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立軍
高考復習備考是一項復雜而嚴密的系統(tǒng)工程,不同階段應有不同要求。在沖刺階段老師與學生怎樣做才能使得復習更加合理、高效、輕松,更加有條不紊,學生如何才有可能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本文就這些內容談一些建設性的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時間安排要嚴密
在籃球比賽中,越臨近結束,叫停次數(shù)會越來越頻繁。因為時間越來越少,機會越來越近,必須保證每次的成功而不容有誤。正同此理,沖刺復習時間的安排更要精細化、科學化,落到實處、細微處。要對每個學科占有多少時間、每段時間干什么、解決什么樣的問題、達到什么樣的目標等要有明確細致的安排,并要持之以恒的遵守安排,千萬不能有太大的隨意性。經(jīng)驗告訴我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謀定才能后動。因為嚴密的時間安排首先可以保證復習工作有條不紊、按部就班的進行;其次可以保證復習到點到位,沒有疏漏;再可以檢測復習任務的達成情況,以便自己修正復習的航向。
建議將復習內容與復習時間列表管理。時間的安排切忌各學科平均分攤,而應當按照學習任務的多少、難度、自己的掌握程度等來安排。當然在時間的安排上應留一定的余地,以備不時之需或作調整之用。
二、回歸工作要到位
1.回歸書本
一輪或者二輪復習是以書為“基地”,走出書外,在“資料庫、題?!崩锎笳谷_。大家的感覺是書越讀越厚,知識越讀越多,問題越來越難,方法越來越混,壓力越來越大。沖刺階段則要將自己喚回書本,使知識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將書越讀越薄,實現(xiàn)由繁到簡的升華?;貧w書本若做得好,你一定會產(chǎn)生一種“題在書外,理在書中”而豁然開朗的感覺?;貧w書本還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閱讀好書本上的次要內容,力爭不留復習死角。
2.回歸問題
會而不對,對而不全,重復犯錯,是練習與考試中普遍存在的、反復出現(xiàn)的問題。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審題不細致,思維不縝密,方法不適用,解題不規(guī)范等。而在初次改錯時,也僅止于改了,并沒有進行深入反思找出問題的根源,以致于這次出了的錯誤,在下次還可能再犯。因此要對自己以前存在的問題、疑點、模糊點等進行清點、補正,防止死灰復燃。較可行的方法是對已有的錯誤進行分類、反思,甚至重新做一遍。只有真正找到了發(fā)生錯誤的根源,才可能使自己不至于“兩次踏進同一條河里”。
3.回歸經(jīng)典
經(jīng)典名著要反復閱讀,才可能了解它的精髓。同樣,復習中對那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要重新溫習。一是因為它可能幫助我們最好的掌握知識、技能與方法,明了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啟迪思維,堵塞漏洞,拓展發(fā)散等。二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有以一當十的作用,重溫它還能幫助你提升復習的效率,減輕復習的強度與難度。
4.回歸資料
溫故才能知新。在沖刺復習階段,要將使用過的資料分學科整理成冊,用一定的時間進行瀏覽、反思、去粗取精。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可以提高復習的效率,二是可以幫助你重溫復習的歷程,進一步鞏固知識、方法與技能,三也可以使你重新審視過去存在的問題,有利于防止類似錯誤的再次發(fā)生。
三、舍棄策略要精當
田忌的賽馬策略表明,為了取得比賽的勝利,必要時要作一些戰(zhàn)略性的舍棄。由于人的精力、能力所限,在有限的時間里,不可能去掌握所有的東西,也沒有必要去掌握所有的東西,只要能抓住重點的、大的、關鍵的、不能失去的東西即可。因此在復習的后階段,要作戰(zhàn)略性的選擇,適當舍棄一些東西,防止面面俱到而不到。舍棄不但可以突出重點,抓住關鍵,也可以爭取更多的時間來發(fā)揮你的優(yōu)勢,彌補你的缺陷,提高復習的針對性。
舍棄的原則應該是抓大放小,抓熟放生,抓易放難、抓熱放冷,實現(xiàn)突出重點、熱點的目的。
舍棄什么具體內容呢?舍棄自己屢犯錯誤的內容,舍棄自己難于弄懂的內容,舍棄自己不擅長的內容,舍棄一些枝節(jié)內容,舍棄一些費時多但考試比重小的內容。
四、考試訓練要高效
沖刺復習一般以考試訓練為主,如何實現(xiàn)訓練的有效、高效呢?大家不妨按照下述要求試一試。
1.要及時
及時就是在復習完某一內容或發(fā)現(xiàn)問題時,要及時訓練,及時考試,及時反思。老師則應該及時批閱,及時反饋,及時幫助學生整改。
2.要限時
限時就是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規(guī)定的訓練與考試任務,養(yǎng)成不拖沓、爭分奪秒、干凈利索的作風。
3.要規(guī)范
規(guī)范就是作答時要書寫清晰,要寫在規(guī)定位置,要按答題要求作答(如作文字數(shù)與文體要求;理科所要寫明的基本算式、必要說明等)。
4.要適宜
適宜就是選擇的考試與訓練內容要適合學生(自己)的實際情況,如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能力,適合進行拾遺補缺的目的等。千萬不要好高騖遠,不加選擇的用一些所謂名校的沖刺卷、模擬卷來進行訓練。因為這些東西并不一定適合于學生(自己),而適合學生(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五、調適措施要合理
調適的目的是要使自己處于一種最佳的應試狀態(tài)。所謂最佳的外在表現(xiàn)就是放松,吃得下,睡得著。心里則應該是不急燥、不焦慮,身心不疲憊,沒有包袱。如何最大限度的達成這種狀態(tài)呢?
1.定位要準確
每個人都會對自己參加考試應獲得的成績有一定的期盼。這種期盼既是動力,也是壓力。如果沒有了平常心,定位就會不準確,期盼就會拔高,就會膨脹,心理就會“發(fā)燒”。如果達不到期盼,就會失落、失望,甚至散失信心,熄滅動力。比較合理的做法應該是對自己的期盼抱著就低不就高的態(tài)度,這樣壓力才會降到最低,包袱才會卸得最輕,你才可能走得更快、更遠。如果你時常想到“上帝”對你關上了這扇窗,他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的話,你一定會心態(tài)平和,從容應對。即使沒有達成最低的期盼,人生的旅程也一定會像上了“立交橋”,四通八達,決不會因為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暗不已。
2.維持固有節(jié)奏與習慣
要維持自己學習、休息、鍛煉的固有節(jié)奏,盡量使生物節(jié)律不發(fā)生改變。如果對環(huán)境、飲食等已經(jīng)習慣,也就沒有刻意改變的必要,因為改變可能會適得其反。
3.鍛煉與休閑必不可少
體育鍛煉一定要有,但要防止意外,適可而止。聽音樂、看新聞必不可少。因為它既可以放松心情,緩解焦慮,也可以了解時政,抑或還可能學會某種方法或補充一些資源。
六、交流減壓要充分
交流可以分散注意力,緩解壓力,利于休養(yǎng)生息,也可以了解信息,探討問題,學會方法,獲得靈感,因此很有必要加大交流的力度。交流的對象可以是同學、老師、父母,也可以是鄰里、朋友,也可以是報紙、雜志等。交流的內容因人而異,可以是學習的心得體會、問題與困惑、新聞與傳說、笑話與軼事等。只要有利于放松心情,娛樂自己,不影響或干擾他人,無傷大雅,就是家長里短的談資也無不可。(責任編輯:李再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