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萬能
摘要:本文探討當前高等職業(yè)院?!皶嬰娝慊闭n程建設的相關問題,指出如何采用項目教學方式,突出能力目標,使會計電算化理論滲透到實務中,讓學生通過“做中學”的方式獲得知識與技能,并提出了會計電算化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高職;課程改革;會計電算化
課程改革事關高職院校的生存和發(fā)展。會計電算化是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而產生的一門結合會計學、管理學、計算機科學和信息科學的交叉性學科。其對先修課程的依賴性較強,先修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對會計電算化教學的影響較大。會計電算化課程知識范圍的覆蓋面較為廣泛,既需要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也需要豐富的會計知識。但目前對該課程的組成內容和應有的體系并無嚴格、統一的認識,存在著教學導向不明、實踐環(huán)節(jié)不夠重視、選用財務軟件種類單一、手工會計實訓和會計電算化實訓不相融合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加強課程建設,使該課程更能滿足高職院校學生對應用技能的需要,顯得尤為迫切。
一、目前會計電算化教學體系存在的缺陷
1.教學導向不明確,教材版本不一
目前高職院校開設會計電算化課程時,教學導向不明確,存在著三種誤區(qū):一是考證型,針對會計從業(yè)資格證考試中的會計電算化課程考試而開設,采用會計從業(yè)資格證考試的指定教材,各省內容不一,有的省大部分是計算機基礎知識,而會計電算化的知識較少,有也是一些理論知識,實際操作內容較少,如果學生單純依照講授學習,根本無法適應會計實際工作;二是操作型,側重于會計電算化理論知識及某種財務軟件的操作流程的講授,這樣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只會操作某一種財務軟件,這種只使用某一種特定軟件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對其他會計軟件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導致學生上崗后對其他財務軟件的適應能力較差;三是設計型,側重于會計電算化編程課程的安排,采用的也是財務軟件的編程內容,忽略了會計電算化理論知識和財務軟件操作流程的學習,且對于計算機方面有關數據庫編程的知識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造成老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辛苦,給會計電算化教學帶來很多困難。高職院校應確定會計電算化教學導向,規(guī)范教學內容。
2.課程教學目標與實際工作不相適應
大多數教師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普遍把握不準,要么上成計算機基礎的考證課或財務軟件的編程課,要么上成財務軟件操作流程培訓課。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帶有很大的片面性:一是無法完全解決會計電算化軟件運行過程中出現的異常問題;二是只會操作已學過的財務軟件,但無法操作其他財務軟件,適應性差;三是缺乏系統維護能力;四是不能適應部分未使用財務軟件的中小企業(yè)。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目標應是讓學生掌握會計電算化基本理論、會計軟件的工作原理和實際操作能力。
3.實踐教學內容單一,不能將手工與電算化相融合
目前開設會計電算化專業(yè)的院校,幾乎都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安排手工會計實訓,但有的卻沒有安排會計電算化實訓。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仍舊以課程教學為主,配套的實訓教材主要是用文字描述經濟業(yè)務,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崗位差異和實際工作流程的不同而造成的差異。實訓主要分模塊模擬一個企業(yè)的經濟業(yè)務,缺乏將系統的企業(yè)會計業(yè)務結合財務軟件進行綜合實訓,不能使學生更好地認識手工處理流程與計算機處理流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硬件建設跟不上,教學方法未能體現“教學做合一”
有的高職院校實驗實訓設備配置不足,沒有建設成專業(yè)教室,雖然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上理論和實踐為1∶1,但在實際運行時仍存在實訓環(huán)節(jié)課時少于理論課時的現象。理論課主要是兩至三個班在多媒體教室上大課,效果不好,到實驗室分班上小課,教師仍然要再講一遍操作,學生跟著進行操作,邊講邊練,造成學生實訓的時間不夠,這種方式教師仍然是主體,學生是被動學習,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5.考核形式存在不合理之處
目前會計電算化考核有多種形式:一是以證代考,即以通過會計從業(yè)資格證考試中的會計電算化課程考試作為該課程成績合格的要求。這種方式能讓學生學到基本會計電算化理論知識和賬務處理的操作,但考證內容沒有涉及市場上財務軟件的相關內容,與實際工作崗位的需求有所差距。二是理論考試。主要考核會計電算化基本理論知識,這種方式是傳統學科型教育體系的體現,未能體現高職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的特點。三是上機考試。要求學生按給定的資料完成會計核算,評卷主要是人工完成。這種方式考試內容主要涉及賬務處理、報表部分,而工資、固定資產、應收、應付部分由于初始化時間過長、閱卷等原因基本未涉及。這種方式使學生只掌握了賬務處理和報表模塊,對其他模塊不夠熟練,且教師評卷工作量大、效率較低,數據容易丟失,造成教師無法給分。
二、會計電算化課程建設應突出能力目標,采用項目教學
高職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課程內容的目標不僅是知識體系的傳授,更是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會計電算化課程應從工作出發(fā),以崗位為切入點,運用任務、項目、案例等形式進行教學。以工作為基礎的學習,是指其課程不是按傳統的章節(jié)設計,而是在全部教育內容設計中都含有基于工作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學習的思想。在項目教學中,學生不是在教室里被動接受教師傳遞的知識,而是著重于實踐,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獲得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
三、會計電算化課程改革思考
會計電算化課程較為適合開展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會計電算化課程改革:
1.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
會計電算化課程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掌握一種或幾種財務軟件的操作方法,同時具有日常維護能力和自學能力。因此既不能只注重為考證的理論知識教學,過多地講授一些不切高職學生實際接受能力的程序設計,也不能只機械教會學生對某一種財務軟件的操作。會計電算化課程體系應針對會計具體崗位,突出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構建基于工作過程設計的項目式教學體系。一是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會計電算化(應用操作部分)”等課程,培養(yǎng)學生財務軟件的操作技能,使學生學習更多的計算機知識,瞄準會計從業(yè)資格證和高級會計電算化證;二是開設“會計電算化(系統維護部分)”,以拓寬學生的會計電算化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解決會計電算化過程中的一般性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就業(yè)率;三是針對部分中小企業(yè)沒有使用財務軟件的現狀,開設“Excel在會計中的應用”,利用Excel完成會計電算化工作。由此完善學生會計電算化知識結構體系,豐富其相關計算機知識,突出擴展性、實用性,以開發(fā)學生的思路為主。刪除原教材中專業(yè)性、程序性強的內容,增加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等內容,兼顧培養(yǎng)學生隨著會計電算化的發(fā)展不斷獲取知識的技能和能力,滿足學生當前就業(yè)的需要,也為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必要的支撐平臺。
2.重視實踐教學,實現手工與電算一體化
在教學中應加大學生實踐、實訓環(huán)節(jié)的比重,充分利用和改造現有的會計電算化實訓室,建設專業(yè)教室,使整個教學過程均在專業(yè)教室中完成,實現“工作室就是教室,教室就是工作室”,提高其仿真性。對學生進行課程實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建設專業(yè)教室,全方位模擬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環(huán)境、職能崗位,會非常有利于教學開展,實現“教、學、做”合一。同時,由于不同類型企業(yè)使用的財務軟件不盡相同,不同財務軟件有著不同的設計風格和操作方式,要讓學生多接觸一些不同的財務軟件,有利于學生學習并適應企業(yè)的需要。
編寫實用的集手工、電算實訓于一體的會計綜合實訓教材,讓學生在利用某一真實企業(yè)經濟業(yè)務進行手工實訓的基礎上,進行會計電算化實訓,引導學生完成電算化會計制度設計、日常業(yè)務處理等操作,解決會計電算化實踐課程與手工會計模擬相結合的難題,實現手工與電算一體化。通過頂崗實習接觸企業(yè)真實的經濟業(yè)務,了解會計電算化軟件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將課程練習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起來。
3.改進教學方法,強化項目教學
按照“工作任務導向”的思路,根據實際工作過程確定課程主線,經過市場調研、培養(yǎng)模式改革、課程開發(fā)三個階段,完成崗位工作任務—行動領域—學習領域的三個轉換,實現從學科課程結構到項目課程體系的全面改造,改“填鴨式”的教為“互動式”的學生自主的學,改“單主體”為“雙主體”,改學生只“看”為動手“做”。教師是幫助者、指導者、研究者、課程開發(fā)者;學生是學習管理者、探索者、認知學徒。會計電算化項目教學可從三個方面著手:首先,由教師根據會計電算化工作崗位的要求,建立真實的任務情景;其次,在課堂上由學生針對任務討論,提出解決的方法,教師引領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促使學習者主動吸納知識;最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會相應操作,掌握相關知識,并撰寫報告,將對項目的認識和所學到的知識等進行總結,教師進行點評。
4.改革考核方式,引導學生全面掌握會計電算化技巧
目前實行的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會計電算化技能考核的要求,但由于存在教師閱卷工作量大、考核內容不全面、初始化工作量大等問題,考核結果不盡理想。筆者認為,可以崗位任務驅動,將上機考試、平時參加的項目教學的成績、理論成績綜合作為會計電算化課程的主要考核成績,采用筆試、機試、作品、實驗實訓報告、演講、答辯等多種考核評價方式,以現場操作為主,注重過程評價,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但機試考核耗時較大,全面考核又難以逐個檢驗,可考慮借鑒會計電算化證考試的做法,設計專門的會計電算化考務軟件,建立會計電算化課程考核標準和分項目的試題庫,隨時抽取試題進行考核,并對考核結果作出及時的客觀評價。
參考文獻:
[1] 李娟.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問題探析[J].中國市場,2007(13).
[2] 黃春麟.基于任務導向的高職課程改
革探索[J].職業(yè)技術教育(教科版),2005(31).
[3] 潘曉波.高校電算化會計教學若干問
題探討[J].科技咨詢導報,2007(8).
(作者單位:衡陽財經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