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本報記者 王躍西
被稱為世界“圖書業(yè)奧運會”的法蘭克福書展13日正式拉開序幕,一向在對華報道方面不太友好的德國媒體也趁機將對中國的惡意攻擊掀起一個高潮。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趙國軍博士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德國媒體是歐洲媒體中比較傲慢、刻薄的,有了問題也不愿意悔改。一些媒體在法蘭克福書展開幕前的言論和表現(xiàn)給中國制造麻煩和事端,也為中德關(guān)系彈奏了不和諧的音符。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2日毫不遮掩它的敵意,稱13日開幕的書展將有7000家出版商參加,共舉行3000項活動,其中的500個中國討論會中有一半將是批評中國的聲音,并表示批評中國這樣的國家是這個書展的“傳統(tǒng)”。德國《世界報》11日發(fā)表署名理查德·赫爾澤格的評論文章,質(zhì)疑中國作為書展的合辦人的合理性,將中國與東德相比,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發(fā)生的歷史故事不能再重演。就連那些看不過德國媒體所作所為、為中國說話的德國學者也成為媒體攻擊的對象,稱他們是中國御用的西方專家。
與此同時,德國一些組織忙著利用書展進行破壞活動。13日,“藏獨”組織將在德國4個城市舉行大型騎車請愿活動并散發(fā)傳單;“疆獨”女頭目以及法輪功分子也在伺機活動。德國某些媒體除了開展“來自‘惡魔國的消息”等批評中國的活動外,還積極參與這些組織的反華活動。一些德國駐華記者特意趕回德國,大談中國的不是之處。
德國一些媒體還不斷向德國總理默克爾施壓。10日,默克爾在其網(wǎng)頁每周一次的視頻中稱,“我將在與中方相關(guān)負責人的對話中明確表示,保障公民的言論自由并不意味著對國家的威脅,而是一個機遇” 。
趙國軍說,書展本是兩國增進溝通的橋梁,對兩國來說都有利,不應該起到相反的作用。這些德國媒體代表著一部分人的聲音,他們不愿看到中德關(guān)系向好的方向發(fā)展,不愿看到中國的崛起,以制造事端、讓人不舒服為樂。在這種狀態(tài)下,兩國關(guān)系怎么可能好得了?
他認為,德國媒體不遵守媒體的職業(yè)操守,不能寄希望去改變他們和說服他們,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任由德國媒體隨意歪曲,要進行有理有據(jù)、針鋒相對的斗爭,通過斗爭傳遞中國的真實聲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