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遠軍
心理教育的實施需要各方面的配合,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參與心理教育工作,努力挖掘學科教學中的潛在心理教育因素,適時適度地滲透在學科教學中。由于英語學科是進入初中階段的一門新的語言性學科,所以更要把握好學生的心理教育。現結合自身的實踐,談談英語學科滲透心理教育的體會。
一、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科的興趣
影響學科興趣的因素包括自身因素、教師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學生對該學科無興趣,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而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需要教師有意識地主動培養(yǎng)。英語學科對升學,對未來生活,對將來事業(yè)以及為國為民都有重要的意義。其遠景和近景效益要客觀地分析給學生,以激發(fā)他們的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通過論理、說服和吸引學生主動地鉆研學科;改進教學方法,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腦、耳、手、口兼用;活躍課堂氣氛,注意提高學習效率,端正教學態(tài)度,對學生理解、尊重、信任、愛護,將嚴格要求與恰當運用方式方法相結合,為他們排憂解難,對他們進行感情投資,從而培養(yǎng)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進行學法指導
學法指導是我們作為初中英語教師必須高度重視的一項心理教育內容。英語作為一門新的語言,有它自身的特征。一位成功的英語教師不僅要自己會教,更要努力地使學生會學,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要指導學生掌握定計劃、預習、聽講、記筆記、課后復習等的有效方法,指導學生閱讀、記憶、思維和即興表演,指導學生正確對待學習中的挫折;緊密聯系學生特點與教育心理規(guī)律,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并能科學地利用時間;不僅要結合學習內容和學生年齡特征進行普遍意義的學法介紹,還要結合個別學生的具體心理特征,因人指導,特別是針對后進生,要及時幫助他們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結合英語學科特點進行智力訓練和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的智力除了先天遺傳影響外,與其后天的訓練和培養(yǎng)密切相關。我們讓學生懂得科學用腦,并有意識、有目的地結合學科內容,指導學生進行記憶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感知力、注意力等各種智力訓練和培養(yǎng),使他們得以更快地發(fā)展和提高;高度重視學生的用腦衛(wèi)生,創(chuàng)造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如課程的安排、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及教學方法的運用,都要符合學生心理,注意讓學生勞逸結合,休息、學習、運動三結合,既收到了教學效果,又真正維護了學生身心的健康。
四、切忌對學生的不良刺激
不良刺激影響學生的情緒,甚至會極大地損壞學生的心理健康。我們一直堅持積極暗示,正面教育為主,使他們產生積極向上的力量,獲取信心,帶著樂觀、愉快的心境去學習;即使個別學生有違紀現象,也是不動聲色地用眼光、手勢加以暗示、制止。對一些行為習慣不良的學生,批評和懲罰是必要的,但要慎重地選擇教育方法,要因人而異,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我們不能使用有傷自尊的語言,如“蠢豬”,“笨蛋”之類的話語去刺激學生,也要避免用陰陽怪氣的言辭去挖苦學生,而是講道理、析利弊,引導學生自我改正,激化其自我教育的積極性。教師應了解學生自我的心理反應,發(fā)現進步就及時強化;發(fā)現有心理壓力的學生就主動接近他們,和他們談心,及時給予幫助,或與班主任聯系,配合他們對該類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
五、努力搞好學科活動
英語的學科活動內容很多,如講故事比賽、記憶單詞比賽、歌曲欣賞、片段表演等。我們有意識地將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心理承受能力的訓練滲透進去,讓膽小的、自卑的、壓抑的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為他們提供展現自己的機會,從而樹立其自信心,通過這些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膽識,自我規(guī)范習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湖南省龍山縣茨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