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霞
生活本身就是一篇巧妙的文章,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作文的技巧就應該從寫真話開始。真話是質樸的,而質樸就是難得的技巧。寫真話,有利于調動學生觀察生活的積極性,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更有利于練出一手寫作技巧。
當然寫真話的好處遠不止這些,可是說真話不易,寫真話更難。原因在哪兒呢?
其一,是學生認識上的片面性
一般學生都認為,作文嘛,就得“做”、“造”,就得虛構,覺得非如此就不能算好文章。于是捏造事實,無病呻吟,農村的集市寫得像北京、上海一樣車水馬龍。門前的一條小河寫得像長江、黃河一樣浩蕩奔騰。正因如此,他們平時不注意觀察周圍的生活,不注意觀察、分析別人和自己,更談不上對生活、學習等方面知識的積累,待到作文,也就無真情實感可寫,而只能借助于說假話了,這種憑空虛構,硬“做”出來的文章,當然很少談得上什么“言之有物”、“情真景實”的了。
其二,是學生的思想問題
學生有顧慮,有的在于學生本人。比如有一次,我出了這樣的一個作文題《我心中的語文老師》。有一部分學生在文章中就為現任語文老師大唱贊歌。后來問及有的學生寫這些的動機時,他們就毫不隱瞞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不這樣寫,擔心老師另眼相看。也有的顧慮來自家長的干擾。一次,在練習《記一場爭吵》的作文時,有一個學生的文章如實地寫了自己父親因經常賭博而導致父母間爭吵不休的事,這位學生的父親看了后,怕“家丑外揚”而反對她寫這個題材。
那么,怎樣鼓勵學生在作文中說真話,寫真情實感呢?
首先,我們要揭開作文神秘的面紗,調動學生觀察和體驗生活的積極性
真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天都會有許多新鮮事在我的身邊發(fā)生,只是我們熟視無睹罷了。不少同學的作文內容空乏,情節(jié)虛構,其原因在何處?我覺得關鍵就在于對生活觀察不夠。生活是多層次的、多側面的,甚至是平行交叉發(fā)展變化的,指導學生去觀察生活,同時要給他們指明方向,選好角度。去年十月,學校組織學生到公園去觀賞景物,回校后,我要求學生寫一篇文章。其中有一位同學剛踏進公園,就把公園的重點景物描繪了出來,西門進去,卻將東北角的動物園先描寫好了,整篇文章觀察點混亂,沒有觀察的順序。針對這種情況,就找其面談,指出其中問題,并陪他一同去公園,領著他去觀察。返校后,他又重新寫了一篇,按觀察點的轉移,選擇重點景物進行了介紹,并且還做到寫景與抒情相結合,看后令人感到就像一幅優(yōu)美的風景圖畫。
其次,做到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相結合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盡可能地、恰當地把課文教學和作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比如在命題時考慮一下最近所教的課文的體裁和內容,使學生在作文時能自覺或不自覺地學習課文的一些特點,寫好作文。我在教四年級時,讓學生寫一篇題為《××的主人》的作文。在指導寫作時提示:可以借鑒課文《黃河的主人》的寫法。結果,學生的作文一般都發(fā)揮了自己較好的水平。
另外,出題要適合,作為教師,在文題的設置上也應盡量考慮學生的活動范圍及承受能力
出什么樣的作文題目至關重要,題目出得不合適,學生無話可說,可是又非說不可,那就只好說空話,說假話。有一次練習寫建議書時,有個同學就寫了“希望老師不要拖課”的建議書,我看了以后,在作文的講評中,對這位學生給予表揚,同時表示今后決不拖課。許多學生身受感動,更增強了說真話、寫真話的勇氣。
實踐證明,寫真話是作文教學的最佳入口處,因為只有它才能“打開創(chuàng)作的源泉”。鼓勵學生寫真話,是訓練學生作文的源頭活水,可以喚起學生作文的興趣,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
作者單位:江蘇省通州市慶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