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黎明
《林沖棒打洪教頭》是蘇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它是根據(jù)《水滸傳》中第九回“柴進門招天下客。林沖棒打洪教頭”的內(nèi)容刪改而成。
被刪去最多的便是人物的心理描寫,那刪掉以后的效果是否好呢?下面我就以文中的三個主要人物林沖、洪教頭、柴進為例分析。
一、林沖
課文中第三小節(jié)中有這樣兩句:“洪教頭跳起來說:‘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林沖連說‘不敢,不敢”。而原著中有一句林沖的心理描寫:“林沖自肚里尋思道:‘這洪教頭必是柴大官人師父,若我一棒打翻了他,柴大官人面上須不好看。”,林沖是為了給柴進面子,所以盡管洪教頭氣勢洶洶,傲慢無札,他還是一再地忍讓。還有課文第七小節(jié)中:“洪教頭使出‘把火燒天的招式,林沖把棒一橫,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痹性诹譀_使出招式前,有這樣一句:“林沖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贏他。”所以他在洪教頭招招致命的情況下,始終沒有使出全部的力氣,他只想打贏洪教頭,并不想對他造成什么傷害,其實這也是顧及柴進的面子,不讓他難堪,畢竟這洪教頭是柴進的師父。以上這兩句都是描寫林沖心理的,透過這兩句話,我們看到了一個善于思考的林沖,也明白了林沖忍讓的原因。而文中卻沒有這兩句話,或許編者是故意留白,給學生有一個想象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揣摩林沖的心理。而筆者認為,若能把這兩句話放進去,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二、洪教頭
課文中描寫洪教頭的筆墨最多的,有動作描寫、語言描寫,而原著中還有不少心理描寫,如柴進說了“哦,你可別小瞧了他”后,洪教頭跳了起來。原因是什么?原著里寫道:“洪教頭怪這柴進說‘休小覷他”。這洪教頭一向自以為是、目中無人,更何況林沖是一個戴著木枷的犯人,他打心眼兒里藐視他。而柴進卻說“不可小看他”。他恨柴進幫一個犯人說話,所以氣急敗壞跳了起來。又如在柴進給林沖開了枷后,洪教頭提起棒來就要打,這又為何?原著中這樣寫道:“洪教頭見他卻才棒法怯了,肚里平欺他?!焙榻填^恨林沖賣弄小聰明,他假裝認輸,暗示比賽的不公,目的就是為了讓柴進給他開枷,來一場真正的較量。這樣,洪教頭便全然沒有了優(yōu)勢,原以為穩(wěn)操勝券了,這下子美夢成了泡影。洪教頭怎會不惱?所以他迫不及待提起棒來就要打。有了這樣的心理描寫,是否有助于學生更透徹地去理解洪教頭的一系列行為呢?
三、柴進
柴進在課文中是一個次要人物,所以作者都是輕描淡寫地帶過,但你也不要小看柴進,林沖和洪教頭的比武。他“功不可沒”,你看,剛開始林沖并不想和洪教頭比武,這時柴進站了出來,叫林沖不要推辭,他就是想看~出好戲,而當他幫林沖開了枷后,又拿來二十五兩銀子作為彩頭,賞給獲勝者,他的意圖很明了,就是希望二位教頭都能使出真本事,來一場真正的較量。可以這么說,柴進是一根導火索,如果沒有他,或許這場“戰(zhàn)斗”就不會爆發(fā)了。那柴進讓他們比武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僅僅是想看一場精彩的表演嗎?其實不然,細細地品讀課文,你會發(fā)現(xiàn)柴進私下里一直在幫著林沖。無論是語言還是行動,他處處庇護著林沖,他也應該清楚二位教頭的本事,林沖肯定略勝一籌,等到林沖打贏后不僅可以拿到銀子。爭得面子。而且可以滅一滅洪教頭的威風,誰叫他逞兇好強,自以為是,今天得讓他嘗嘗厲害!而在原著中,多了一些柴進的心理描寫,如在洪教頭初見林沖表現(xiàn)得傲慢無禮時。原著中這樣寫道:“柴進見了,心中好不快意?!绷譀_拜了兩拜,起身讓洪教頭坐。洪教頭亦不相讓,去上首便坐?!安襁M看了,又不喜歡?!笨梢姴襁M對洪教頭的行為很不滿。那當林沖拒絕比武時,柴進為什么還硬要求二人交手呢?原著中有這樣一段:“柴進一來要看林沖本事,二者要林沖贏他,滅那廝嘴?!睆倪@里,我們更能清楚地認識到柴進的初衷,雖然洪教頭是他的老師,林沖只是一個戴著木枷的犯人,但二人的品格卻是大相徑庭,一個狂傲,一個謙虛,形成鮮明的對比,柴進也是是非分明,他要懲惡揚善,不愧是一位好漢。兩段心理描寫讓我們對柴進有了一個更為全面而又深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