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興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識字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基礎,是學習最基本的工具,這種工具的掌握,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了學生各學段的識字量。初中階段(7~9年級)的識字是在小學認識3000字的基礎上進行的。這個階段的識字教學,一方面要鞏固小學階段所學的字詞,另一方面還新增識字量500個。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既要引導學生認識新的字詞,又要注意對以往字詞認識的鞏固練習。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初中識字教學任務的完成。那么,怎樣提高初中這一學段(7~9年級)的識字教學效率呢?我認為可從以下途徑去進行。
首先,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到了初中階段,一些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識字量,自以為所掌握的字詞已經(jīng)夠了,對字詞的識記興趣已不是那么濃了,這就需要我們重新激起學生的識字興趣。興趣從何而來呢?由于初中學生對漢字的認識已具備了一定的能力,我們一方面可引導學生在原有識字的基礎上認識漢字與中華文化的關系,了解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主要就是通過漢字傳承下來的,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多識字就是多了解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識字的過程,就是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自身文化品位的過程。這樣讓學生從更深的層次認識到了解漢字的必要性,從而熱愛漢字,加強識字。另一方面,在指導學生認識生字時,讓他們從漢字的形體結構中去尋找情趣。象形、指示、會意、形聲是漢字基本的幾種造字方法,特別是象形、指示、會意字,它們本身就具有一種形體美,學生可以從中獲得一種美趣,加深對字的認識?!爸卟蝗绾弥?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敝灰嬲寣W生對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有效地達到識字的目的。
其次,要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自主識字,提高識字的效率。一是要引導學生重溫漢語拼音。鞏固漢語拼音即就是鞏固識字的基礎,準確的認讀和拼讀漢語拼音,就能準確的識字。只有通過漢語拼音的拼讀,掌握拼寫規(guī)則,才能正確的發(fā)音識字,特別是一些地方音的糾正,必須通過漢語拼音的練習來完成。二是在掌握漢語拼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俗話說,字典、詞典是不會說話的老師,讓學生真正掌握了一些工具書的使用方法,養(yǎng)成勤動手的習慣,做到發(fā)現(xiàn)一個生字,就查找一個,讀準一個,這樣才能獨立完成識字任務。三是注重課文預習,充分利用課本資源。人教版語文教材的每一篇課文下面都相應提供了文章中的一些生字詞注釋,包括注音和釋義,在課后的“讀一讀、寫一寫”的練習中也列舉了一些生字詞。指導學生學習課文時,首先就是要讓他們預習解決其中所提出的一些生字詞,通過學生的獨立學習,掌握積累有關字詞。四是要鼓勵學生采用合作的方式進行識字?!叭诵?必有我?guī)熝??!币箤W生在學校善于與老師合作、與同伴合作,生活中與家人合作、與周圍的人合作學習識字。遇到不認識的字詞時,切不能漠視,而應虛心學習,這樣既可以節(jié)省查找工具書的時間,又可牢記所識的字詞。特別是在沒有工具書的情況下,更應多多與人合作,力求做到識字的準確無誤。再次,將識字放到生活的大課堂中去,不要僅限于語文課堂這一空間,而要努力拓展學生識字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識字,提高識字能力。如生活中往往有一些地名、人名的讀音,從所學的課文中有可能未見過,或許與課本中的讀音根本不一樣,這就要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甄別,讀準字音,以免鬧出笑話。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生字詞是無處不在,我們可引導學生在看電影、電視中識字,在逛街時可看看街頭廣告、商店名稱、對聯(lián),購物時認識商品名稱、商標、使用說明。外出旅游時,可讀讀景區(qū)的有關文字介紹、導游圖例、文人墨客題寫的楹聯(lián)銘文……課外閱讀中更能遇到許多生字詞,這也是練習識字的好途徑。
此外,要重視字詞的積累訓練。針對學生對字詞識記遺忘性較大的特點,我們就要要求學生不斷的積累,反復識記。在教學的過程中,一是要充分發(fā)揮教材的作用,如前所說,國標教材人教版在每一篇課文的注釋中都列舉了一些生字詞,課后“讀一讀,寫一寫”練習中也專門安排了字詞訓練,通過這些練習可讓學生多識記、多抄寫,扎扎實實記住所列舉的字詞,日積月累,所識的字詞量自然就增多了。二是要善于引導學生作好字詞的歸類總結工作。對所學的字詞按一定的類別分類整理,可以按形似字、同音字、平舌音、翹舌音、前鼻韻、后鼻韻等作為分類標準,讓學生進行對比,區(qū)分字與字之間的形、音所存在的差別,進而牢固的掌握。這樣做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記憶,而且可幫助學生建構合理的認知方式,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當然,識字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我們也不能把初中語文課當成純粹的識字課,而應視具體情況,通過一些有效的途徑,提高識字效率,最終完成識字教學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