而,當他們長大成人時。他們卻失去了戀愛的能力,因為目前作為他們生活中最強大的力量牢牢地控制了他們……這些年輕人一旦與女子接觸便趨向分裂。”
她把時間、精力和全部精神希冀轉(zhuǎn)移、傾注到兒子保羅身上。她想方設(shè)法從精神上控制兒子,使他不移情于他人,特別是別的女人。以便滿足自己婚姻的缺憾。這種強烈的帶有占有性質(zhì)的畸形的愛使得保羅感到窒息,長大以后他仍被母親那種無形的精神枷鎖牽引著,痛苦不已。母親的這種變態(tài)使兒子無所適從,無法去愛別的女人。對母親的微妙感情是他無法真愛其他女人的最致命的原因。這種戀母情結(jié)在小說中的許多情節(jié)都有直接地表現(xiàn)。例如,在葛楚德因癌癥將死之時,保羅悲痛欲絕,仿佛對待生離死別時的情人,他照顧她,安慰她。嘴里不斷地喊著對她的昵稱:“我的鴿子”、“我的小點心”、“我的愛”。這種過分的移情別戀當然是不正常的,甚至顯得畸形,與己與人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在影片結(jié)束時,保羅毅然拋棄了這座單調(diào)乏味的煤礦小鎮(zhèn),到異鄉(xiāng)另闖天下。
結(jié)語
容格認為,母親原型同其他原型一樣。幾乎可以表現(xiàn)為無限多樣的形式。由于對母親的依戀會使兒子的情感特別幼稚、脆弱,在潛意識中他可能把所有女人(情人、保姆、女教師等)看成母親的化身。
勞倫斯本人也認為,女人本來就該溫柔、脆弱、順從、謙卑。否則就失去了其作為女人的自然天性。因為葛楚德剛毅的性格和不向男性屈服的行為損害了丈夫的男性尊嚴,威脅了他在家中的主宰地位。
總之,葛楚德對丈夫的影響決定了丈夫悲劇性的命運。母親強加在兒子身上的占有性的愛使他終生受困,而其源于戀母情結(jié)的分裂式個性也使他總是處于痛苦的自我斗爭之中,最終導致了愛情生活的失敗。在電影中,D.H.勞倫斯不但批判了這種母親角色,同時也譴責了不和睦的父母關(guān)系,聲明這一點將會使該小說更加發(fā)人深思。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才有可能造就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在家庭中,父母不管各自起什么作用,他們都應有自己正確的位置。扭曲畸形的父母關(guān)系注定會在孩子心里投下陰影,繼而影響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