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花
要學好語文,僅僅依靠語文教科書中有限的課文是不夠的,必須通過廣泛的課外閱讀,讓學生涉獵一些優(yōu)秀的課外讀本。
但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老師把學生讀什么書規(guī)定得很死,讀完以后,也必定會要求摘抄名言警句,或背誦妙語名段,或寫上幾百字的讀書心得,讓學生為完成任務去讀書。這樣的閱讀樂趣何在?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一、趣中探索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動力。怎樣才能使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興趣呢?
1.積極創(chuàng)設有利條件
首先要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雖說是課外閱讀,教師也可以每周用一節(jié)課來作為閱讀時間。另外,教師不要布置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否則學生根本無暇進行課外閱讀。教師還要給學生課外閱讀提供圖書來源,如設立班級圖書角,向學校圖書館借閱,學生互相交換圖書等。
2.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向學生推薦讀物
如小學階段的孩子一般好奇心強,比較偏向神秘、冒險類的讀物,我們可以向孩子們推薦《海底兩萬年》《哈利波特》等。推薦的書籍,題材要廣泛,體裁要多樣,如《十萬個為什么》《科學世界》《科學家的故事》等就是不錯的選擇,還有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國外經典、唐詩宋詞等都是孩子們很好的精神食糧。
3.開展活動,強化意識
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能進一步強化學生“讀”的意識,極大地激發(fā)其課外閱讀的信心和激情。我們可以開展一些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專題研究等活動,既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又使學生增長了知識,大大激發(fā)了其課外閱讀的興趣。
二、授之以漁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科學的閱讀方法是提高課外閱讀效率的“金鑰匙”,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但要注意指數(shù)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閱讀質量的提高。因此,教師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成了提高學生課外閱讀量的關鍵。
1.整體感知
著名美學家郎吉弩斯在《論崇高》中說道:“整體的任何一部分如果割裂開來孤立看待,是沒有什么引人注意的;但是所有部分綜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完善的整體。”文學作品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每一篇作品都是作家精心構思的有機整體。學生課外閱讀時,應提醒其不要肢解課文,作條縷式分析,而應把重點放在感悟整體上。對文章的精彩之處進行分析時,也不能脫離整體。應該站在整體的角度作出有效的審美判斷,否則作品的美感將消失殆盡。
2.合理選擇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有:①精讀法。在感觸最深處進行圈點勾劃,能使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②略讀法。當學生有必要了解故事內容,而故事內容又高于學生自己的理解能力的時候,要指導學生學會略讀故事內容,只要掌握內容大意就可以了。③填補空白。伊賽爾說:“作品的意義不確定和意義空白促使讀者去尋求作品的意義,從而賦予他們參與作品意義構成的權力?!敝笇W生課外閱讀時,我們應抓住文章的空白點,啟發(fā)引導,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讓學生來填補空白,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想象和探究能力。
3.摘錄精彩優(yōu)美的詞句、片段
指導學生在讀完每一篇文章以后,要把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精彩的段落摘錄下來,為以后的作文進行豐富的語言積累。學生還可以把自己訂閱的報刊雜志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
三、持之以恒
課外閱讀貴在堅持。葉圣陶老先生說:“有好習慣,也有壞習慣。好習慣養(yǎng)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yǎng)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钡拇_,兒童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在閱讀實踐中形成的。
(1)不要“朝三暮四”,選了一本書就要堅持把它看完,不要這本書看幾頁扔了,那本書看幾頁又不想看了,這樣的話是沒有什么收獲的。
(2)教師可以讓每位學生每天為自己固定一個閱讀時間,如每天中午或者每天睡覺前。并根據自己的閱讀能力,制定一個讀書計劃,目標要合理,進度要適中。教師和家長要經常了解學生的課外閱讀執(zhí)行情況,督促學生完成定時定量的閱讀任務。
薩特曾說過:“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chuàng)造,學生在閱讀中,并不是消極地接受、獲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建構意義,甚至創(chuàng)造意義。”課外閱讀將會讓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給孩子們撐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間。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英雄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