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云
語文教學的過程是一種妙不可言的美,它的美是語言文字的靈動,是教師才華橫溢的展示,是學生聰明才智的體現(xiàn)。繪畫是一只并不精美卻很實用的飾品,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恰當?shù)剡\用繪畫這一教學手段,教學效果將會錦上添花。小學語文教材中,雖然也選用了許多色彩鮮明讓人賞心悅目的圖畫,但畢竟有限,而那些抑揚頓挫的語言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本身就是一幅畫。在教學實踐中,如果語文老師能靠船下篙,針對學生身心特點,把語言文字化解為簡單的繪畫,則會事半功倍,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一、讀一讀,畫一畫,體會語言文字描繪的意境
文字是一種符號,而文字背后的形象卻是豐富多彩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就應(yīng)該幫助學生品出語言文字的美,體會所描繪的意境?!锻隆肥侵骷亿w麗宏的一篇散文,其中有一段描繪月下美景的文字:月亮出來了,安詳?shù)赝聻⒅那遢x,月光灑落在長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江西岸、蘆葦、樹木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隱隱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學生在朗讀這一段文字時,老師簡潔準確地勾勒出文字所描繪的畫面。(如圖)
無須過多的講解,淡雅清純的月光,浮光躍金的江面,鍍上花邊的蘆葦、樹林、山峰躍入學生的眼簾,學生圖文對照,不但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而且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畫一畫,評一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好的古詩猶如一幅絕妙的圖畫,學完課文后,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例如教完古詩《宿新市徐公店》,教師可以讓學生畫出課文所描繪的意境。通過對學生繪畫的分析,就能夠看出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有的學生把樹畫得枝繁葉茂,就說明學生對“樹頭花落未成陰”這一句話不理解;有的學生沒有把黃蝶畫到油菜花中去,說明他們沒有理解“飛入菜花無處尋”的奧妙。老師借助圖畫與學生熱烈互動,自己評自己,大家互相評,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就會更加準確而透徹。
三、想一想,畫一畫,理順文章的脈絡(luò)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好些文章是以方位順序記敘的。為了在學生頭腦中構(gòu)建一幅正確的圖像,更好地理清文章脈絡(luò),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畫一畫方位圖。有些課文情節(jié)曲折,扣人心弦,為了更直觀地了解文章內(nèi)容,可以指導學生用繪畫表現(xiàn)故事。如《半截蠟燭》,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法國一個普通家庭母子三人在危急關(guān)頭和敵人作斗爭的故事,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得相當細膩。教師可以用向上的斜線表示危機出現(xiàn),用向下的斜線表示危機過去,再在適當?shù)奈恢眉由虾唵蔚奈淖?說明危機出現(xiàn)過去的原因。(如下圖)
幾根簡單的線條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輕松地掌握了課文的知識點,而且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參與的積極性。
四、畫一畫,寫一寫,想象作文
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寫出有個性的作文。而圖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想象的支點,把培養(yǎng)寫作能力與培養(yǎng)想象力結(jié)合起來。
(一)明確要求,先畫后寫。
給學生一個特定的情境,讓學生把這特定情境下所發(fā)生的事先畫下來,學生在作畫時實際上就是對習作的構(gòu)思過程,動手動腦,在五彩繽紛的色彩中,學生的思維不再僵化,寫作靈感一呼而出,一篇篇生動的、各不相同的、富有個性的文章就產(chǎn)生了。
(二)巧聯(lián)系,編情節(jié)。
老師出示幾幅互不相干的圖畫,讓學生通過合理的想象,把它們相互聯(lián)系起來。這類想象作文的練習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既是圖與圖之間的聯(lián)系,也是圖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想。學生的思維活躍了,也就愿寫、樂寫。
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只要你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你就掌握了課堂的主動權(quán),課堂的教學會向著預定的目標進行,并能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這除了與我們教師認真鉆研教材、研究教法、精心設(shè)計教學緊密聯(lián)系外,我們認為與恰當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有著極大的關(guān)系,繪畫的恰當運用,會給課堂注入活力,極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繪畫在語文教學中駐足,讓學生在美麗的想像中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靖江市新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