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珍
隨著職業(yè)學校教學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學校生源的日漸增多,中職學校只有“深化教學改革,提高辦學水平,實施品牌戰(zhàn)略”,樹立“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人優(yōu)我先”的思想,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本文通過對中職學校課程模式與教學現狀的分析,探索了培養(yǎng)素質能力型人才對創(chuàng)新課程模式的改革要求。
一、現行中等職業(yè)學校課程模式與教學現狀
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偏差,接受能力、分析能力、是非辨別能力相對較低;而中等職業(yè)教育的教學方法與普通中學又有所不同,教學進度較快,課程設置貪多求全、偏深偏難,導致不少學生難以適應中職學校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在課堂教學方面,大多數還是采取“教師單向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感到在課堂上聽課就像“聽天書”一樣。在專業(yè)學習方面,一般前幾周集中講解專業(yè)理論課,后幾周安排實踐操作,使學生在知識的接受上存在前后脫節(jié),直接導致其對實習不感興趣。出現“老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的現象。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僅不利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也嚴重地制約著學生各方面的發(fā)展。因此,職業(yè)教育應重新審視現有的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教學條件、師資配置等,從根本上進行有力度的改革,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的辦學指導思想,改變落后的教育觀念和培養(yǎng)模式。
二、培養(yǎng)素質能力型人才對創(chuàng)新課程模式的改革要求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企業(yè)需要的是具有多元化、高技能、復合型等綜合職業(yè)能力的人才,即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質、身心素質、職業(yè)道德水準和合作、敬業(yè)精神:具有與本專業(yè)工種和相關工種要求相適應的文化科學技術、應用基礎知識和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及新設備的推廣應用能力;具有較豐富的實踐生產經驗和高度熟練的技能技巧,具有獨立解決本職、本崗位或崗位群復雜和關鍵操作技術難題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技術革新精神與創(chuàng)造性勞動能力,具有組織勞動生產、施工現場管理和傳授職業(yè)技能的能力等。因此,學校的教育體系必須從準確的崗位分析出發(fā),確立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和方向,找準職業(yè)崗位綜合能力的層次定位,把握住了課程設計的指導思想和重點。
三、目前我國中職課程改革的幾種教學模式
1、一體化、模塊教學模式
所謂一體化教學,是指以“能力本位”為指導理論,將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所謂模塊式教學,是指將教學內容按能力型人才培養(yǎng)要求科學地劃分為若干個可以有機搭配和組合的模塊,并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培養(yǎng)對象選擇不同的模塊內容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根據專業(yè)特點、培養(yǎng)目標、學生就業(yè)方向,本著“必需和夠用”的原則,篩選和重組教學內容,保證學生以較高效率修完所需課程相關內容并具備相應能力,從而達到畢業(yè)規(guī)定的標準。
2、項目課程模式
所謂項目課程模式,是指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選擇、組織課程內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課程模式。對職業(yè)教育而言,就是將企業(yè)生產、管理、經營、服務的實際工作過程作為課程核心,將典型的工作任務或工作項目作為課程內容,并與職業(yè)資格標準相銜接,在任務與知識之間建立聯(lián)系。按照工作體系的結構設計課程結構,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綜合職業(yè)知識與職業(yè)能力。這是一種有別于先理論后實踐的老模式、也有別于企業(yè)等用人單位的技能短訓班的實用型教學模式。
四、金屬焊接專業(yè)實施項目教學的改革探索
創(chuàng)新課程建設的核心不再是理論體系系統(tǒng)化的課程結構,而應是一個基于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課程設計,關鍵在于如何從學科體系中去提取適度夠用的知識,并與工作過程進行整合,設計出適應學生學習的活動載體,讓學生將知識內化為能力,掌握技能,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
下面就以項目課程模式在《金屬材料工藝學》焊接項目教學的實施舉例說明:
1、確定項目課程任務和項目學習目標
在金屬焊接項目的教學中,老師把教學任務交給學生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團隊學習,首先要求學生明確項目學習的目標,然后讓各小組根據任務要求去學習與焊接任務相關的理論知識并收集相關焊接信息資料。各小組自行制定完成任務的學習計劃,對活動學習做評估和總結,最后展示和匯報項目學習所取得的成果與經驗。
2、學習與項目有關的理論知識并收集相關信息資料
引導學生依據什么來分析問題,怎樣分析問題,避免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面對項目時束手無策和走不必要的彎路。分析的依據主要可以從材料的類別(強度等級、力學性能、特殊性能),母材的成分(考慮各個元素在材料中的作用,及添加元素在焊縫中的作用),加工工藝性等幾方面進行分析。學生可查閱大量的書籍及相關資料,然后進行小組討論,通過查找和研討讓學生自己獲得知識,提高技能。
3、制定項目學習計劃
要求學生制定好本組項目的焊接工藝,說明原因,寫出設計說明書,內容包括:①選用的焊接方法,②選用焊接材料;③提出防止焊接缺陷的措施;④焊接參數的確定;⑤選擇接頭及坡口形式與尺寸。各小組制定焊接工藝時要求每位組員都要充分發(fā)表意見,同學問可相互提示幫助,對問題逐個探討和解決,把課堂上所學知識逐步應用到各項目中,教師對學生在工藝制定時有困難的地方及時給予指導,提供解決方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指導的深度要有所不同,讓班上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完成基本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掌握好每一個知識點,完成每個小任務,最后就如建高樓一樣,把所學知識點串起來,學生就可以完成看起來難度較大的任務,由教師對各組制定的焊接工藝做認真審閱。
4、實施學習計劃
帶領學生到實訓中心進行實際操作,以驗證所制定的焊接工藝,按照各組的項目,給各組學生相應的鋼板(每個學生兩塊),根據各自制定的焊接工藝實現金屬的焊接,焊接后要求每個學生對自己的成果進行焊接檢驗。
5、總結評估學習成績
先分組由學生自己對這次課程設計進行自我評估、總結經驗,小組討論給出成績,再由教師對項目工作進行檢查評分,師生共同討論在項目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既加深了學生對實際操作的理解,又對理論知識進行了檢驗。從理論上去分析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然后再對焊接工藝進行修改和補充,擴充了工藝的應用范圍。
6、展示學習成果
通過項目課程模式教學,讓學生真切地體驗到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分析能力、應變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各種能力。真正做到了理論融于實踐,動腦融于動手,興趣融于行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不再是傳統(tǒng)學習模式中大部分時間抱著書本被動地聽老師上課,而是完成了以行動為主的主動自我構建過程。
項目課程模式教學的開展與實施,改變了我國職業(yè)教育現狀,解決了目前職業(yè)教育存在的不少問題,職業(yè)教育是一項長期不懈的工作,教改工作將貫穿職業(yè)教育的始終。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完善自我,才能在教改工作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和成績,培養(yǎng)出具有良好職業(yè)道德、創(chuàng)新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作者單位:浙江省建筑安裝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