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香
回想自己從1989年參加晨練以來,曾先后學習并參加過十多種形式的鍛煉健身活動,諸如跳交誼舞、做健美操、跳迪斯科、練太極拳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健身知識的增加,逐漸悟出了健身也要講究適宜、講究科學、講究效果,最后猶如大浪淘沙,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最珍貴的鍛煉方式,那就是潛心學練太極拳。
初學太極拳,僅僅是作為一種普通的健身強體運動。當時只是考慮到自己是個自由職業(yè)者,老了無醫(yī)保,一旦生病,既苦了自己,又會拖累子女。只有強健的身體,才是陪伴自己走完人生旅途的最好伴侶。
然而,真正開始在太極拳上下功夫的是1995年。這一年,我的14歲聰明伶俐的愛子不幸患血癌醫(yī)治無效而夭折。這對我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兒子在他治病期間把感悟最深的道理告訴我:“媽媽。世界上最大的財富是健康,最大的債務是病災”。在他彌留之際還深情地對我說:“媽媽,你要堅持鍛煉身體。學精太極拳。我的病有了好轉之后,也要跟媽媽學練太極拳……”,這是奄奄一息的兒子對生命的深切感悟!
兒子離我而去后,我從極度的悲痛中振作起來,花了兩千多元錢,買了很多關于太極拳方面的書籍和教學錄像帶。不管到哪里,見了這方面的書和錄像帶我就買,本地買不到,就托人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捎帶。買來后,我就認認真真地研讀,仔仔細細地向大師們學習。我敬佩他們精湛的拳藝,模仿他們的一招一式。就這樣又刻苦自學了一年多,自己覺得大有長進。但究竟自己的理解和動作是否合乎規(guī)范,心中仍然無數(shù)。于是,我萌發(fā)了去河南溫縣陳家溝拜訪名師的念頭。
我把想法告訴了遠在寧波的姐姐。姐姐很支持,但她告訴我。你即使到了陳家溝,也不一定能遇上名師。更何況許多是“名”而不明的師呢!不如先到寧波來,那里有一位剛參加全國武術錦標賽獲得太極拳冠軍、太極劍第三名的董鎮(zhèn)安老師。董老師還是楊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他不但拳藝好,而且武德高尚,可謂德藝雙馨。得知這個消息后,我立馬趕到寧波。董老師見我從千里之外特地來拜師學練太極拳,誠意可鑒,便安排我跟他的弟子們一起學練。二三年后,見我有恒心,又肯吃苦,學藝認真,悟性又好,便正式收我為徒,舉行了拜師收徒儀式。在董老師的言傳身教下,我收獲極大。誠如拳諺所說:“盲練十年,不如明師一點?!庇绕涫翘珮O拳屬“內家拳”、“道功拳”,非得有高明之師的口授身傳不可。
此后,我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時間去師父那里學練太極拳,以彌補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拳架姿勢逐漸趨于規(guī)范和完善。又不斷從太極文化中加深對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尤其是太極拳的文化內涵和拳理拳論中的陰陽辯證學說。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柔弱勝剛強,以靜制動”和“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等道家學說;儒家的“無過無不及”的中庸之道,無不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同時,我還認真學習人體解剖知識和筋絡氣血方面的中醫(yī)理論。所以,社會上有人搓麻將忙得不可開交,我卻在學習上忙得不亦樂乎,而且總覺得時間老人對我太吝嗇。
投師練拳后,我現(xiàn)在所到之處,都有許多人要求我教拳。我謹遵師命,為弘揚太極文化,為了使更多的人走上健康之路,我作為太極拳的愛好者和受益者,盡己所能,邊學邊教,在教學中提高自己,在教學中發(fā)揚光大太極文化。
從1996年第一次在天馬鎮(zhèn)教拳至今,先后在常山、衙州、義烏和江蘇探親期間,當?shù)赜卸嗳藖韺W拳,江蘇靖江武術協(xié)會的一批武術教練數(shù)次登門求教,事后還將我的教學實況錄制成教學錄像帶,還有一些拳友和學員送書畫以示誠摯的謝意和留念。此外,我在常山老年大學不僅教了兩個班的太極拳,還教了一個班的太極劍。由于太極拳、劍已經(jīng)使不少人嘗到了甜頭,報名參加學習的人越來越多。如學員徐水英原本患有多種疾病,諸高血壓、敏尼氏綜合癥、風濕病,一年之中竟有半年臥病在床,從練拳后至今一年比一年精神,人們都說她比先前年輕了,這種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見到身邊的病、弱學員身體好起來,心中有說不出的高興,亦增添了我搞好太極拳教學的信心,激發(fā)我益發(fā)刻苦學練,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教學相長。我的學員黃潤華在2004年國際傳統(tǒng)武術大賽上取得了銅牌。
通過學練和教學太極拳,我自己的身體素質和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很大地提升,受益匪淺。199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有幸參加省衛(wèi)生廳離退休老干部體檢,醫(yī)生測量我的骨密度后,很驚訝地問我平時參加什么鍛煉,我說打太極拳,他“噢”了一聲說,你的骨密度同二三十歲的人差不多,大大超出同齡人的水平。這好處就來自太極拳。多年來,我遭受過喪子的切膚之痛和家庭瑣事引起的接連不斷的折磨,可謂歷盡磨難,是順其自然的太極文化修養(yǎng),調整、平衡了我的心態(tài),使我堅強地挺了過來。不僅如此,在2004年第二屆浙江國際傳統(tǒng)武術大會比賽中,我獲得楊式太極拳比賽的金牌,孫式太極拳競賽套路第五名。在最近剛成立的常山縣太極拳協(xié)會上,我很榮幸地被推舉為協(xié)會主席。
回顧這近二十年學練和教學太極拳走過的歷程,有苦也有甜,有寂寞有快樂,有舍棄有收獲,總體來說,是得遠大于失,甜遠多于苦。我深深體會到,太極拳真是太好了。學練和教學太極拳,弘揚太極文化,推廣普及太極拳,既利國利民又利己。為此,我決心繼續(xù)勤奮刻苦地學練太極拳,將太極拳這一健身強體的武術運動作為自己的終身伴侶。
(責任編輯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