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瑤 郜 磊 陳虹樞 朱東華
摘要:針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圓滿結束后,在后奧運時期,如何對奧運場館進行有效的賽后利用這一問題,對北京、雅典、悉尼三屆奧運會主場館科技含量進行了比較,并在分析雅典、悉尼奧運會場館賽后利用情況的基礎上,對我國目前奧運場館賽后管理經營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奧運會場館;主場館比較;賽后利用;后奧運時期
中圖分類號:G811.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29—0254—02
引言
奧運會帶給北京乃至整個中國以前所未有的機遇,尤其是在科技和經濟方面。奧運場館建設是舉辦奧運會的基礎。奧運會結束后,主體育場(通常又稱為奧林匹克體育場)及其它場館將成為奧運會留給主辦城市的寶貴遺產。本文主要從科技、環(huán)保等方面對北京、雅典、悉尼奧運會主體育場建設情況進行了對比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后奧運時期如何利用這些遺產進行探討。
1.北京、雅典、悉尼奧運會主體育場對比分析
1.1近三屆奧運主體育場簡介
北京奧運會的主體育場“鳥巢”是一個大跨度的曲線結構,有大量的曲線箱形結構,鋼結構總重4.2萬噸,最大跨度343米,其三維扭曲像麻花一樣,結構相當復雜。為了完成設計與建筑的完美結合,整個施工過程處處存在著很大挑戰(zhàn)。可以說,“鳥巢”的誕生離不開當今先進建筑科技的支持。其中,鋼結構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而高強鋼Q460(11cm)厚板焊接性試驗、焊接工藝技術,大跨度馬鞍型鋼結構支撐卸載技術等更是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另外,國家體育場設置了100kW太陽能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采用單晶硅、不可逆流、無儲能的太陽能光伏發(fā)電技術,減少了廢氣排放,十分環(huán)保。
雅典奧運會的主體育場雅典奧林匹克體育場由1982年舉辦歐洲田徑錦標賽的體育場改建而來,其中由圣地亞哥·卡拉特拉瓦設計的頂棚別具特色,堪稱建筑奇跡。這個寬大而優(yōu)美的頂棚結構是由金屬和玻璃建成,總面積超過一萬平方公尺,重達17000噸,特殊的涂層設計能夠使照射到頂棚上的陽光有60%反射回去。頂棚有兩條長304公尺,高80公尺巨大的拱形結構來支撐看臺上方厚重的鋼鐵和玻璃頂棚。
澳大利亞體育場是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主體育場,堪稱“科技奧運”與“環(huán)保奧運”的示范工程,其結構新穎、造型奇特:東西兩側看臺上橫跨兩座跨距近300m長的巨大鋼結構空間架,用于遮陽和雨篷,結構鋼材用量1.2萬噸,混凝土中鋼筋用量1萬噸;頂板為透明聚碳酸酯板材,重量輕,并且可以使草坪上的太陽陰影降到最小,減少了用電量,環(huán)境非常適合白天的電視轉播,該項技術是世界體育場建設科技的重大突破;此外,體育場能夠自然通風,不用風扇、空調或是其他機械設備。由天然氣助燃的發(fā)電機保障電力供應,進一步節(jié)約了能耗。
1.2近三屆奧運主體育場的對比分析
近三屆奧運會的主體育場都是鋼結構建筑。鋼結構建筑科技含量很高,是一種可循環(huán)使用的建筑結構,被譽為21世紀的綠色建筑之一。工期方面,由于雅典奧林匹克體育場是在舊館的基礎上改建而成,所以其建設工期僅有一年半,遠少于澳大利亞體育場的兩年半和“鳥巢”的四年零七個月。另外,成本方面,雅典奧林匹克體育場更是只用了1.4億歐元(約1.2億美元),而澳大利亞體育場和“鳥巢”建設的總開銷要高出其3倍以上。
科技方面,雅典奧運會主體育場雖然看上去新穎氣派,但在設計和建造時卻沒有考慮環(huán)保問題,既沒有使用環(huán)保材料,也沒有使用太陽能等環(huán)保技術。比如場館的管道使用的是化工材料PVC,該材料明顯不利于環(huán)保。在環(huán)保方面做的最出色的要數(shù)悉尼的澳大利亞體育場,其在節(jié)能和節(jié)水上都考慮得非常周到,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最綠色的奧林匹克體育場”。
而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在建筑施工難度和高科技的使用上都要強于悉尼和雅典奧運會的主體育場,其中多項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并且通過對國家體育場多個重要關鍵技術難題的創(chuàng)造性解決,使中國建筑業(yè)在很多方面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中國建筑早日躋身國際先進水平做出重大貢獻。
2.雅典、悉尼場館賽后利用的警示
為使奧運場館尤其是主體育場建成城市新地標,主辦國以極大的熱情投入于奧運場館的規(guī)劃、設計與建設上。但在奧運會之后有效利用這些花費巨資修建的場館成為是政府、場館業(yè)主和經營管理者必須面臨和解決的重大問題。事實上,奧運場館成為舉辦城市負擔的例子并不鮮見。
2.1雅典的困惑
在夢幻般的雅典奧運會落下帷幕之后,人們關心的就是這些代價巨大耗資不菲的奧運場館的賽后利用問題。雅典奧運會場館建設、奧運會運營和其他相關支出達120億美元,超過除北京奧運會以外歷屆奧運會的經費投入,是預算55億美元的兩倍多,同時,2004年希臘的國家財政赤字也隨之增加,占GDP的3%以上。然而由于奧運前,雅典對奧運場館建設規(guī)劃不夠周全,尤其場館的建設支出、場館的賽后利用、場館建設工期等方面存在很大隱患。奧運會結束后,場館的賽后利用問題遲遲沒有定論,這也導致希臘政府目前每年仍需投入近1億歐元的維護費。如今,一座座漂亮的體育場館沾滿了塵土,無人問津,曾經被認為會是雅典奧運會后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場館成了財政上的巨大黑洞。
2.2悉尼的無奈
如果說雅典奧運場館賽后運營不利的主要原因在于雅典在奧運會場館建設的前期論證和規(guī)劃不夠的話,那么悉尼的主要問題就是其奧運會場館經營管理難度太大。悉尼奧運被稱為“白象”,白象在英文中解釋為大而無用的意思。2000年悉尼奧運會曾被薩馬蘭奇贊為歷史上“最好的一屆”,然而作為奧林匹克歷史上容積最大的體育場,悉尼政府卻不得不每年拿出4600萬澳元的維護費(約合3220萬美元)維持悉尼的奧運場館能夠開門。
3.關于北京奧運場館賽后經營的幾點建議
為舉辦第29屆奧運會,北京共設立了31個目前國際上高檔次的體育場館群,組成一個主中心,三個分中心,分別是:主中心奧林匹克公園,分中心包括西部社區(qū)中心,大學生運動中心和北部旅游區(qū)中心。據(jù)相關資料顯示,中國目前90%以上的體育場館都是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場所,大都處在虧損狀態(tài)。如何解決體育場館的賽后利用就成了一項難題。對此,筆者給出以下建議:
第一,繼續(xù)舉辦各種體育活動,采用多元化的經營模式,保證奧運場館區(qū)域仍然成為北京的大型體育活動中心。例如引入更多的國際一流賽事,保持場館使用率,將北京打造成為國際重要體育賽事中心。除此之外,還可以舉辦大學體育競賽活動、國家級高水平活動集訓、居民健身活動、社區(qū)體育俱樂部活動等。
第二,利用奧運場館優(yōu)勢,發(fā)展旅游、會展、商貿、娛樂等活動。體育旅游作為旅游市場的一種新產品,是旅游業(yè)與體育產業(yè)交叉滲透產生的一個新領域。奧運場館是獨特的奧運文化遺產,是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因此需要對奧運遺產區(qū)域內的商務、旅游、休閑功能進行了完善的規(guī)劃。例如可以以奧林匹克公園為中心開展具有濃厚奧運氛圍的奧運旅游,將國際一流的奧運場館、體育設施、當?shù)氐奈幕c特色紀念品等融為一體,為廣大游客提供一條龍的服務,形成奧運旅游文化集聚區(qū)。另外,在北京奧運場館的規(guī)劃與設計中,原本就考慮了會展功能,這樣可以充分發(fā)揮北京市自身的市場能力和信息集聚功能,使北京逐步邁入國際會展中心的行列。
事實上,相比以往的奧運主辦城市,北京奧運會后場館利用最大的優(yōu)勢,就在于體育旅游,因為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shù)還有就是國人日益高漲的旅游熱情。作為聞名世界的體育建筑奇跡國際體育場“鳥巢”,應該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第三,打造專業(yè)化經營管理團隊,實現(xiàn)專業(yè)化運營。場館利用率提高的關鍵在于引入現(xiàn)代化的管理機制,實行專業(yè)的體育經紀公司的管理,按照市場原則經營利用場館。通過以往奧運場館運營的經驗來看,場館商業(yè)化程度越高,利用率就越高。然而長期以來,場館管理人員主要由退役運動員以及設備維護人員構成,運營管理人員比例少,并且明顯呈現(xiàn)學歷偏低,專業(yè)結構不合理的現(xiàn)象。所以,為使奧運場館能夠合理而充分的利用,應大力培育體育場館管理和營銷的人才,加強專業(yè)化管理團隊的建設工作,從根本上改變我國體育場館虧損的局面。
4.結束語
舉辦奧運使全體國民感到振奮、自豪和驕傲,奧運也給我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在后奧運時期,我們應認真的研究如何管理和利用好這些財富,使之可持續(xù)發(fā)揚光大,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
參考文獻:
[1]高毅存.奧運會城市的場館規(guī)劃與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3.
[2]樊海清,張吉信.淺談鋼結構建筑的發(fā)展[J].四川建筑,28,(3):126-127.
[3]孫娟.轉變經營思路、實現(xiàn)奧運場館賽后的綜合利用[J].廣州體育學院學,27,(2):23-26.
[4]王學實,郭惠平.北京奧運場館賽后經營戰(zhàn)略[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41,(12):81-84.
[5]邵恒忠.試論北京如何應對“后奧運效應”[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19,(2):6-9.
[6]林顯鵬.現(xiàn)代奧運會體育場館建設及賽后利用研究[J].中國勘察設,28,(11):1441-1444.
(責任編輯/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