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福如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語文課程標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學生走進課文、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并產(chǎn)生自己的讀書感受、情感體驗的過程。為實現(xiàn)這一對話過程,我引導學生緊緊抓住劉伯承手術前后超常人表現(xiàn)的語句整合相關資源,入情入境,在朗讀實踐中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解疑、感悟,在讀中實現(xiàn)師生與文本多維的對話過程,使劉伯承的軍神形象逐漸清晰豐滿,從而受到情感熏陶、心靈震撼!(人文性)
課文的主要人物是劉伯承,而作者卻用大量的筆墨來寫沃克醫(yī)生,這一點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不容易理解,通過對課文的進一步閱讀,抓住沃克神態(tài)和語言的變化這條線,進一步感受劉伯承堅如鋼鐵、令人敬畏的意志,同時讓學生在讀中細心體會用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方法來展示人精神面貌的寫作方法,并逐步領悟。(工具性)
立足于文本的教學,可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和諧統(tǒng)一,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表現(xiàn)劉伯承為“軍神”的重點語句,感受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劉伯承堅強的意志。
3.初步了解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表現(xiàn)人物精神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 整體把握,初步感知軍神特質(zhì)
導入: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沃克醫(yī)生已經(jīng)知道劉伯承他不是一般的人,是一位軍人。他和一般的軍人又有哪些不同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的2~5自然段,找一找看哪些地方是一般的軍人做不到的,他做到了?(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后引導歸納)
板書:拒絕麻醉 一聲不吭 數(shù)清刀數(shù)
【抓住核心問題,“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以此為線索展開教學活動,思路清晰,能有效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閱讀教學要關注并經(jīng)歷“整體——部分——整體”的過程。這里是經(jīng)歷第一個整體?!?/p>
二、 深入文本,切身感受軍神毅力
直面劉伯承——
1.為什么不用麻藥?劉伯承擔心損壞腦神經(jīng)只是從愛惜自己身體的角度考慮的嗎?
(出示)劉伯承曾經(jīng)說過:“孫臏失去了雙腿,依然可以千軍萬馬;我失去一只眼睛,只要還有健全的大腦,也可以馳騁疆場,為祖國效汗馬之勞?!?/p>
劉伯承不用麻藥,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劉伯承想:為了,為了,我不能用麻醉藥。(口頭練說)
【閱讀能力的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必須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超越文本”才能最終完成。在鉆研教材整合資源的基礎上抓住這一空白點進行適度的延伸拓展,然后再順勢出示相關資料能豐富學生的感受和理解,初步激發(fā)情感,有效提升對話的層次。既架設了文本與學生間的交流平臺,又增強了學生對文中主人公更為豐滿的感性認識?!?/p>
這是劉伯承的人生目標,也是他能忍受巨大痛苦的動力。劉伯承就是懷著這樣的信念,堅決不愿意使用麻醉藥的。
不用麻藥意味著什么?(要忍受難以忍受的痛苦)
所以沃克醫(yī)生愣住了,問道:“你,你能忍受的了嗎?”,劉伯承的回答只有一個字“能”,從這平靜、簡單的回答中,你們體會到了怎樣的不簡單?(足夠的膽量、勇氣、自信、決心)
劉伯承堅決不用麻醉藥,這是一般軍人不容易做到的。讓我們初步感受到了劉伯承的堅強。
2.還有哪些語句讓我們體會到,一般的軍人做不到,他做到了?
(出示): “年輕人一聲不吭,雙手緊緊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單,汗如雨下。手術結(jié)束,嶄新的床單竟被抓破了?!弊x這段話你第一感覺是什么?用一個字概括你的第一感覺就是——疼或痛,這是怎樣的疼呢?(錐心疼、撕心裂肺、肝腸寸斷等)
這段話中有一個“疼”字嗎?讓我們再自由地讀讀這個句子,當你讀到哪個詞語的時候,你的心為之一顫?并在旁邊寫下你當時的感受。
引導學生抓住“一聲不吭”、“緊緊抓住”、“汗如雨下”、“竟”談體會。
是啊!常人無法承受這72刀啊!可是,劉伯承他——讀“一聲不吭……”
3.下面就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與劉伯承一起經(jīng)歷那次特殊而又令人難忘的手術,真真切切地走近劉伯承。播放電影《青年劉伯承》片斷,定格在“抓破白墊單的青筋暴起的汗如雨下的手”上。手術臺上的哪些情景給你印象最深?你又有什么感受?
【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能使學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使語言學習豐富、生動起來。教師適時播放電影《青年劉伯承》的片段,使學生如臨其境,同主人公“親密接觸”,再讓學生把感受表達出來。然后,再讀課文第四自然段,他們的感受會隨之加深?!?/p>
4.引讀: 同學們,這可是沒打麻醉的手術呀!劉伯承的這個手術可是做了整整三個多小時啊!
一刀,兩刀,三刀, 引讀:年輕人一聲不吭……
四十刀,五十刀,六十刀,引讀:年輕人一聲不吭……
七十刀,七十一刀,七十二刀, 引讀:年輕人一聲不吭……
【此時反復的引讀,學生與文本的主人公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學生的情有感而生,朗讀便水到渠成地達到了聲情并茂的境界,真正引導學生走出了文本,又走進了文本。超越“文本”與回歸“文本”得到有效和諧的統(tǒng)一?!?/p>
我們通過直接描寫年輕人的詞句走近劉伯承,讀出了他的勇氣,讀出了他的堅強。
側(cè)悟劉伯承——
1.本文主要人物是劉伯承,但對沃克醫(yī)生的神態(tài)和語言也作了大量細致的描寫,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一起找出這些語句,體會沃克醫(yī)生當時的感受,了解這樣寫的好處。
(出示)沃克醫(yī)生的五句話:
(1)沃克醫(yī)生愣住了:“你,你能忍受得了嗎?”(疑惑)
(2)手術中,一向鎮(zhèn)定的沃克醫(yī)生,這次卻雙手微微發(fā)抖。他對年輕人說:“你要是挺不住,可以叫出聲來?!?關切)
(3)沃克醫(yī)生擦著汗,對年輕人說:“我真擔心你會暈過去。”(佩服)
(4)沃克醫(yī)生嚇了一跳:“一共多少刀?”(驚訝)
(5)沃克醫(yī)生不禁失聲喊道:“了不起!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是一位軍神!”(敬慕)
體會沃克醫(yī)生當時的感受,指導朗讀。
2.從沃克醫(yī)生的表現(xiàn)和話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什么?
指導學生根據(jù)提示語分別讀好這些語句。
【在這個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以讀為本,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既加強了讀書的指導,又引導學生揣摩文章有特色的表達方法——側(cè)面描寫。既注重了語文的人文性,又注重了工具性,使兩者達到和諧的統(tǒng)一?!?/p>
3.師引讀描寫沃克醫(yī)生的語句,再次感受劉伯承在手術中面對的巨痛。
師引讀:
(1)因為沃克醫(yī)生知道不用麻醉藥在手術中將要面對的巨痛,所以當劉伯承拒絕麻醉時,他驚疑地對劉伯承說:——
(2)手術中,一向鎮(zhèn)定的沃克醫(yī)生也一反常態(tài)地雙手顫抖起來。因為他清楚地知道劉伯承所要忍受的煎熬,所以他關切地對劉伯承說:——
(3)難熬的手術終于結(jié)束了,沃克醫(yī)生告訴劉伯承手術中他其實一直繃著一根弦——
(4)當劉伯承還能勉強一笑告訴他一直在數(shù)他的刀數(shù)時,他太驚訝了,他嚇了一跳——
(5)當劉伯承準確地告訴他三個多小時的手術一共72刀時,他再也忍不住了,他不禁——
4.手術中不用麻醉劑能忍受劇烈疼痛的病人沃克醫(yī)生也許碰到過,但能這樣一刀又一刀數(shù)清刀數(shù)的特殊病人,沃克醫(yī)生在此之前絕對沒有碰到過,太不可思議了,太神奇了,所以他不禁失聲喊道——
(1)想象一下,沃克這樣喊時臉上會露出怎樣的神情?哪個詞語告訴我們這一點?(“失聲”)
(2)這段話連用了三個什么標點?你們知道表達了什么感情嗎?能把這段話讀好嗎?
(3)鋼板有什么特點?(堅硬)劉伯承的什么像鋼板一樣堅硬?板書:意志如鋼
(4)像他這樣堅如鋼鐵、毅力超凡的人才能稱之為真正的男子漢,真正的軍人,是軍人當中的驕傲!讀:“了不起!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是一位軍神!”
5.正是劉伯承將軍的驚人表現(xiàn),才使沃克醫(yī)生發(fā)生了這樣的轉(zhuǎn)變。沃克醫(yī)生的這些變化,也從側(cè)面烘托出了劉伯承將軍的驚人毅力和頑強意志,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這種通過側(cè)面描寫來烘托人物形象、表達思想感情的寫法叫側(cè)面描寫,也值得我們學習。
6.劉伯承爺爺雖離我們已很久了,但他那鋼鐵般的意志和具有遠大理想的品質(zhì)已深深地印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也來表達一下心中的敬意之情吧!讀“了不起!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是一位軍神!”
【這是從部分又回歸整體。這是一種“超越”之后的“回歸”,是“螺旋上升式”的回歸。至此,劉伯承這一軍神的高大形象在學生頭腦里就完全建立起來了。】
三、 整合拓展,提升豐滿軍神形象
1.劉伯承被稱為軍神,絕不僅僅因為這次手術。老師在課前上網(wǎng)還了解到(出示這段話):
他文武雙全,戎馬一生。他領導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用小米加步槍,戰(zhàn)勝了全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隊;他千里躍進大別山,令蔣介石驚慌失措,心驚膽寒;他與華東野戰(zhàn)軍合作,指揮百萬雄獅下江南;他創(chuàng)辦的國防大學是中國的最高軍事學府,被譽為“將軍的搖籃”。他為祖國的解放和建設事業(yè),獻出了畢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他堪稱中國的“軍神”。
2.人們對劉伯承還有很多尊稱“編外參謀”、“教書先生”、“武神”等,每一個尊稱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請同學們課后上網(wǎng)查一查,找課外書讀一讀。
【課后應該是一個新的學習輪回的開始。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注重知識的拓展,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這里抓住學生意猶未盡的感覺,讓學生課下搜集有關劉伯承的資料,進一步深入了解劉伯承。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又體現(xiàn)了新課標精神,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p>
3.讓我們牢牢地記住這樣一個光輝而燦爛的名字,他叫劉伯承
板書設計:
20軍神(劉伯承)
沃克醫(yī)生:冷冷 愣住了嚇了一跳失聲喊道
劉伯承:拒絕麻醉 一聲不吭數(shù)清刀數(shù)
(從容鎮(zhèn)定意志如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