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強
戲曲藝術中,鑼鼓樂是其中一種非常重要和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它通過豐富多彩的節(jié)奏與明亮的音色的變化,以及變化多端的演奏技巧,將劇中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人聲鼎沸、駿馬奔馳等情節(jié)和場面予以恰到好處的渲染,這種特殊功能使它成為戲曲藝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 傳統(tǒng)鑼鼓樂的繼承
鑼鼓樂在花鼓戲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于戲中的運用及鑼鼓本身和演奏都具有傳統(tǒng)的程式。前輩們?yōu)榱耸顾芎玫倪m用于花鼓戲中,經(jīng)過不懈努力,創(chuàng)造出了一整套具有湖南濃厚地方色彩的鑼鼓樂。
(1)傳統(tǒng)鑼鼓配器
花鼓戲的鑼鼓樂器由:班鼓 [單皮鼓]、堂鼓、可子[板]、大鑼、小鑼、漢鈔、漢小鈔、小京鈔等主要樂器組合而成,它們音色各異,對比度清晰,通過不同的配器和演奏技巧,產(chǎn)生不同的音響效果來塑造各類人物情感及人物特征,描繪各不相同的舞臺環(huán)境,烘托劇情。鑼鼓經(jīng)分為“大、小、干、濕”四種不同的配器形式,運用作用各不相同,即:“大”全部鑼鼓演奏由:“鼓、大鑼、小鑼、漢鈔、小鈔”合奏,適用于比較莊重、激烈、歡快、悲哀等場面?!靶 毙¤尮牡难葑嘤?“鼓、小鑼、小鈔”合奏?!案伞奔慈サ舸箬尩难葑嘤?“鼓、漢鈔、大小鑼、小鈔”合奏,適用于狡猾、奸詐等人物表演。“濕”由鑼鼓與嗩吶合奏。
鼓板演奏在花鼓戲曲調音樂中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體系。它是樂隊的靈魂,又是協(xié)調、烘托、支持演奏的中心,板的使用也有輕重、強弱之分,每一擊都有豐富的內容。
(2)漢鈔的特色
班鼓、大鑼、小鑼都與京劇鑼鼓有相似之處,只有音高偏低,大鑼使用的一般為中虎音鑼,小鑼也為中音小鑼。唯獨漢鈔是湖南人自己制作,鐵板較薄稍卷邊,似禮帽形狀,發(fā)音清脆悅耳,是最具湖南特色的樂器之一。用一付鈔演奏時,稱單鈔鑼鼓,用兩付秒一前一后夾擊,稱夾鈔鑼鼓。
單鈔鑼鼓主要由:[雙擊頭]、[單擊頭]、] [牛吊尾] 、[長槌]、[大捎場]、[拖四槌]、[推五槌]等一大批曲牌組成。主要用于一般戲劇情節(jié)的交代或比較嚴肅的戲劇場面,演奏需干凈利索,有時卻要靈活婉轉,這樣可以制造出不同的氣氛。
夾鈔鑼鼓它是花鼓戲中最具代表性、最富特色的鑼鼓樂,可以演奏得熱鬧非凡,喜氣洋洋。主要由鼓、大鑼、小鑼、兩付形質相同的漢鈔組成,通過雙鈔的夾擊、節(jié)奏的變化,演奏起來時而低徊婉轉、時而高亢激昂,既可充分表現(xiàn)人物的喜悅,又能配合其熱烈的舞蹈動作,生動的體現(xiàn)生產(chǎn)、勞動等歡快場面。夾鈔鑼鼓在花鼓戲曲牌或曲調的過門中也有很多表現(xiàn)形式,例如[十字調]的過門、[梁山調]的過門或是[四六八板頭]、[十盞燈]以及[望郎調]、[風入松]、[得勝令]、[耍孩兒]等曲牌,都可使用夾鈔,加上獨具湖南特色的寧鄉(xiāng)堂鼓,一種獨特的鄉(xiāng)情,沁人肺腑。
二、 傳統(tǒng)鑼鼓的改革
為了更好地豐富花鼓戲的鑼鼓經(jīng),當代鼓師應在傳統(tǒng)的鑼鼓樂曲牌基礎上,進行探索、革新,使其更加貼近人物,渲染劇情,更具經(jīng)久不息的生命力。
(1) 鼓要打出人物的內心世界
鼓作為器樂之一,是為了更好地襯托人物心理活動,推動劇情發(fā)展等服務的。鑼鼓經(jīng)必須要打出生命力來。如:93年的進京創(chuàng)作劇目《乾隆判婚》最后一場戲中太監(jiān)常升對皇帝的一段表白,道出了幾十年來他那種“酸甜苦辣、趨炎附勢“的內心世界。演員的節(jié)奏是由慢至快,一氣呵成。開始部分,我運用了水鈸輕擊,由松到緊,最后慢撕邊由輕至重,強烈一擊收住[大鼓、京鑼、京鈸、小鑼],博得臺下滿堂掌聲,使劇情達到空前的高潮。
(2) 創(chuàng)作新的鑼鼓點
花鼓戲的傳統(tǒng)鑼鼓點有一百多個,但在新的創(chuàng)作劇目中,為適應不同人物,有時須創(chuàng)造新的鼓點。例如:[瘸子鑼鼓][各0|| 打退 七 | 打退 七 || 冊0 || ]
鑼鼓樂器音色調配:“打“代表鼓鍵在班鼓上的擊打;“退”小鑼獨擊;“七”京小鈔悶擊發(fā)出的音響;“卜”漢小鈔悶擊發(fā)出的音響。
為了更形象化體現(xiàn)出瘸腳人物的特征,配合其一高一低的行走步伐,在不同的情況下可進行有層次的使用變化。演奏時可快可慢,每走一步,停下觀察事情:[各 0 || 退卜 七 0 | 退卜 七 0 || ]為達到前述氣氛,可使用鑼鼓經(jīng),也可以轉接其它小鑼鼓經(jīng)。它的靈活運用,加強了任務的喜劇色彩和輕松、詼諧的舞臺氣氛。
例如:《羊角號與BP機》劇中榨油歌音樂里,就采用了單鈔鑼鼓與夾鈔鑼鼓相結合,在樂器使用和演奏形式各方面,對原有的鑼鼓經(jīng)和樂器配器進行了改造。漢鈔表達不了的氣氛就改用水鈸代替,通過大鼓領奏、夾鈔和單鈔鑼鼓有機的配合、音樂的強弱對比,促使劇情達到一個新的高潮。
根據(jù)劇情和塑造人物的需要,傳統(tǒng)鑼鼓曲牌在花鼓戲人物上、下場以及舞蹈動作的扣打中,未免單調,在某些時候不能達到劇情的需要,因此有些地方也不妨借鑒兄弟劇種好的鑼鼓樂來代替,使人物形象和劇情更生動、貼切。《為民書記》一劇中就借鑒使用了多個京劇的鑼鼓點,并在其原有的基礎上加以改造。如:將京劇鑼鼓點<小沖頭>演變過來。即:[八嘟 || 冊退 冊退 | 冊退 冊退|| 冊 0 || ],由輕至重、由慢至快的演奏,通過鼓師的指揮,準確地把劇中人物的舞蹈與劇情充分體現(xiàn)出來。由于花鼓戲鑼鼓樂器的漢鈔與京劇鑼鼓樂器的京鈸有結構上的不同,漢鈔達不到京鈸的那種演奏技巧,我就采用雙鈔一前一后夾擊,充分表現(xiàn)了人物內心十分緊張的心情。
總而言之,花鼓戲鑼鼓樂是先輩流下來的一份古老的財產(chǎn),如何保留、繼承、發(fā)展鑼鼓樂是我們當代鼓師需要不斷學習、思考和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
(作者單位:湖南省花鼓戲劇院)
責任編輯: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