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從浩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生的習作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樂于表達,易于表達”成為一種教學取向,這是不容置辯的。但課堂上教師的語言是否也是樂于表達,想怎么表達就怎么表達呢?這倒值得商榷。
一、情境渲染的對話中教師語言要有指向性
習作是一項很艱苦的勞動,把習作的過程演化為一種輕松而愉悅的生活或者是游戲的過程,這確實是習作教學的一次偉大的進步,但時下的習作教學過程中,讓我們看到的僅僅是一些熱鬧的場面,特別是對話教學中,讓我們明顯感受到只是教師和學生的話劇式的對白,而缺少教學的本質(zhì)——指導學生說話,指導學生習作的痕跡。
在一堂寫人的習作教學伊始。
師:我長得怎樣?
生:你很酷。
師:謝謝。
生:你的個子很高。
師:是嗎?
生:你長得“非常6+1”。
師:好。
……
如此單一對話,沒有深度,更沒有指向。既然是圍繞“長得怎樣”來說,就應說具體,如我酷在哪呀?指導學生說話要言之有物。個子高,怎么高呀?和誰比的,教給學生“對比”的方法。力爭“一話”“一得”提高對話的分量和質(zhì)量,而不在于追求對話有多少個回合,避免為對話而對話,讓對話真正為習作服務,成為在習作環(huán)境中有指導的、有目的的有效說話。
二、習作要求的闡釋中教師語言要有規(guī)定性
當前的習作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空前的尊重,最明顯的是教師的話語霸權(quán)沒了,這是可喜的現(xiàn)象。但是伴之而來的卻是學生的話語霸權(quán)在慢慢滋長。
蘇教版第十冊語文課本習作1:“請你觀察一種自然現(xiàn)象,如朝霞晚霞,月圓月缺,春風春雨,霧起霧散,等等,把它的變化特點寫出來,題目自己定?!?/p>
教學中,教師先指名學生讀要求,其他學生思考這次習作要注意哪些?有學生說,“寫自然現(xiàn)象”,可以寫風、雨、雷、雪,還有學生說可以寫霜、冰雹、海嘯、地震等,老師表示同意。這時有學生提出可以寫風、雨兩種自然現(xiàn)象,有學生甚至提出可以寫在風雨中發(fā)生的一件事,老師思索一會,沒有表示明確反對。這是為什么呢?難道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被改革到不敢說話的地步了。事實上學生后面的兩種說法是明顯錯誤的,因為習作要求中規(guī)定性很強,只能寫自然現(xiàn)象,并且只能寫一種,這是習作的硬性規(guī)定,不可動搖的??纱藭r的教師卻該出手時不敢出手,難道這也是尊重學生的自主權(quán)嗎?
三、學生習作的評價中教師語言要有真實性
“如今學生的習作是越寫越好,就看那一張張小嘴,真是說得你心花怒放,哪還有什么用詞不當,語句不通的毛病呀!”有這么一段習作教學的評價對話。
生:王老師長得太可愛啦!孫猴子的眉毛,豬八戒的耳朵。
師:真形象。
生:老師一副臉孔好可怕呀!如果在晚上讓我撞見……真不敢想象。
師:說的好,說出了真實的想法。
……
學生的兩句發(fā)言真得就是如此的“形象”“真實”嗎?他們說話的語氣,用詞的感情色彩難道就沒有什么可以商討的嗎?
我想每一位有良知的語文教師心里都應該有數(shù)。當前的作文評價是一路綠燈,很少再有老師干“傻事”——在學生的習作上寫不及格這樣的字眼了,有的老師甚至是名師還加大綠燈的功率,覺得百分制有局限,給學生的作文打150分,200分,280分。這種評價是否可取,我不能一票否決,但是我認為這種一味的“高分”,最終帶來的結(jié)果是“暈倒”了學生——不知好作文的標準,“暈倒”了老師——不知如何評價習作,“暈倒”了純正的小學習作教學實踐——不知何為一堂好課。
平平淡淡才是真,如果想讓學生寫出真實的作文,首先從教師的真實評價開始。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長征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