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麗紅
一、傾注師愛多溝通
根據(jù)成功教育理論的觀點,學困生大多是因為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但學困生的成因又各不相同,所以作為教師,首先得用師愛走進學困生,取得他們的信任。與他們多溝通交流。摸清學困生的成因,對癥下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一般情況下,學困生往往會因為成績差而感到自卑,不敢主動接近教師,更因成績差擔心教師批評,而經(jīng)??吹浇處熅瓦h遠地躲開。對此,作為教師,對學困生要傾注更多的愛。教師要放下架子、耐下性子,通過各種途徑主動與學困生溝通交流,用師愛走進學困生的心靈,用師愛贏得他們的信任。不僅在學習上關心他們,更要在生活上關心他們,讓學困生切切實實地感受到教師時時刻刻都在關心自己。此時的學困生再自我封閉的心靈也會主動向教師敞開。在師愛這片溫暖的天空下,學困生才會揚起自信的風帆。積極主動、認真努力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創(chuàng)造機會多表揚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具有8種基本智能,即語言智能、邏輯一擻理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作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也就是說人的智力各有所長,說明有些學困生可能只是在掌握知識方面的智能不如優(yōu)等生,而其他方面的智能說不定要比優(yōu)等生強。有的教師往往對優(yōu)生的點滴進步,都盡收眼底,而對學困生有些方面的明顯優(yōu)點,卻熟視無睹,導致學困生越來越自卑,看不到自身的長處。事實上,學困生并不是每個方面都差,他們只是學習成績差。在有些方面的表現(xiàn)還是不錯的。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平等地看待每個學生的智能發(fā)展,同時要正視他們的智能差異,給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展的機會。
三、降低標準多鼓勵
1把簡單的問題留給學困生
教師上課的時候要設置難易程度不同的題目,難題讓好學生回答,把簡單的題目留給學困生。如果學困生能正確回答這些題目,教師要在班上及時表揚他們,給予鼓勵,以增強學困生的自信心,提高學困生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2把基礎的題目留給學困生
每天的家庭作業(yè)實行分層次布置,學困生的作業(yè)只留基礎的、難度系數(shù)較低的題目。等他們能做基礎題了,再一步一步慢慢提高作業(yè)的難度系數(shù),堅決不留學困生不會做的題目,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如果學困生能把基礎題都做對了,第二天教師也要在班上給予他們及時的表揚,以進一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3把好看的成績留給學困生
對學困生降低標準,設立與其他學生不同的評價標準。比如,其他學生的合格等地為60分,良好等地為75分。優(yōu)秀等地為90分;學困生則定45分為合格等地,60分為良好等地,75分為優(yōu)秀等地。平時的單元小測試,默寫、作文評閱等都可以對學困生悄悄執(zhí)行此標準。只要學困生滿45分,等地就打合格,滿60分等地就打良好,滿75分等地就打優(yōu)秀。學困生卷面上較好的成績,能讓他們不再受到同學的笑話,不再因為成績不理想而自卑?;氐郊依?,較高的等地還能夠得到家長的表揚。同學的認可、家長的表揚和教師的鼓勵都能在無形之中增強學困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四、提供優(yōu)待多關心
1把好位置留給學困生
很多時候,學困生往往因為成績差而不受關注,被班主任遺忘在教室的角落里,上課的時候也就更易被任課教師忽略。學困生也會因為自己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不受大家關注,而更易分心開小差,導致成績更差。相反,如果班主任能給學困生多一點關心,把教室里最好的位置留給學困生,既讓任課教師能更多地關注到他們上課時的學習情況,又能讓學困生上課時更專心聽講。同時班主任排座位時對學困生的關心和優(yōu)待,也能感動學困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勵他們努力學習。
2把好學生留給學困生
把班上成績好、樂于助人的好學生安排跟學困生同桌,讓好學生一幫一,做學困生的臨時“小老師?!睂W困生在上課聽講和課后作業(yè)的過程中,如遇到不懂、不會的地方就可以方便、及時地請教身邊的同桌。學困生如果能夠得到同桌的熱心幫助,及時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相信他們的學習成績就能慢慢提升,也會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把好時間留給學困生
作為教師,應該把最佳的個別輔導時間留給學困生。比如每次授完新課時,找學困生了解一下情況,看看他們有沒有沒聽懂、沒搞明白的地方。如果有教師及時輔導,讓學困生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學困生的成績就能慢慢提升,對學習的興趣也會隨之慢慢提高。
總之,學困生在各個學校都是客觀存在的,學困生的轉變工作,也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難的工作。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弊鳛橐幻處煈裱盀槿藥煴?,育人為本”的原則,不但不能因為學困生的成績差而嫌棄他們,而應加倍關愛和鼓勵他們,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樹立自信心,指導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讓每一位學困生都能享受到學校生活的快樂,讓每一位學困生將來都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