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明
體育課告訴我們,身體練習是其主要特征。身體練習作為學生經(jīng)常性的實踐活動,不僅是鞏固知識技能的手段,而且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品質(zhì)、促進學生智力和社會能力發(fā)展不可缺少的手段。由此看來,能否設計出適合的課堂練習才是打造有效體育課堂最本質(zhì)的問題。近來,課堂診斷成為體育教研的流行風,于是,體育教學中的許多隱性病癥完全“暴露”出來,練習設計“病”這個頑疾就是其中之一。
一、對練習設計“病”的診斷
通過對一些體育教師的課堂觀察,發(fā)現(xiàn)多數(shù)體育教師只是把課本上、教參上的練習方法原封不動地拿過來直接運用;少有人將練習重新組合運用;更少有人刪除一些重復練習、無效的練習,再去補充設計一些新的練習來為自己的教學服務,這就是造成課堂設計“病”的根本原因。為什么這樣做會使練習設計處于病態(tài)?
癥狀1.練習設計缺乏針對性
首先,一些教師對教材研究不透,沒有搞清本課的教學重難點,設計的練習自然會偏離正確的方向,當然不會取得顯著的效果。比如一位教師在上校級公開課時,教學的內(nèi)容為短跑起跑后的加速跑,他卻把途中跑作為訓練的重點,對低重心、小步幅、快頻率跑的訓練少之又少,當然學生的加速能力不會提高。第二,一些教師對學生也了解不夠,特別是在對學生的專項運動技能不甚清楚的情況下,就盲目做出練習設計,肯定不會適合上課的學生,也不會取得好的練習效果。比如我縣一位教師在外校借班上市級評優(yōu)課時,既沒有和學生交流,也沒有向他們的體育教師詢問學生的學習情況,就想當然地設計了籃球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的練習,由于練習的起點太高,再加上學生的籃球基礎太低,造成練習的效果非常差。
癥狀2.練習設計缺乏遞進性
一些教師在設計練習時急于求成,沒有安排一些鋪墊、過渡和輔助性質(zhì)的練習,就直接進入到所要學習技能的練習,好多學生在沒有任何肢體感受的情況下就進行難度較大的技能練習,自然是手足無措,不知干什么。比如我校一位教師在進行排球上手發(fā)球的教學時,在講解、示范后沒有讓學生練習拋球,也沒練習徒手的擊球動作,就安排學生直接持球發(fā)球,以至于學生把球拋得歪七扭八,也擊打不到球,白白地浪費一堂課。
癥狀3.練習設計缺乏吸引力
一些教師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多年來教學方法停滯不前,練習設計老一套,學生不感興趣,出工不出力,得不到運動帶來的樂趣,練習效果能好嗎?比如本地初中一位體育教師在進行實心球教學時,連續(xù)幾節(jié)課都是讓學生擲來擲去,練習方式?jīng)]有任何變化,學生早已厭煩,甚至有幾個學生故意把實心球砸壞來躲避練習。當然,學生的行為是非常錯誤的,但這位體育教師不該反思自己的練習設計嗎?
二、對練習設計“瘸”的治療措施
我們體育教師可以從“點、度、新、面、安、簡”這六個字出發(fā),對癥下藥,精心安排練習設計。
處方1.要抓住練習設計的“點”字
練習設計要緊緊圍繞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來安排,體現(xiàn)出較強的針對性,練習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為主。這就要求我們體育教師精心備課,深入挖掘教材,深入了解學情,把自己掌握的練習設計重新組合,力求“對癥下藥”。只有這樣,練習才會有目的、有重點、出效益。比如在進行原地正面雙手擲實心球教學時,首先應抓住“用力順序”這個重點,多安排徒手練習加以體會,再輔以輕球(紙球)練習,接著再依據(jù)“出手角度難控制”這個難點,在提示學生抬頭挺胸擲球的基礎上,輔以面前一定高度橡皮筋作出手的高度標志線進行強化練習;這樣就可以比較好地解決本課的重難點,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處方2.要注重練習設計的“度”字
練習設計應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先由單一技能再到綜合技能,先徒手后器械;逐步提高,體現(xiàn)出清晰的層次感和梯度感。同時,要把握好練習的次數(shù),不練習不可能掌握運動的技能,也完不成教學的目標,但盲目無度的多練反而會使學生處于被動、機械的狀態(tài),從而導致學生越練越累,越練越煩,越練越恨,更為嚴重的是學生徹底失去體育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比如在進行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教學時,第一步,安排學生集體徒手練習傳接球動作,教師以清晰的節(jié)奏指揮,強調(diào)手法及用力的順序,每人12次左右,第二步,兩人一組原地近距離對練,每人10到14次}第三步,三人三角移動傳接練習,傳球人原地傳,接球人移動中接,每人10到12次;第四步,五人一組三傳接二攔截的游戲,可前、后轉(zhuǎn)身傳或運球后再傳,練習6分鐘左右,第五步,半場三對三只傳接球不運球的小比賽,練習7分鐘左右t這種步步推進的練習方法非常適合學生,學生練起來有滋有味,傳接球的技能大有提高。
處方3.要保持練習設計的“新”字
在體育教學中除了常用的集體練習、分組練習、自主練習外,我們還可以采用以賽代練、以游戲促練習、討論、展示等多種練習方式,這些方式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組合使用,要讓學生自始至終保持練習的“新鮮勁”,從不同的練習形式中感悟技能,拓展思維,提高運用技能的實際能力,充滿快樂感。比如在進行前滾翻教學時,在學生基本掌握動作后,可以安排學生分組展示活動,要求每人練習一次,允許學生適當發(fā)揮,可提高難度,也可與其它動作相組合,同組的同學相互評價,這樣既張揚了學生的個性,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當前,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我們體育教師應有與時俱進的氣魄,勤鉆研,巧創(chuàng)新,不僅在教法上有新意,也要在場地、器材的使用上有突破,自制器材,開發(fā)器材的新用法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比如江蘇省通州市一位農(nóng)村初中的體育教師就給我們做出了榜樣,他在障礙跑教學時,巧妙地把排球掛在竹竿上作障礙,讓學生練習過靜止的障礙,再通過搖動竹竿,把排球變成前后、左右移動的障礙,增加難度,讓學生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過障礙的能力,學生樂此不彼,練習效果奇佳。
處方4.要兼顧練習設計的“面”字
設計練習還要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做到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別。個別不僅是優(yōu)生,更應該包含后進生??刹捎猛|(zhì)分組的方法,以練習數(shù)量的增減、技能難易程度的大小等做到區(qū)別對待。對于優(yōu)生,會的技能不必再練;對于后進生,練也不會的就更不要再練。比如在安排籃球運球練習時,可按照學生籃球基礎的不同,把學生分成A、B、C、D四個級別,A為最高級,D為最低級,在進行全場往返繞障礙運球時,A級要用最少的時間繞過所有的障礙,且左右手要輪換運球,其它三級學生可以依次增加時間或減少障礙,甚至D組可以不輪換手運球。這樣,每個學生各有所取,人人得到發(fā)展。
處方5.要審視練習設計的“安”字
對于練習設計要及時審查其安全性,練習時不能危及到學生的身體,也不能對學生的心理造成過大的壓力。這是練習設計必須恪守的底線,否則,再好的練習設計也毫無運用價值。比如在設計實心球練習時,就不能安排學生面對面地互擲,雖然這樣能夠提高練習的次數(shù),但更容易造成砸傷事故。再比如在練習跨越式跳高時,不能強迫膽小的學生跨越與其他學生同高度的橫桿,頻頻的失敗,會讓他們更膽怯,心理壓力更大,失去參與運動的勇氣和信心。
處方6.要追求練習設計的“簡”字
設計的練習方法應簡單易行,學生一看就會,一聽就懂,不要過于復雜;否則,花費過多的精力來熟悉練習方法,豈不因小失大。比如我縣一位上公開課的教師,在安排足球傳接球練習時,設計了一個四人移動傳接球的方式,跑動的線路過于復雜,好多聽課的教師都沒看懂,別說上課的學生啦!多數(shù)學生還未領(lǐng)會練習的方法,練習的時間就到了。
另外,練習時使用的場地、器材要節(jié)省。場地越小越好,器材越少越好,畢竟平時是多班上課,場地、器材要均攤。能用小卡片的,就不要用多媒體,一人能布置的,就不要麻煩他人。比如在某市的評優(yōu)課上,一位上課教師的練習設計用了一卡車的器材,動用了四位同事當助手,還自費幾百元購買了五十條紗巾;雖然練習效果不錯,但既鋪張又浪費,沒有絲毫的實用價值,常態(tài)的體育課沒有人會這樣上。
參考文獻:
王海燕,追求有效的練習設計[M],江蘇教育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