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
人形墓地寓意永生 民風淳樸就倆警察
與那國島是日本最西端的島嶼,堪稱日本的天涯海角。因為遠離日本本土,這里的風土人情也 顯得有些特別,尤其是一些因地理偏遠造成的生活習慣,讓到這里的大城市游客覺得新鮮。
“子宮”墓地有說法
來到與那國島,《環(huán)球時報》記者看到遠處田野密集分布著一些水泥建筑。走近一看,原來是島民的墓地。墳墓的形狀十分奇怪,完全超出了記者對墳墓的一般印象(如圖①)。一個像烏龜殼樣的圓盤之下,伸出兩條腿一樣的圍墻,然后收緊,形成一個小門兒。門上寫著死者的名字。墳墓占地面積很大,但沒有墓碑。與那國的墳墓為什么要造成這樣呢?原來這是按照島民獨有的生死觀建造的。墓的形狀是模仿女人身體制作,“龜殼”相當于子宮,下面細長的部分好似人腿。腿部彎成四方的形狀也具有庭院之意。島上的人們認為,人來自母體,所以死后就要再回到母體,以求再生。腹部雕刻成龜殼紋樣,寓意永生,表現了人們對長壽的渴望。
據島民說,島上至今還只能土葬,沒有火葬設施。死去的人在埋葬數年化成白骨之后,要被重新安葬。一般是在埋葬后的某個周年,家中長男要率領人們挖開墳墓,然后把骨頭搜集到一個罐子里,再安放到“子宮”墳墓中。葬禮在與那國島非常隆重,至今仍然要殺豬擺席,大宴村民。墓地也是由左鄰右舍互相幫忙,一起建造,沒有專門的工匠。
兩個警察兩把槍
記者住在島上的民居,這是個四面都開著門的大房子,并排緊挨著三間鋪著榻榻米的房間,之間用拉門隔開,都沒有鎖。所謂四面開著的“門”實際上是可以供人們自由出入的落地窗,由于天氣炎熱,又沒有空調,所以門窗大開。我被領進一個沒有桌椅、床鋪的空空房間,三面都是拉門,從哪個方向都可以走到外面去,我不由擔心,這可怎么睡覺呢?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有人進來。東西放在這里安全嗎?管理人員告訴記者,這里都這樣,家家戶戶外出時門都不上鎖。
記者在附近走了一圈,發(fā)現左鄰右舍真的都夜不閉戶,島上的居民告訴記者,與那國島從古到今,一直如此。也許是因為島民的物欲并不強烈吧,島上就兩名警察(如圖②),兩把手槍。他們每天開車在島上巡回數次,監(jiān)視的不是當地居民,而是外來的游客。
看牙醫(yī)得“打飛的”
與那國島上還有一奇,那就是由于島上只有一個簡單的診所,沒有牙醫(yī),也沒有婦科醫(yī)生。所以島上的居民如果看牙或者生孩子,就只能坐飛機到鄰近的島去。醫(yī)療費雖然可以通過醫(yī)療保險報銷,但是交通費卻不能報銷,島民自嘲地說,看個牙醫(yī)療費可能只需要1000日元,但為此而花費的交通費卻至少要一兩萬日元。這也許是只有身居孤島才能體會的煩惱。
島上有一家“崎元酒造所”,可以供人們觀看傳統(tǒng)白酒的制作過程和工藝。據酒廠的主人介紹,與那國島是琉球唯一按照傳統(tǒng)造酒方式釀酒的地區(qū)。酒廠內兩個磚砌的爐具很古樸。酒廠主人介紹說,沖繩地區(qū)的酒都叫“泡盛”,之所以這樣叫是因為蒸餾酒的酒精度數比較高。過去沒有現在可以衡量酒精度數的儀器,所以只能看從高處倒在杯中的酒是否能出很多氣泡,氣泡越多表明酒精度數越高。因此這種酒就被命名為“泡盛”。“崎元酒造所” 的銷售處擺著很多與那國特產“泡盛”,有的寫著30度,有的寫著45度等,一種60度的酒卻不叫“泡盛”,而是叫“花酒”。主人介紹說,這是因為60度酒的酒精度數最高,倒在酒杯中的“氣泡”也最多。氣泡的形狀很像盛開的“花朵”一樣,所以,“泡盛”酒中酒精度數最高的酒就被稱作“花酒”了?!?/p>
(本文圖片均為孫秀萍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