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平
隨著全社會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關注度的不斷提高和體育課程改革的向前發(fā)展,如何“提高體育教學實效性”的問題,再一次擺在了我們廣大體育教研員和體育教師面前,成為大家近期體育教學探討研究的重點。
記得在上大學體育理論課時,老師曾經(jīng)詳細地為我們講過體育課中運動負荷與增強體質的關系,并且還帶我們到某中學進行現(xiàn)場講學,如何測心率、計算平均心率、計算練習密度、畫生理負荷預測曲線圖等,交代體育課堂教學在各項指標上要達到什么樣的標準才算符合要求,這一系列的學習讓我初步知道了體育課的運動負荷相關要求和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最有益處“價值閥”。在初踏上工作崗位之際,參加一些研討課、觀摩課等活動時,不少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時,還帶著馬表,進行各種負荷量的測試和計算,畫心理和生理負荷曲線圖,將運動負荷的安排是否合理作為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xiàn)在參加各級各類教學觀摩活動或者參加各類比賽時,我發(fā)現(xiàn)評委們已不再把運動負荷作為評價內(nèi)容的重要標準,僅是靠感覺認為這節(jié)課是否有一定的運動量而已,沒有量化的指標,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參與率是否高,教師的組織形式是否新穎,有沒有關注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等等。
評價是一種導向,是指揮棒。既然現(xiàn)在體育教學評價已不把運動負荷作為必評內(nèi)容,那一線的體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之中,對體育課的運動負荷問題就會考慮的不多,而考慮較多的是體育課的形式。我們常??吹揭还?jié)課下來,學生心跳加速了多少次?有多大程度的疲勞感?教師大多不去考慮。課上熱熱鬧鬧,學生很開心,心理負荷指標很高,但“花里胡哨”生理負荷量卻很小,這種課中看而不中用,根本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身體索質和體能的提高,這與現(xiàn)代體育課程理念和存在價值是不吻合的。國家權威部門發(fā)布的近幾年中國學生體質情況調研報告,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個情況?,F(xiàn)代體育課程不論朝哪個方向發(fā)展,不論有多全面、多人文,學校體育也無法承擔一個學生體質的全部責任,但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狀況始終與學校體育課質量息息相關,成為衡量體育課程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
運動生理學知識告訴我們,體育鍛煉只有不斷對學生進行生理上的各種適度刺激,才有可能引起“超量恢復”,才會促進學生的各項機能健康發(fā)展。筆者認為沒有運動量的體育課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體育課。
運動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惰性,尤其是青少年兒童更加明顯,在其終身體育意識還沒有形成之前,出功不出力的現(xiàn)象是普遍的。所以我們在體育課堂教學之中,有時還是應該要有一定的強制措施的。為什么部隊的軍人身體素質大多數(shù)都非常好,這與嚴明的紀律和嚴格的訓練是分不開的。體育課的特點是以身體練習為主的課程,不論課的形式如何,一節(jié)課的目標是要通過學生的練習來完成的,學生練習完成的質量如何要看教師的調控能力和課前的精心設計。筆者認為在常態(tài)的體育教學中,一堂課下來,體育課運動負荷是否適度,有三個簡單的評價辦法:一看學生是否流汗(大冬天除外);二問學生是否有適度的疲勞感,三請學生互測心率。
當然,在現(xiàn)代體育課程背景下的評價,我們可以改變運動負荷的評價方式,把內(nèi)容和手段更新。例如,在一節(jié)課中,同樣的運動負荷對不同學生來說其結果就不一樣,“有人吃不飽,有人吃不下”,作為體育教師在布置練習任務時應考慮這些問題,而評價時也應該考慮這方面內(nèi)容,看看教師是否做到因人而宜。以往運動負荷的測定從頭到尾都是隨機選擇一個學生,而對不同學生的測試其結果是不同的。在評價內(nèi)容中的許多諸如此類問題都值得去探索和改革,各個地區(qū)也可以結合當?shù)貙W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一些具體的指標。總之,評價內(nèi)容中有了運動負荷設計的內(nèi)容,體育教師就會考慮這方面內(nèi)容。
學生的身體素質關系到國家民族的未來,體育課在促進學生體質的發(fā)展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體育教師是體育課堂教學的執(zhí)行者。評價是一種導向,而體育教師往往受評價導向的影響非常大。我們相信體育教師只要在教學設計中確立體育課都必須有適度運動負荷的意識,并且把這種意識轉變?yōu)槠綍r每節(jié)課的教學行為,長此堅持下去,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一定會有良性地改觀,朝著國家希望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