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智
摘要《民法通則》第65條第3款和第6條第1款初步設立了表見代理制度,但并非是完整意義上的表見代理制度的界定,立法意旨在于因本人有過錯而使其與代理人承擔連帶責任?!逗贤ā返?9條規(guī)定的表見代理雖較《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有所進步,但在構成要件、法律效力等方面仍有不足。本文試圖從表見代理的一般理論出發(fā),構建較嚴謹合乎邏輯的表見代理制度,以增益表見代理制度的價值。
關鍵詞表見代理 構成要件 法律效力
中圖分類號:D9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10-049-02
一、引言:一則案例引發(fā)的思考
1997年6月10日,雨發(fā)公司持銀行本票20萬元至拆船廠聯(lián)系購買鋼材事宜,案外人李躍成跟同雨發(fā)公司法定代表人一同前往。當日,雨發(fā)公司法定代表人與拆船廠供銷科長商定購銷標的物為螺紋鋼。為此,拆船廠出具一張20萬元收條后,又應雨發(fā)公司的要求出具了一張標題為“供貨”的字據(jù),該字據(jù)注明:“所供10-12號螺紋鋼每噸單價為2450元、規(guī)范定尺4-4.5m每噸單價為2400元,上力費每噸8元”。此后,雨發(fā)公司于6月10日、11日、12日3天共計提取10-12號螺紋鋼12.66噸,4-4.5m規(guī)范定尺30.07噸。雨發(fā)公司提取上述貨物時均有李躍成同行,其中11日所提螺紋鋼由李躍成簽收,雨發(fā)公司對李躍成簽收螺紋鋼亦表示認可。在此期間,李躍成曾單獨一人于11日、12日至拆船廠要求提取圓鋼,拆船廠共計讓李躍成提取圓鋼40噸。后雨發(fā)公司要求拆船廠繼續(xù)供螺紋鋼時,拆船廠告知貨款已用完,所供貨物為螺紋鋼和李躍成所提的圓鋼。同年9月3日,雨發(fā)公司向拆船廠發(fā)出書面催貨單一份,同時聲明李躍成只是介紹人,并非雨發(fā)公司人員。但此后拆船廠既未供貨又未還款,雨發(fā)公司遂于1997年10月6日向南京市棲霞區(qū)人民法院起訴,稱其3次共向拆船廠提貨42.73噸,每噸2450元。此后再提貨時被告知已全部提完?,F(xiàn)要求拆船廠退還貨款95311.5元及支付違約金,承擔訴訟費用。
被告拆船廠答辯稱:原告從我廠提走的貨物共計82.73噸,總計貨款200216.34元,我廠已將貨全部發(fā)給原告,不發(fā)生退貨款問題。
訴訟中,雙方對拆船廠當時是否知道李躍成只是業(yè)務介紹人說法不一。拆船廠亦未能提供雨發(fā)公司授權李躍成提取圓鋼或圓鋼已被雨發(fā)公司實際占有的證據(jù)。李躍成至今下落不明。
南京市棲霞區(qū)人民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在雨發(fā)公司帶20萬元銀行本票到拆船廠聯(lián)系購買鋼材時,拆船廠雖向其出具了供貨證明一份,但供貨證明不能視為是雙方的書面合同,雙方之間仍系口頭購銷關系。因雨發(fā)公司未及時言明李躍成的身份,使拆船廠產(chǎn)生誤解。雨發(fā)公司認可李躍成6月11日提貨行為,實質是對李躍成代理權的追認,故李躍成提貨的法律后果應由雨發(fā)公司承擔。雨發(fā)公司要求拆船廠退還貨款、承擔違約金的訴訟請求缺乏證據(jù),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經(jīng)濟合同法》第二十九條的規(guī)定,該院于1998年3月4日判決:
駁回雨發(fā)公司的訴訟請求。①
宣判后,雨發(fā)公司不服,向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稱:拆船廠所出具的供貨證明的性質為供貨承諾,其沒有授權李躍成提取圓鋼,李躍成提取圓鋼所產(chǎn)生的民事責任不應由上訴人承擔。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改判。
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經(jīng)審理于1998年6月1日判決:
一、撤銷原判決。
二、拆船廠于判決生效后10日內(nèi)退還雨發(fā)公司貨款96473.16元及利息(自1997年10月6日至判決給付日止,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息)。②
終審判決后,拆船廠不服,向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認為授權不明的委托法律責任應由委托人自負。該院經(jīng)復查認為其二審判決并無不當,于1998年10月26日通知拆船廠,駁回其再審申請。
本案的一、二兩審判決雖結果有異,但多涉及表見代理制度的一般理論和實務之法律問題。筆者認為,本案當事人李躍成的法律行為是否構成表見代理?若構成表見代理,那么法律效果又為何?這些法律問題是探究表見代理制度時必須要澄清的。本案同時涉及了民法概念和民法方法論問題,在本文中將一并予以闡釋。
二、表見代理的要件構成及法律效力
在民法理論上,表見代理的內(nèi)涵是相當豐富的。表見代理,指無權代理人,具有代理權存在的外觀,足令使人信其有代理權,法律規(guī)定本人應負授權責任,以保護相對人的信賴及交易安全。③不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無權代理中原則上并無善意保護的問題,表見代理是個例外。表見代理本屬無權代理,但因本人與無權代理人之間的特殊關系,具有外表授權的外在特征,致使相對人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而與其進行民事法律行為,法律使之發(fā)生與有權代理相同的法律效果。
德國著名的民法學家卡爾·拉倫茨提出了權利表象的相關理論。他指出人們可能對委托代理權的授予的表象予以信賴的另一種情況是所謂的容忍委托代理權。④某人容許他人重復地作為他的代理人出現(xiàn),從而使第三人可以認為該他人享有委托代理權,那么對該某人應視為他業(yè)已授予委托代理權對待。如果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但卻未表示反對,那么這便不取決于他是否知道他人會基于他的容忍而認為委托代理權的存在;只要他必須想到這一點就夠了。⑤法院的判決和部分學說還認為有一種基于法律表象所存在的代理權限,即所謂的表見代理權。如果被代理人盡管不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為,因而并不是容忍行為,但是若他小心謹慎,如對其雇員進行必要的監(jiān)督,那么他便可以且應該注意到,并且第三人也就因而認為他知道并容忍了代理行為時,便屬于這種情形。
表見代理制度的價值在于維護交易安全,使個人的靜的安全與社會的動的安全的結合和協(xié)調(diào)。⑥
(一)表見代理的要件構成
表見代理是指無權代理人的代理行為,因善意相對人有正當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對本人即名義上或實際上的被代理人仍然產(chǎn)生代理效力的一種代理制度。該制度的立法本意是為保護善意第三人,維護交易的安全與秩序。在理論界和司法實踐認為構成表見代理應具備以下幾項要件:
1.代理人無代理權。表見代理從實質上仍屬無權代理。若代理人有完全的明確的代理權,則被代理人應當直接承擔有權代理的法律后果,就不存在適用表見代理的必要。在本案中,前提問題就是雨發(fā)公司是否明確授權給李躍成提取圓鋼。在研究案件的處理意見時,有人認為,在洽談業(yè)務和提取貨物時,雨發(fā)公司業(yè)務員與李躍成同行,且李提取螺紋鋼的行為得到了雨發(fā)公司的認可,據(jù)此可以認定雨發(fā)公司在事實上授權李躍成從事與拆船廠的購銷鋼材事宜。筆者認為這樣的理解與法律規(guī)定的精神不符。在實踐中,公司業(yè)務員帶本公司以外的人員聯(lián)系洽談業(yè)務和提取貨物的情況是屢見不鮮的,有的是基于該人員熟悉特定貨物的價格行情,有的是基于該人員長于貨物質量的品鑒等,在本案雙方交易過程中,雨發(fā)公司沒有授權李躍成代理交易的意思表示,同時也沒有出具過任何正式明確的授權書,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雨發(fā)公司未對李躍成授權。
2.存在使相對人確信無權代理人有代理權的客觀狀況,這是構成表見代理的客觀要件。在審判實踐中,無權代理人持有被代理人出具的證明文件(例如蓋章的空白合同、介紹信等)一般被認為屬于上述的“客觀狀況”。但在本案中,李躍成無論是在雙方洽談業(yè)務或提取貨物時,均未向拆船廠出具雨發(fā)公司的授權證明,同時雨發(fā)公司未向拆船廠作出李躍成系本公司人員的意思表示,李只是陪同雨發(fā)公司業(yè)務員一同前往拆船廠聯(lián)系業(yè)務,并一道幫助提貨,不存在使相對人拆船廠確信其有代理權的客觀狀況。
3.無權代理人與相對人實施的民事行為應當符合法律行為的生效要件和代理行為的法律要件。即:(1)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2)無權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義為意思表示;(3)民事行為應當合法有效;(4)民事行為在表面上符合有權代理的要求。本案中,李躍成的行為至少不符合上述第2和第4項的要求。本案中拆船廠與雨發(fā)公司購銷合同的標的物為螺紋鋼,而李于6月11日、12日提取的是圓鋼,即使李在雙方洽談業(yè)務時與雨發(fā)公司業(yè)務員一同到場,使拆船廠有可能確信李有代理權,但因李提取圓鋼的行為已超出了雙方購銷合同約定的標的物范圍,故其提取圓鋼的行為不能在表面上符合有權代理的要求。
4.相對人善意。表見代理的立法本意是保護善意相對人。若相對人存在不善意,基于誠信公平的法律原則,法律不會保護其利益的。在構成表見代理的情況下,相對人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往往與本人有過失有關,但表見代理的成立不以本人主觀上有過失為必要要件,,即使本人沒有過失,只要客觀上有使相對人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依據(jù),即可構成表見代理。⑦
(二)表見代理的法律效力
表見代理對本人產(chǎn)生有權代理的效力,本人應受表見代理人和相對人之間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拘束,享有該行為設定的權利和義務。本人不得以無權代理為抗辯,不得以行為人具有過錯為理由拒絕承擔表見代理的法律效果,更不得以自己沒有過失作抗辯。
表見代理對相對人來說,具有選擇權,即其既可主張狹義無權代理,也可主張表見代理。相對人可以選擇對自己更為有利的主張為之。
(三)案例之回應
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李提取圓鋼的行為,是否應由雨發(fā)公司作為被代理人承擔責任。有一種意見認為,對李躍成的行為如何定性是本案的關鍵,參照合同法第四十九條的規(guī)定,李的行為構成表見代理,理由在于本人與無權代理人之間的關系,具有授予代理權的外觀,致相對人信其有代理權而與其為法律行為。故拆船廠主張的李提取圓鋼的行為構成表見代理,應確定其行為有效,由雨發(fā)公司承擔法律責任。另一種意見認為,本案從雙方均認可的供貨字據(jù)來看,合同的標的物為螺紋鋼是確定的,因此分析李的行為是否構成表見代理,只能就合同確定的標的物范圍來談。本案中雨發(fā)公司對李提取螺紋鋼以外的行為并未在事后追認,故李躍成單獨提取圓鋼的行為并不構成表見代理。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本案中李在拆船廠提取圓鋼的行為因缺乏確信其有代理權的客觀狀況,表面上符合有權代理的特征、相對人善意,而不能構成表見代理法律關系,李躍成提取圓鋼的法律責任應由其本人承擔,二審法院作出的終審判決和再審復查結論是正確的。
三、結語
合同法初步確立了表見代理制度時市場交易的需要,表見代理制度的立法本意是為了保護善意第三人,維護交易的安全與秩序。但表見代理在特定情形下可視為無權代理,故在適用該制度時應研究其法律構成及法律效力,維護各方利益。
注釋:
①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qū)人民法院(1998)棲民一初字第0014號.
②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1998)寧中民二終字第02015號.
③王澤鑒.民法概要.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33頁.
④⑤⑥卡爾·拉倫茨著.謝懷拭等譯.德國民法通論.謝懷拭等譯.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892頁,第893頁.
⑦魏振瀛主編.民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86頁.
參考文獻:
[1]謝懷栻.外國民商法精要.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江平主編.民法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