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和
目前,各個學校幾乎無一例外都提出了自己的校訓,這些校訓可謂字字珠璣,句句經典。然而其教育效果如何呢?我的看法是:因為缺少了“解讀”這一連接校訓與學生的橋梁,往往其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如何才能解讀好校訓呢?我認為應該有以下五個途徑。
一、用成功榜樣解讀校訓
榜樣解讀校訓就是選擇以往在本校工作過的優(yōu)秀教師或者往屆校友的成功事跡作為范例,大張旗鼓地宣傳在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校訓精神的閃光之處。用校園里走出的人教育校園內正在工作和學習的人,用校園里發(fā)生的真實故事教育校園內的人。如邀請他們來校做報告,舉辦優(yōu)秀事跡實物展,展示他們在校學習工作的實物、照片、書信等。
二、用行為示范解讀校訓
就是在師生中培養(yǎng)一批能用自身行動踐行校訓的示范者,讓他們先行一步。樹立起校訓精神的行為標桿,讓普通師生看到踐行校訓者的亮麗風范,發(fā)揮他們的引領作用、輻射作用、示范作用,從而讓先進者自警自勵,落后者向先進看齊,實現先進者與暫時落后者的共進共贏。
三、用先賢故事解讀校訓
校訓掛在墻上僅僅是美好目標和理論上的追求。要從墻上走進師生心中還需要用故事做媒介。優(yōu)秀的品質總蘊藏在先賢身上,名籍經典中與校訓要求相吻合的名人軼事,乃至泣血故事也不乏其例,學校管理者要善手從典籍中尋找關于校訓的生動注釋和歷史依據,用生動的故事解讀校訓。
四、用行為要求解讀校訓
校訓提煉出來,掛在墻上,僅僅是起步。仍需要進一步制定其行動內容、規(guī)范、標準。例如“文明”,怎樣才算文明。校園文明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怎樣做,包括舉手投足、禮貌禮節(jié)、環(huán)境治理等。
五、用校園文化解讀校訓
校訓是校園文化的靈魂,是校園文化的主題,因而用校園文化解讀校訓是內容與形式、主題和材料的高度統(tǒng)一。校園內的墻報、櫥窗、雕塑、宣傳畫,包括溫馨提示、人文設施等,都可以圍繞校訓精神設計規(guī)劃,體現校訓精神的某一個側面,讓學生看到的、讀到的、摸到的、甚至呼吸和感應到的,無一處不是校訓精神的力量和光華。
總之,校訓解讀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要多管齊下;是一項持續(xù)性工作,要長期堅持;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熏陶,要入腦入心。只有走進師生心靈,并在師生行為上折射出來的校訓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責任編輯:白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