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電影《紅高粱》是第五代導(dǎo)演張藝謀的重要作品,它通過大氣磅礴、富于個性化風(fēng)格化的電影語言,盡情展現(xiàn)了創(chuàng)作主體對敢愛、敢恨、敢生、敢死的自由精神與生命氣度的獨特感受和熱烈禮贊。
關(guān)鍵詞 《紅高粱》 自由精神 生命意識
莫言的力作《紅高粱》曾令小說語言別開生面,在文學(xué)界引人矚目;而張藝謀于1987年導(dǎo)演的《紅高粱》,以“非電影莫屬”的藝術(shù)魅力。又轟動中外影壇,榮獲西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金熊獎”。銀幕上。那將人物情感和動作都推向極致的重頭戲顛轎、野合及祭酒神的經(jīng)典場面;方圓百畝的高粱地里隨風(fēng)搖曳、舒展活波且會人語的株株高粱:人跡罕至、充滿神奇色彩的十八里坡:血紅的太陽,血紅的天空,血紅的高粱交織中與侵略者血戰(zhàn)的造型畫面,都迸射出電影語言特有的美學(xué)張力和藝術(shù)感染力,使觀眾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源于生命活力的沖動和對人的自由精神的謳歌。
縱觀人類的藝術(shù)史,無數(shù)優(yōu)秀工作的核心,無不集中到弘揚人的精神與生命的自由、解放和幸福追求上。藝術(shù),這是人類自由精神的王國,它擺脫了物質(zhì)功利的纏繞,理性邏輯的桎梏,以富有情感性的形象思維,來傾訴這獨特而無窮的欲望。因此,人們并不都把藝術(shù)當(dāng)做“實在”,而更愿意稱它為“幻象”,象征以及人類“審美心理的對象化”。張藝謀說“我想做學(xué)問的目的,正是要使人越活越有精神。你把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往腳下踩也罷,捧上天也罷,在批判繼承中重新確立自我也罷,你的生命狀態(tài)首先得熱起來,活起來,旺盛起來,要敢恨敢愛,敢生敢死?!彪娪啊都t高粱》中張藝謀等創(chuàng)作主體正是通過“顛轎”、“野合”、“祭酒神”三個經(jīng)典鏡頭盡情表達了對敢愛、敢恨、敢生、敢死的自由精神與生命氣度的獨特感受和熱烈禮贊。
“顛轎”一場,幾乎是公認的絕唱。迎親途中,“我奶奶”那不屈于命運與成規(guī)禮儀的個性,在隱隱中透露:而“我爺爺”與轎夫們,則可謂“野”性勃發(fā),肆無忌憚地捉弄“我奶奶”,這里無需再加說明,畫面上人物的行動告訴你這一切。張藝謀緊緊抓住它的內(nèi)涵,予以盡情揮灑;鏡頭不斷推移,動靜結(jié)合,長短變化,竟整整拍了十分鐘,占了全片的九分之一長。你說它是再現(xiàn),是表現(xiàn),都可以。你說“我爺爺”們是不滿,是愛慕,是欺侮,是憐惜?似乎都是,又似乎都不是。不管你在全片中是如何來判定它的意義與價值,你千萬不能忘掉這一切,都通向了一個高遠的意境,即那蓬勃的生命力,與對精神自由的本能的渴望。
這是一個神奇的序幕,它奠定了全片弘揚草澤之民的自由本質(zhì)的基調(diào)。
“野合”這場戲,不僅拍出了精美的、富于情趣的動人畫面,而且在總體上拍出了一種人的求生存、求愛情的生命活力。鏡頭先是貼近地面仰拍。綠海中,那株隨風(fēng)擺動唰唰低語的高粱騷動不安的活力與神韻。那縷縷閃爍其間的燦爛陽光令綠海披上一層金黃外衣所顯示的生命動感。接著,鏡頭變?yōu)榫痈吲R下的俯拍。綠海中,“我奶奶”仰面躺在倒伏的高粱所形成的圓形圣壇上,紋絲不動,“我爺爺”雙膝跪下,禱告上蒼。在這里,雖然沒有任何男歡女愛的場面,但“我爺爺”與“我奶奶”愛情的熾熱和生命的旺盛,卻表現(xiàn)的灼人心扉。正如張藝謀所說“我這個人一向喜歡具有粗獷,濃郁風(fēng)格和灌注著強烈生命意識的作品?!都t高粱》小說的氣質(zhì)正與我的喜好相投?!薄拔抑园选都t高粱》拍的轟轟烈烈,張張揚揚,就是要顯示一種痛快淋漓的人生態(tài)度。”“因為只有這樣,民性才會激揚發(fā)展,國力才會強盛不衰。”影片《紅高粱》執(zhí)著追求的這種力度之美——弘揚人的生命和精神的自由解放,是對中國文化的藝術(shù)精神真諦的繼承與發(fā)展。
“祭酒神”的兩個場面,是一種儀式化的民俗表現(xiàn)?!夺勑戮啤返母璩獎t把激勵揚精神力量渲染表現(xiàn)的酣暢淋漓。羅漢大叔帶著眾伙計第一次敬酒神,顯然是在出酒的喜慶氣氛中,這群手捧大碗酒的頂天立地的漢子神情肅穆地向宇宙炫耀自己的創(chuàng)造和力量。第二次由“我爺爺”帶領(lǐng)眾伙計敬酒神,氣氛有所不同,影片把這復(fù)仇的氣氛揭示的極有層次:桌子和大碗,第一個碗下的人,緊跟著后面的人,再后是暗紅的火堆和墻的背景。壓抑不住的歌聲響起,人們的復(fù)仇情緒,為證生命的自由反抗殘暴的氣氛,漲滿了這個空間。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僅僅把“我爺爺”的所作所為看成是“本能的生命沖動”是不夠的。因為,人不是抽象的存在、特訂歷史時期的特定人物,即使是“本能”也往往打著歷史與社會的印記。而且,這也不能解釋,在那場拍的驚心動魄的“野合”之后,何以又有那一節(jié)更為驚心動魄、激情奔放的“嚎”歌。這是“我爺爺”以他的全部生命在呼喚,它呼喚著人的精神的自由解放。正是后者才賦予了“我爺爺”愛情追求的脫俗的藝術(shù)品格,是《紅高粱》在題材把握中得以“超脫”的靈魂所在。
也正因為如此,影片才不結(jié)束在“愛情”上,而讓“我爺爺”、“我奶奶”們在日寇入侵時,奮起反抗。斗爭方式的落后與笨拙。誠然有一定的“喜劇性”:但他們那敢愛、敢恨、敢生、敢死的永不屈服的自由精神,卻確實是我們民族生活歷史中最為壯麗的篇章。
循著“超越”的線索去看《紅高粱》,我們就會理解那一片方圓百里的高粱地,那人際罕至的十八里坡,那奇妙莫名的“十八里紅”,甚至“我爺爺”與“我奶奶”的愛情,命運本身。都不過是一場“虛幻的象征”。這個由當(dāng)代青年“我”所敘述的祖輩的故事,無非是一個“現(xiàn)代神話”。你可以信它有,也可以信它無。但是祖輩們不屈不撓的求愛情,求生存,求自由的精神,卻借著這“虛幻”的象征而集中,強化,終于震撼了我們的心靈。也許,在這個特殊的敘述方式中,還可能透露出“我”的一種隱憂:在社會文明的發(fā)展途中,我們是不是會失落這樣一種可貴的精神素質(zhì)。
對于這一點,張藝謀說“這幾年,除了覺得自己活的不舒展之外,也深感中國人都活得太累。莫言小說中有一段話,我非常欣賞。他寫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我的父老鄉(xiāng)親們……,他們殺人越貨,精忠報國,他們演出過一幕幕英勇悲壯的舞劇,使我們這些活著的不肖子孫相形見絀,在進步的同時,我真切感到種的退化。”為了表現(xiàn)種的退化,《紅高粱》的畫外音“以一個現(xiàn)代人說故事的方式,聲音平淡,像是說過很多遍似的,有人信,有人不信。他不以繪形繪聲的聲調(diào),而是以那樣普通的語調(diào)與畫面形成對比。畫面里的人充滿生命活力,動作強烈。但現(xiàn)代人(孫子)說話時卻沒有熱情活力,像念書的人。我想表現(xiàn)現(xiàn)在的中國人的精神狀態(tài)及生活不再有熱情活力?!蚁氍F(xiàn)代人需要反思,雖然國家貧窮,人很貧困,大家受了不少苦難,但實際上,人活著要輝輝煌煌的生活,要有熱情,因此畫面與說話的對立是有這個含義,由孫子說爺爺?shù)氖??!倍捌淖詈笠欢?,似乎有點弦外之音:“那年我回老家時,青殺口的橋還在,只是沒了高粱。”這是對今天的人活的疲軟,萎縮的一種不滿的慨嘆!
電影《紅高粱》所彰顯的強烈的生命欲望與自由激情不禁讓我們反思:我們民族正在喪失什么,我們要尋回些什么,我們需要增加些什么。于是,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存狀態(tài):我們不敢愛不敢恨,在被壓抑中走向萎靡與麻木,我們一味的向現(xiàn)實妥協(xié),乃至終身茍茍且且。電影《紅高粱》所表現(xiàn)出的諸多精神品質(zhì)恰是今天在走向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必須堅守、永遠珍視的精神財富,而這,正是一個民族走向“現(xiàn)代化”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