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效仁
劍橋善待霍金是武大的一面明鏡
■文/劉效仁
新聞提示
近日,網(wǎng)帖曝武漢大學知名教授張在元病危遭校方解聘。對此,武大宣傳部回應稱,按照聘用合同約定,張在元的醫(yī)療費用應由個人支付,建議其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有關勞動爭議問題。
張在元
聯(lián)系編輯:(010)67148585-8009
郵箱:caiyalin8752@yahoo.com.cn“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不少網(wǎng)友對“武大解聘病中教授張在元”事件的評論,當然,也有人認為學校盡了責任,我則想起了劍橋大學與霍金的關系。
名著《時間簡史》的作者史蒂芬·霍金,早已為公眾所知。這位尚在人世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卻是一個癱坐在輪椅上數(shù)十年,口不能言,只能靠電腦模擬器來表達思想的殘疾人。
1962年從牛津畢業(yè)后,霍金選擇在劍橋大學進一步深造,并最終選擇了宇宙學??删驮诖_定研究方向一年后,這位年僅21歲的研究生被診斷患有罕見的、不可治愈的運動神經(jīng)病,叫做肌萎縮性脊髓側(cè)索硬化(簡稱ALS)—“只能活兩年半”,其身體會越來越不聽使喚,只有心臟、肺和大腦還能運轉(zhuǎn),到最后,心和肺也會逐漸衰竭。我們當然要贊嘆,正是對宇宙空間奧秘的執(zhí)著,讓霍金很快從灰暗的消息中振作起來。
同時,也不能不贊美劍橋大學對這個“只能活兩年半”學子的厚愛。不僅允許他繼續(xù)完成學業(yè),1965年授予其博士學位,并使其進入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任研究員。1974年霍金在權威的《自然》雜志上發(fā)表論文,闡述新發(fā)現(xiàn)—黑洞是有輻射的,引起理論界的轟動。1977年,他被任命為劍橋大學引力物理學教授。次年,霍金獲得世界理論物理研究的最高獎—愛因斯坦獎,并受聘為盧卡斯數(shù)學教授,這是劍橋大學最具盛名的教職。
正如媒體所稱,是劍橋先培養(yǎng)了他,繼而在他初試鶯啼前,為這位行動不便的年輕人提供了一份教職,接著又果斷把當年牛頓戰(zhàn)斗過的光輝崗位傳到了霍金手上,這一系列動作無不顯示了校方的先見之明和知人善任。其實,這并非有什么先見之明,更多的原因在于劍橋擁有大海一樣的胸襟,母親一般的慈愛。這種胸襟與慈愛正是一個大學有別于其他社團和企業(yè)組織的根本,也是一所大學人本情懷最集中的體現(xiàn)。
劍橋的選擇,與其說是對于處于困頓中的人才之求賢若渴,不如說是對于一個處于生死線掙扎的人,一個渴望愛、并只能在愛中才能延續(xù)生命之人的一種悲憫情懷。其實,這也是大學之大的生命基礎,這種愛越是博大精深,大學才能根深葉茂,挺拔屹立。
劍橋與霍金相依為命的關系,委實是一個明鏡。武漢大學自然有理由按期解除在本校兼職張在元教授的合同,但武大卻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以錯誤的方式,解除與一個生命垂?;颊叩暮贤?/p>
老實說,一所大學并不是沒有資金用于一個有功于該校的知名教授的善后,包括后期的醫(yī)療,甚至百年之后的送別等,這既一所大學的悲憫情結的體現(xiàn),也是其濃厚的人情味的展示。
當此關頭,假定張在元教授擁有醫(yī)療保險和另一份職務收入,作為武漢大學亦可緩期解除合同。但是,“當著不能言語、靠呼吸機維生的張在元博士宣布:終止聘用合同,停止提供醫(yī)療費和住房?!憋@然“相煎何太急”?網(wǎng)有稱其為“薄情寡義”一點兒也不過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