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 濤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fā)展,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程度得到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應該鼓勵高校非在編社會雇工人員加入工會。這既是加強黨的群眾基礎、實現全員德育工作的要求,更是構建和諧校園的要求。
[關鍵詞]高校非在編社會雇工工會和諧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fā)展和城市化、工業(yè)化的推進,高校后勤社會化程度的提高,高校由封閉、單一的管理模式向開放、多元的方向發(fā)展,用人制度的變化促使社會雇工人員的使用已經成為學校教職工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數量約為在編人員的10%~20%左右。注重和加強高校非在編社會雇工人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具有很強的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
非在編社會雇工人員加入工會是加強黨的群眾基礎的要求
高校工會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fā)揮好校工會群眾性優(yōu)勢,以壯大黨的群眾基礎、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為出發(fā)點,才能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維護職工基本權益,構建和諧校園。為此,必須為非在編社會雇工人員加入工會組織提供必要途徑,廣泛吸收并維護其合法權益,不斷建立健全以教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高校職工民主管理制度,選拔優(yōu)秀員工參與職工代表大會等會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把社會化改革和學校、后勤發(fā)展協(xié)調好,積極研究落實人會程序以及集體合同的簽訂、權益維護機制的建立等問題,充分發(fā)揮工會組織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的作用。
非在編社會雇工人員入會是實現全員德育教育的要求
高校后勤部門“服務育人”職能主要體現在“身教”,潛移默化地起著榜樣、示范、暗示、感染和引導作用。他們?yōu)閷W校教育教學工作提供物質支持和良好工作生活環(huán)境以及給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直接服務的過程中,發(fā)揮著直接育人和間接育人的重要作用,其行為舉止、所作所為都受到學生關注、參照和品評。他們思想覺悟提高了,就會通過自己的平凡工作和優(yōu)質服務來感染、陶冶和教育師生,使師生在接受后服務的同時得到感化,受到教育。非在編社會雇工人員入會是提高基本素質的要求
一般情況下,非在編社會雇工人員學歷層次較低,文化素質不高,這直接導致其服務能力、工作效率、水平和質量的低下,不利于后勤部門職能的正常發(fā)揮和發(fā)展;能否做好的關鍵在于人的素質、工作積極性、能力水平。因此,工會組織應采取一定的方式進行卓有成效的、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他們很好地履行職責,提高工作質量,做好服務工作。首先,加強自我意識培養(yǎng),幫助他們樹立自強、自信觀念,增強服務育人的榮譽感,提高他們的責任意識,深刻認識到自身價值和在工作中所發(fā)揮的教育功能的積極作用;其次,加強職業(yè)技術培養(yǎng),掌握必要的和盡可能多的技能,提高社會競爭力和生存能力;第三,要不斷加強文化素質的培養(yǎng),讓他們充分利用豐富的校園教育資源優(yōu)勢和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更加便捷地獲得學習和提高的機會。
非在編社會雇工人員入會是構建和諧校園的要求
和諧的根本是人際關系的和諧以及根本利益的和諧。高校非在編社會雇工人員作為合同工,其自身的綜合素質與高校教職員工存在著較大差距,而目前對高校非在編社會雇工人員的必要體制還處于盲區(qū)。他們的危機意識和自卑心理,造成高校非在編社會雇工人員與學校及教職員工之間的普遍“心理距離”,從而產生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或改觀,必然會成為不安定的思想情緒,這種情緒如果不能及時了解并有效地得到控制,積累到一定程度并遇到適合的環(huán)境就會成為不安定因素,嚴重影響和諧校園的建設。因此,工會組織要發(fā)揮組織優(yōu)勢,及時掌握其思想動態(tài),了解他們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建立健全高校非在編社會雇工人員的權益維護機制,用完善的制度積極維護非在編社會雇工人員群體的利益,切實保障其根本利益。
隨著高校內部結構調整和改革進一步深入,非在編社會雇工人員的工作領域對和諧校園建設的影響必將進一步擴大。因此,高校工會必須認真抓緊和落實非在編社會雇工人員加入工會組織的工作,在選擇使用、培養(yǎng)提高、職業(yè)教育、維護權益等方面盡到自己的責任,從而保障高校教育教學等各方面工作健康協(xié)調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