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祥
新課程改革以來,老師們通過精彩的課堂教學設計,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讓學生用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對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意義理解上的偏差,從而導致教學情境的價值缺失,甚至出現為創(chuàng)設情境而創(chuàng)設情境的現象。筆者竊以為優(yōu)化數學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以下幾種途徑。
途徑一:追求自然,貼近生活實際
任何情境創(chuàng)設都必須緊扣教學內容,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彰顯“自然”。那么,數學課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該怎樣彰顯“自然”呢?一般來說,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以與學生生活相關的、發(fā)生在他們身邊的有趣的事物作情境或與學生的直觀經驗相沖突的對象和“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為情境內容,教學情境表現的形式應多樣。
教學案例:感知面積概念
師:給學生每人發(fā)一張郵票。問:你喜歡郵票上的圖案嗎?動手摸一摸這張郵票的背面。
生:觀察郵票,動手觸摸。
師:拿出你們帶的小照片,動手摸一摸,比一比,再說一說哪一個面比較大,哪一個面比較小。
生1:我的照片比郵票大一些,因為郵票放在照片上還有空白。
生2:我的照片比郵票小一些,因為郵票放在照片背面我可以用筆畫出和照片一樣大的方框,照片旁邊還有空白。
師:郵票表面的大小是郵票面的面積,照片表面的大小是照片面的面積。剛才同學們都是用重疊的方法比較他們大小的,你還能舉些例子說說物體表面的面積,并比較他們的大小嗎?
生1:黑板表面的面積大,課桌表面的面積小。
生2:我家電腦顯示屏平面面積比電視平面面積小。
生2:學校梧桐樹的葉面面積比楓樹葉面的面積大。
……
在操作和比較中引出面積概念,過渡自然,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始終處于最佳思維狀態(tài)。學生在比較、表述面積時思維活躍,并認識到生活中物體表面的面積大小各不相同。
上述情境真正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接受狀態(tài),創(chuàng)設了自然的、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學習數學。
途徑二:崇尚情趣,加強情感體驗
教學情境的“情趣”,不僅在于形式的新穎,更重要的是將學生的興趣深化為內在的發(fā)展需要,即學生對學習本身產生興趣。只有適時地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崇尚情趣,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創(chuàng)設最優(yōu)化的學習情境,讓他們親歷學習過程,才能使他們更有效地學習。
教學案例:特級教師徐斌執(zhí)教“9+幾”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用好主題圖?徐斌老師根據一年級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以及算理直觀的事實,將主題圖進行了必要的分割。
他先是賦予這幅靜止的圖片以生動有趣的背景:今天,有一只小動物要和我們一起學習(只出示小猴的圖片)。小猴的媽媽因有事要外出,她給小猴準備了一些吃的(貼出盒子內的9個桃和外面的4個桃),但對小猴說,你要想吃這些桃,就必須先算出這里一共有多少個桃?不難肯定,學生在老師一邊講述一邊有目的演示的故事中已完全了解到情境里所涉及的相關信息和問題。有了前期充分直觀的鋪墊,學生根據老師貼出的圖,也就不難回答要算這里一共有多少個桃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并列出算式9+4?!?+4=?”,其實學生本來就有解決與自己能力相近的問題的欲望,因此,在深刻理解了情境圖的情況下,直觀的算理也就隨著學生對問題的解決接踵而來。
為什么這個情境能收到如此好的效果?首先是生動有趣的背景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是對主題圖的必要分割,漸次出現,促使學生展開聯想與思考,將數學和情感體驗有機結合起來。
途徑三:聚焦有效,關注價值追求
情境創(chuàng)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經常采用的一種策略,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目標,考慮教學實際,精心選擇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
教學案例:1億有多大?
第一步:1億張白紙疊起來會有多高呢?請同學們把你的估計結果寫在紙條(一)上,然后把紙條放進你的文具盒里。
第二步:教師依次呈現1張白紙、10張白紙、100張白紙的厚度,引導學生觀察后提問,大約多少張白紙的厚度是1厘米呢?
第三步:由此推測,10000張白紙的厚度是多少?
第四步:現在你認為1億張白紙疊起來會有多高?把你的估計寫在紙條(二)上,再把紙條放進文具盒里。
第五步:完成下表,說一說,如果每層樓高以3米計算,1億張紙疊起來的高度相當于多少層樓房的高度?
第六步:拿出文具盒里的兩張紙條,將原先的估計結果與現在的結論作比較,你想說些什么?
在教學中,教師沒有直接告訴學生1億有多大,而是積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不斷打破學生的認知平衡,引導學生品味數學和做數學,使學生在潛心探究中浸透著思想和情感,實現了思維價值和人文價值的和諧統一。
綜上所述,“自然”是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的基本前提,“情趣”是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的本質保證,“有效”是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的價值追求。只有創(chuàng)設自然、情趣、有效的教學情境才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使數學課堂真正成為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的精神樂園。
作者單位:江蘇如東縣岔河鎮(zhèn)岔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