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例研究架設了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橋梁,為教師實踐智慧生長搭建了平臺,有助于教師積累實踐性知識,奠定教師實踐智慧生長的知識基礎。反過來,教師實踐智慧水平的高低又制約著教師課例研究的成效。教師應在教學中和校本培訓中借助課例研究促進自身實踐智慧生長。
[關鍵詞]課例研究 實踐智慧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作者簡介]吳支奎(1974- ),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課程與教學論研究。(安徽 蕪湖 241000)
[中圖分類號]G6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09)23-0046-02
課例研究作為教師教育的“載體學習”方式和教育理論轉化為實踐的“中介”,能有效增長教師的實踐性知識,生成實踐智慧,給教師帶來“內在的尊嚴和歡樂”,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一、課例研究的蘊涵
何謂課例研究?學術界至今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界定,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有三種:一種觀點認為,課例研究是在通常的教師培訓形式之外提出的一種以課例為載體、在教學行動中開展包括專業(yè)理論學習在內的教師教育模式。①另一種觀點認為,課例研究是由兩個以上的教師組成一個小組,基于對有效教學理念的追求,以真實課堂教學為載體而進行的一種教學行動研究。②再一種觀點認為,課例研究是一種教師聯(lián)合起來計劃、觀察、分析和提煉真實課程教學的過程。③綜合這幾類觀點,筆者認為,課例研究是教師個人或專業(yè)共同體立足真實的課堂情境,對具體的課例進行觀摩、評價、反思和提煉的一種教學行動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一種有效形式。
課例研究作為校本教研的一種有效形式,具有主體性、實踐性、過程性和真實性等鮮明的特征。(1)主體性?;A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成為研究者,課例研究中教師始終是以主體的身份全程置入其中,不是旁觀者,不是陪襯,而是真正的研究者、親身體驗者。(2)實踐性。課例研究強調研究教師親力親為的教育事實和經歷,強調教師的體驗和反思。其實踐性可表述為:為實踐而研究——課例研究的目標直接指向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改善;基于實踐的研究——課例研究是基于教師的主客觀條件,充分挖掘教師的研究潛力;在實踐中研究——課例研究的對象是教師日常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④(3)過程性。課例研究重在過程,整個研究過程是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的過程,是反思的過程,是同伴互助的過程,是把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轉變?yōu)榻虒W行為的過程。(4)真實性。課例研究是教師在真實、自然的情境中展開的研究,研究的對象是真實的第一手情境資料,研究的成果直
接推廣和運用于教學活動。
二、課例研究與教師實踐智慧生長的關系
教師的實踐智慧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顯現(xiàn)出來的能力和機智。課例研究和教師實踐智慧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
1.課例研究架設理論與實踐的橋梁,為教師實踐智慧生長搭建平臺。課例研究立足于課堂,將理論思想置于鮮活的教學之中,在真實情境中研究教與學,將宏大的理論轉化為個體的教育經驗或事件,促使教師經常將實踐行為與教育理論聯(lián)系起來思考,加深對課程改革理念和理論的理解??梢姡n例研究不僅通過表達實踐經驗,詮釋宏大理論,促進人們對教育及其意義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打破專家的“理論研究”和教師的“實踐操作”之間的藩籬。⑤教師的實踐智慧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生成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完成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相互轉化。不經過實踐化的理論是純粹的理論,空洞、乏味,沒有生命力;同樣,不經過理論化的實踐永遠只會停留在感性、零散的狀態(tài)。因此,教師實踐智慧必須在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反復交匯、轉化中整合、提煉,最終得到升華。課例研究作為教育理論與實踐的“中介”,為教師實踐智慧的生長搭建了必需的平臺。
2.課例研究累積教師實踐性知識,奠定教師實踐智慧生長的知識基礎。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所獲得的認識和經驗的總和,是教師通過日常的教學實踐的創(chuàng)造與反思生成的。同樣,基于這種實踐性知識之上的教師實踐智慧也是教師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生長的,脫離實踐性知識的累積和鋪墊,教師實踐智慧的生長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課例研究以教學課例為載體,對教育實踐和理論問題進行探討,讓教師在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探究具體的課例,豐富了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同時,課例研究促進了教師之間的經驗交流和知識共享,打破了傳統(tǒng)的信息隔離狀態(tài)。課例研究中,教師形成專業(yè)共同體,富有經驗的教師在反復研討、解析課例時,其部分隱性知識就逐步顯現(xiàn)出來,并在教師之間傳播。其他教師分享這些顯性知識后,在各自教育教學中實踐、重建,又生成了新的實踐性知識。這些都為教師實踐智慧的生長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使教師具有在特定的情境中善于把那些明確的知識加工為符合不同學生認知風格、情感需要與個性特點的知識的能力和智慧。
3.教師實踐智慧水平的高低制約教師課例研究的成效。課例研究與教師實踐智慧生長相輔相成,一方面,課例研究促進教師實踐智慧的生長;另一方面,教師實踐智慧水平的高低反過來又制約著教師課例研究的成效。實踐智慧水平趨高的教師,對課例的整體把握也技高一籌,具有比較敏銳的觀察力與判斷力,對問題的分析更為清晰和透徹,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也更具獨創(chuàng)性、新穎性和恰當性,從課例中獲取的有價值的信息更多,教學行動研究的成效也更大。反之,實踐智慧水平不高的教師往往囿于無關緊要的困擾,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限,最終從課例研究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也相對偏少,教學行動研究的成效偏低。
三、借助課例研究促進教師實踐智慧生長
1.教學中借助課例實踐反思促進教師實踐智慧生長。教學中借助課例實踐反思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教師個人對自己在教學實踐中具體的課進行反思。教師個體層面的課例實踐反思可以采用教學敘事的方式進行。教師可以階段性地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定期敘寫一個課堂發(fā)生的真實的、典型的“教學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將自己任教的某節(jié)課堂教學或某次實踐活動敘述出來,使之成為一份相對完整的課例。這種以課例為載體進行的自我反思,能促進教師形成自主教學和研究的能力,生長教學實踐智慧。二是教師專業(yè)共同體借助課例共同反思、探究,追求教師群體的實踐智慧的生成。教師專業(yè)共同體借助課例實踐反思表達教學中的困惑與成功,引發(fā)更多的教師相互學習、分享經驗、探討與教育教學實踐有關的問題,使得教師的教育實踐知識和智慧不斷發(fā)展和持續(xù)增長,從而生成教師共同體的專業(yè)判斷和教學的實踐智慧,促進教師群體的專業(yè)成長。這種課例實踐反思可采用對話的形式進行,比如,通過課例研究匯報會、經驗交流或經驗總結會及定期會談等途徑開展。
2.校本培訓中借助課例研究促進教師實踐智慧生長。校本培訓是以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改善學校和教學實踐為中心的培訓,是以教師實踐知識的培育和個人智慧的生長為主旨。在校本培訓中開展課例研究的基本步驟可歸納為⑥:(1)學校制訂課例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標、組織領導、實施步驟、評價辦法、保障措施等。(2)教研組制訂課例研究實施計劃,包括研究目的、時間節(jié)點、試點教師、具體措施等。(3)“原行為階段”觀課,即由授課教師根據個人教學經驗獨立設計并授課,行動小組成員參與觀課和評課活動。(4)“新設計階段”觀課,即授課教師根據他人經驗和新理念設計新的教案,再一次在平行班授課,行動小組仍參與觀課和評課活動。(5)“新行為階段”觀課,即授課教師根據討論結果,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理想的教學設計再次修改、調整其課堂教學行為,在另一個平行班再授課一次。(6)撰寫課例,由試點教師執(zhí)筆,教研組老師共同參與。(7)課例研究總結,先后由教研組和全校進行總結,對課例研究的全過程進行回顧反思,總結成績,激勵先進,反思尚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提出下一步開展課例研究的初步方案。
[注釋]
①⑥肖建民.課例研究是開展校本培訓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4(5):3,4.
②吳振東.課例研究:值得推廣的一種園本教研形式[J].教育導刊,2006(7):8.
③堪啟標.基于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課例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6(1):156.
④賈貴洲.中小學教師課例研究簡論[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5(1):31-32.
⑤王潔.課例研究:理論轉化為實踐的中介——以課例為載體的校本教學研修[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6(12A):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