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芳
【摘 要】采用事件取樣法對30名2~3歲在園兒童的穿珠活動過程進行觀察研究。觀察結果為教師在2~3歲兒童活動中的角色定位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教師應根據兒童穿珠活動的特點,制定相應的計劃,創(chuàng)設合適的環(huán)境,提供合適的材料以促進兒童在穿珠活動中獲得更大的收益,促進兒童精細動作的發(fā)展。
【關鍵詞】穿珠活動 精細動作 事件取樣法
一、前言
穿珠活動是指用細繩穿過一定深度和直徑的洞眼將各種形狀、各種顏色的珠子串在一起的一種活動,是培養(yǎng)兒童精細動作的一種常用方法。本文通過觀察低齡兒童(2~3歲)的穿珠活動,旨在了解把穿珠活動作為2~3歲兒童的一種精細動作培養(yǎng)方式是否具備基礎,發(fā)現低齡兒童穿珠活動的一般特點,以期探討穿珠活動對兒童精細動作培養(yǎng)的作用及教師在兒童穿珠活動中的角色定位,為更好的指導2~3歲兒童的穿珠活動提供參考。
二、研究方法
1.樣本選取。隨機選取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嘉加步寶寶中心日托班及親子班中2~3歲的兒童30名,其中男孩15名,女孩15名。平均年齡為2.6歲。全部兒童都是入園2個月以上。
2.試驗方法。采用事件取樣法每次隨機抽取2~4名兒童進行觀察,穿珠活動前讓兒童自由落座,在原班主任教師指導下進行活動。教師的指導語為:我們來穿珠吧!并且分發(fā)珠子和繩子。兒童活動過程中避免評價和鼓勵,對于兒童的語言詢問等只作:“嗯,啊”等表示,同時進行必要的秩序維持。觀察者事先與小朋友熟悉,避免進入觀察記錄時造成干擾。備記時器、表格、筆。在活動開始時根據事先確定的名單選擇1~2位兒童進行記錄。為保證觀察數據的代表性,每位兒童觀察3次,統(tǒng)計時取平均值。
3.觀察內容。(1)持續(xù)時間。指兒童開始穿珠到轉移注意力做其它事情時持續(xù)的時間。兒童做其他活動后再次進行穿珠活動時不再納入前一次的穿珠活動的時間。(2)數量。指兒童開始穿珠到自發(fā)停止時一共所穿珠子的數量,兒童做其他活動后再次進行穿珠活動時不再納入前一次的穿珠活動數量。(3)規(guī)律性。指兒童穿珠時的作品是否出現按照顏色、形狀、大小等規(guī)律進行排列。
三、結果
1.2~3歲兒童穿珠活動總體狀況
由表1可見2~3歲兒童會穿珠的占總人數的96.67%;不會穿珠的兒童只占總人數的3.33%。兩者差異極其顯著。
2.2~3歲兒童穿珠活動作品規(guī)律性
由于x2
3.單次持續(xù)時間
由表3可見t
4.單次累計數量
由表4可見t 5.男、女兒童穿珠作品的規(guī)律性差異 由表5可見x2 四、討論 1.把穿珠活動作為2~3歲兒童的集體游戲是適合的 從本研究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在集體活動時,在自然狀態(tài)下絕大多數的兒童不僅能夠具備穿珠的能力,且在單次的持續(xù)時間、單次的數量上都能達到一定的水平。同時,穿珠活動的材料可以保證人手一份,玩法類似,符合2~3歲兒童平行游戲的特點。由此可見把穿珠作為集體活動是可行的。且在這一活動中兒童通過練習可以讓手部的小肌肉群得到進一步的鍛煉。也因為穿珠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動作,兒童必須集中注意力專注的對待才能獲得成功。由此兒童的良好的個性品質中的堅持性也得到提升。 2.2~3歲兒童的穿珠活動具有年齡特點和性別差異 在研究中發(fā)現,兒童在穿珠活動中表現出共同的年齡特征,如他們都普遍具備穿珠的能力,穿珠的單次持續(xù)時間平均在7~9分鐘左右,他們都開始自發(fā)地出現了按一定的規(guī)律進行穿珠的能力。同時即便是如此小的兒童,性別的差異性也能在這一活動中體現出來,如女孩的單次的穿珠的數量、速度都快于男孩。由此可見,教師在組織2~3歲兒童穿珠活動時在進行男女分組、材料數量提供等方面應考慮男女兒童的性別差異。 3.2~3歲的兒童初步具備分類的能力 從本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部分2~3歲的兒童在無教師指導示范的自然狀態(tài)下已經具備了自然生成的按一定規(guī)律進行穿珠的能力。從表2中我們可以看出,近一半的作品出現規(guī)律性(顏色、形狀等)。雖然這些作品是按何種規(guī)律進行分類的本研究未加以深究,但這給予教育工作者的一大啟示在于,即便是2~3歲的兒童,他們已經在穿珠活動中表現出了自然生成的歸類能力。這為我們以后是否需要嘗試把簡單的分類能力的培養(yǎng)引入2~3歲兒童的集體教學提供了參考依據。 4.教師應科學指導兒童穿珠活動 穿珠活動中教師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一個良好的角色定位有助于兒童從穿珠過程中獲得最大的收益。教師通過為兒童提供有魅力的支撐,堅持玩中學的理念。必須牢記,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孩子 的活動表現獲得線索。從本研究中可看出受穿珠活動本身動作的需要,兒童必須要手眼協調、配合準確才能完成,這是一種對兒童的精細動作發(fā)展有益的活動,且有助于訓練兒童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師應在適宜的時候介入游戲活動中:當孩子全神貫注于自己的活動時,教師應更注重于旁觀而不要干預孩子的活動,從而讓孩子能夠心神合一,專注集中,身心及個性品質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從本研究中我們也可發(fā)現,2~3歲的兒童的穿珠活動已經具備了其獨特性,因此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制定相應的計劃,創(chuàng)設良好的活動環(huán)境并且提供適當的游戲材料以促進兒童的身心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林崇德.發(fā)展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2]周念麗,張春霞.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3]梁志燊.學前教育學[M].北師大出版社,2000年. [4]章麗,朱靜品.在自我構建中發(fā)展小班幼兒的穿珠能力[J].學前教育研究,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