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根據(jù)作者的親身教學實踐對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的體驗式教學的提出和意義進行了探討,并根據(jù)專業(yè)以《浮力》一課為例對體驗式物理教學的方式和應用進行了一些摸索。
關鍵詞:體驗教學;應用實例;浮力
所謂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育的目的不單單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時讓學生逐步產生并完善解決問題的能力。多年來學校常規(guī)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老師按照課程安排傳授現(xiàn)成的理論和知識,讓同學們記熟會背,能夠按照教材的思維去解答一些指定的課后習題就達到了目的。但是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那些完全靠記憶拿下來的知識或理論在我們離開學校以后,并不能馬上就能應用到實際當中。經(jīng)常需要我們按部就班的從基礎應用開始,將實際與知識理論相互驗證才能慢慢掌握,并逐漸能夠應用的實際的工作中去。在國外教育界,針對上述缺陷,體驗式教學在近年來頻頻被推出,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從業(yè)教師應當及時認真的掌握,并融匯到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下面就體驗式物理教學談談我的理解和一些實際的教學應用。
一、體驗式教學的提出
什么是體驗式教學?這首先要從體驗的概念入手。
體驗主要是指通過自己的感覺器官對人或物或事情進行了解,感受,是在對事物或現(xiàn)象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對事物或現(xiàn)象產生直觀印象,從其參與的過程中總結生成一定的結論,并且進而形成深刻記憶的活動??梢哉J為,“體驗是一種有過程,也有結果的綜合行為”。
體驗學習是區(qū)別于接受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下,通過觀察、實踐,對事物、現(xiàn)象的認知與分析體驗,并自覺或不自覺地總結形成規(guī)律結論從而獲得知識的過程。體驗學習是過程性的,具有個別化和主觀化的特點。
體驗式教學是針對體驗學習來講的,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進行實際的有目的體驗活動來認識并掌握所要傳授的知識和技能,或者通過實際現(xiàn)象來增強學生記憶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在親歷或親見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fā)展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更多的讓學生親身參與的體驗活動,才會讓學生得到最直觀的收獲。這種體驗領悟是老師無法傳授的。
二、體驗式教學的意義
為什么要進行體驗教學?我認為這是由知識的獲得過程所決定的。
最初的知識是人對客觀世界整體認識的綜合結果,是人對客觀世界中認識對象或客體的屬性、規(guī)定、關系、特征、要求、能力在主體神經(jīng)中樞的表現(xiàn)形式。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對相同認識對象的知識累積到一定程度并系統(tǒng)化就形成學科理論。而目前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的主要手段就是學習。在學校由老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積極自覺地學習從而獲得知識的過程就是教學。我國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學習可以劃分為動機、感知、理解、鞏固和應用五個步驟,即相應的教學也可以劃分為五個步驟,即責任、引導、講解、歸納和練習五個步驟。這些步驟也即表示為學生在學校獲得知識的主要過程:第一步驟無論主動還是被動,在學校學生學習的動機和教師教學的責任,通過上課都是無可置疑的實現(xiàn)了;第二步驟是由老師引導學生對新的知識點進行感知,第三步驟是由老師對知識點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第四步驟是有老師對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形成系統(tǒng)化的知識從而幫助學生鞏固記憶,第五步驟是由老師指導學生進行練習使學生獲得應用知識的能力。當前學校的教學過程的重點在后三個步驟,而第二步驟雖然也通過一些展示實驗得以實施,但實施的效果較低、印象不深刻。特別是我國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育,更是弱化了第二步驟,使得老師講解的知識成為“空中樓閣”,而學生只能死記硬背。體驗式教學正是針對這一缺陷而產生的。
三、體驗式物理教學
“物理”一詞的最先出自希臘文φ υ σ l K,原意是指自然。從最廣泛的意義上來說即是研究大自然現(xiàn)象及規(guī)律的學問。物理學是人們對無生命自然界中物質的轉變的知識做出規(guī)律性的總結。
從古時候起,人們就嘗試著理解這個世界:為什么物體會往地上掉,為什么有快慢,為什么會有雷電,為什么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性質等等,這些都是人們通過感官視覺的延伸,正是由于這些對自然現(xiàn)象的體驗產生了最初的物理知識。近代人們對前人發(fā)現(xiàn)的物理現(xiàn)象通過發(fā)明創(chuàng)造供觀察測量用的科學儀器進行實驗得出的結果并進行總結和分析,形成了近代的物理知識。因此傳授物理知識的物理課程與自然世界是緊密相關的,是不能脫離實際的。It doesn't matter how beautiful your theory is.it doesn't matter how smart you are.If n doesn't agree with experiment,it's wrong.(無論你有多聰明,無論你的理論有多完美,如果不符合實際,那么它就是錯的)這是當代美國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理查德菲利普
費曼的一句名言。這也是物理教學應當注意的。物理知識千頭萬緒,紛繁復雜,但是如果從知識產生的過程來分只有兩種,物理現(xiàn)象和物理規(guī)律。物理規(guī)律是對物理現(xiàn)象的分析總結,而應用是按照物理規(guī)律設置產生預期的物理現(xiàn)象,因此物理現(xiàn)象是起點,也是終點。物理教學不應僅僅停留在對規(guī)律的傳授和記憶上,給學生以真切的體驗,再現(xiàn)物理知識產生的整個過程,是發(fā)揮學生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基礎。
體驗式物理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親自參加應用或驗證物理知識的實踐活動,親自參加對物理現(xiàn)象和規(guī)律的驗證性體驗。學生通過體驗,印象深刻,并帶有刺激性的感受,這種感受在大腦皮層能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永遠不會遺忘。學生還能夠將體驗中得到的各種感受應用于廣泛的分析思維和研究中,使感受與理論相結合得更完整,從而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思維的能力,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為解決復雜多變的物理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體驗式物理教學的應用實例
在物理教學中,結合課本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參與一些具有與課本內容相關物理現(xiàn)象的活動,然后從活動中對物理現(xiàn)象的體驗感知中經(jīng)過學習、思考和探討。尋找出物理概念、現(xiàn)象和規(guī)律來。這種教學過程,學生學習主動,思維活躍,難點能在體驗中突破,重點能通過體驗加深了理解,能牢固掌握。
以《浮力》一課為例
1.帶著對物理現(xiàn)象的體驗感知開展探究式學習
首先向學生提問,大家會游泳嗎?為什么人能浮在水面?從游泳的體驗引出浮力的現(xiàn)象和概念。
液體和氣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有豎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學中把這個托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2.通過用對物理現(xiàn)象的體驗進行分析總結得出物理規(guī)律
其次向大家提問,為什么救生圈會浮在水面,而石頭會沉底?阿基米德怎樣測量皇冠的真假?從這幾方面的提問引出浮力的原理和計算規(guī)律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gV排。
(p液表示液體的密度;V排表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3.通過對物理規(guī)律的掌握對一些應用現(xiàn)象進行驗證,進一步鞏固對物理概念的掌握
第三提出浮力的作用有哪些應用,可結合課后習題,也可結合實際的應用現(xiàn)象,比如潛水艇的應用。
浸沒在水中的潛水艇排開水的體積,無論下潛多深,始終不變,所以潛水艇所受的浮力始終不變。潛水艇的上浮和下沉是靠壓縮空氣調節(jié)水艙里水的多少來控制自身的重力而實現(xiàn)的。若要下沉,可充水,使F?。糋;若要上浮,可排水,使F?。綠,在潛水艇浮出海面的過程中,因為排開水的體積減小,所以浮力逐漸減小,當它在海面上行駛時,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潛水艇的重力。
應用體驗式物理教學,其內容都是把對物理知識的認識理解和實際的能讓學生體驗物理現(xiàn)象和應用結合起來,使學生能通過多方面的驗證性思維,分析、歸納、總結出物理現(xiàn)象、規(guī)律,并且能加以理解掌握和應用。相信,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探索和發(fā)展,廣大物理教師采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的范圍會越來越大,體驗性學習教學模式,一定能引導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科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