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榮
學生們一提到作文課,就抓耳撓腮,絞盡腦汁,不知從何下筆。歸結原因,大致體現(xiàn)在:作文內容僵化,缺乏生活氣息;作文訓練封閉,堵塞寫作思路;重知識傳授,輕人文體驗。那么,作為學生習作路上的指導者,我們如何為孩子的習作之路點亮一盞燈呢?習作指導課上到底該導些什么呢?
一、導出寫作的興趣
贊可夫說過:“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中,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笨梢?興趣是寫好文章的基礎,要想寫出好文章,首先要讓學生樂于動筆。這就要求老師在習作指導課上準確揣摩學生的內心,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軌跡,努力尋找表達喜、怒、哀、樂的突破口。利用一切能引起學生情緒高漲的手段,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
習作訓練內容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已有的生活基礎著手,讓學生寫自己所能寫的,所愿寫的,所要寫的,不至于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抒。筆尖流淌出的就是點點滴滴的真情,生動具體的事例,塑造出的才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的人。
如讓學生寫“觀閱兵儀式有感”,教師課前應搜集受閱士兵關于受閱生活、感受的錄像、錄音,在指導課上播出;搜集閱兵儀式的碟片,通過壯觀、氣勢的場面再次讓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模擬受閱士兵練習站隊、訓練,體驗士兵們的受閱生活;引導展開聯(lián)想,在酷暑的日子里呢……在嚴寒的日子里呢……喚起學生頭腦中的表象,幫助學生建立起習作對象的生動形象。有如此多的情感積淀,學生們自然會產生強烈的表達欲望,語言發(fā)自內心,感情出自肺腑。
二、導出開拓的思路
有人說:“隱去了太陽的天空是‘灰的,失去了水分的植物是‘枯的,脫離了生活的作文是‘空的”。雖然充實的生活是習作的源頭,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即使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創(chuàng)作空間很廣闊,卻因為他們認識膚淺,文筆笨拙,思路狹窄,文章仍然會空洞無物。如何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開拓學生習作的思路,讓充實的生活成為源源不斷的習作之源呢?
首先在教學中,要注意營造民主平等的氛圍,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在身心高度放松的狀態(tài)下,自由地回憶過去的生活,感受其間的酸、甜、苦、澀,實現(xiàn)對生活原型的再認識,而教師不能高高在上,應以朋友的身份出現(xiàn)在學生中,幫助學生打開思緒之門,情感之門。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學生的情感總是要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為此,要想開拓學生的習作思路,就離不開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通過直觀的形象,鮮明的色彩、入情入境的語言,氣氛的感染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促使學生情動而辭發(fā)。
記得有一次,我給學生布置了“感謝”的習作題。在交流構思時,果然如所預料的一樣,他們感謝了爸爸、媽媽、老師、同學等給予過他們關懷或幫助的熟悉或陌生的人。待他們再也無人發(fā)言時,我拿出小黑板,出示了一段話:“感謝花兒向我綻放笑臉,感謝綠陰帶來陰涼,感謝小鳥動聽的歌聲,讓我心情舒暢……”孩子們先是愕然,繼而互相投以會心的笑容,言語重新開始流淌、撞擊、奔流、傾瀉。在感恩者的眼中,一草一木總關情。于是他們的筆不再乏味,不再生澀,不再拘謹,生活在他們的眼里鮮活而靈動。他們筆下有了揮舞著大鉗子的螃蟹,有了小燕子的呢喃,有了霧的迷蒙,云彩的多姿,他們?yōu)樾⊙輪T們的精彩雜技表演而贊嘆,他們因自然課上奇妙的發(fā)現(xiàn)而振奮……,他們真實、精致、出彩。
三、導出新穎的創(chuàng)意
正如女作家殷健靈介紹寫作秘訣所言:文章要“用我手寫我心”,以心寫文,文為心聲,要語言文字富有個性,還應注意習作指導課上重視引導學生在創(chuàng)意的表達上下工夫。
很多學生在描述人物外貌時都喜歡用“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張櫻桃小口……”所舉事例也無外乎公交車上讓座體現(xiàn)樂于助人、不貪錢財拾金不昧之類,筆下的人物幾乎從一個模子刻出,缺少鮮活的個性?!拔某捎谒肌?構思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要想寫出富有新意的東西,就得靠老師引導學生敢于超越常規(guī),打破思維的定勢,大膽求異,獨辟蹊徑,形成獨特的構思方式。
如果說謀篇構思是組織安排好材料,理清思路,為落筆成文搭架子,那么下筆成篇就是實現(xiàn)有創(chuàng)意表達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完成的過程中,多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特長、感受,以自己的語言特點出發(fā),用個性化語言表達頭腦中的意象,做到怎么想就怎么寫,愛怎么表達就怎么表達,從獨特的角度傾訴獨特的感受。這樣,必定能寫出富有個性特點的文章來。
我不知道所謂的“天賦”是一種怎樣的東西,我只知道,當憐惜的手小心翼翼地捧住一粒石子并虔心祈求它變成鉆石的時候,那石子當真就生出鉆石的心。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南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