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Internet的網絡課程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開發(fā)適用于網絡教學的高質量的網絡課程成了重要而迫切的課題,因此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亟待進行深入的研究。文章剖析了高校網絡課程建設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一些理性的思考與建議。
[關鍵詞]網絡課程建設 問題 對策
[作者簡介]曾海文(1969- ),女,湖南永州人,廣西國際商務職業(yè)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主任,講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應用。(廣西 南寧 530007)
[中圖分類號]G6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09)24-0137-02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各高校為了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加快電子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各學科教師也努力將網絡課程應用到自己的學科教學上,使網絡課程的制作、普及和發(fā)展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網絡課程的興起,無疑為高校教育改革增添了新的動力,成為高等教育教學手段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隨著網絡課程在全國各高等院校逐步普及深入,網絡教學刷新了傳統(tǒng)教學觀念,并且給我們從事教育技術的工作者、教師以及學生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筆者在參加網絡課程建設的實踐中,發(fā)現不論是學科教師、網絡學習的學生,還是設計制作人員,都對于網絡課程的概念、教師在網絡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網絡課程設計制作以及網絡課程教學交互方面等存在一定的誤區(qū),這不僅束縛著設計制作人員的思維,而且影響著網絡課程教學的方方面面。
二、高校網絡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網絡課程的內涵理解不透徹
網絡課程是基于互聯(lián)網,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支撐環(huán)境,并有機地通過多種媒體和信息技術表現的課程的基本教學內容和教學全過程的教學活動。具體而言,網絡課程必須是基于網絡運行的課程,但它并不是文字教材的翻版,也不是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的網絡版或網絡課件。由于對網絡課程的內涵理解不透徹,一些學科教師和網絡課程設計人員常常對網絡課程、網絡教學平臺、網絡課件和網絡教學資源等概念的界定顯得模糊不清,把網絡課程與電子教案、教學課件混為一談,變網絡課程為多媒體教材的“書本搬家”和“課堂搬家”,或是課程網站,或是信息資源庫,有的干脆成為電子教材、教學錄像、單元練習題的綜合體,設計的網絡課程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加之網絡課程的開發(fā)者大多數是網絡教學的實踐者,獨立設計開發(fā),供本單位使用,參與網絡課程建設的人員水平不一,結構不盡合理,導致網絡課程建設的質量參差不齊。
(二)網絡課程設計缺乏前期分析和相關準備
制作網絡課程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前期的分析和準備。高校網絡課程雖然具有自身許多優(yōu)勢,但并不是所有課程和內容都適合進行網絡教學,尤其是那些邏輯推理、抽象思維要求較高的內容,網絡課程開發(fā)前的選題顯得尤為重要。很多高校的網絡課程設計的總體思路沒有脫離開設計多媒體軟件或課件的老路,在制作網絡課程的時候缺乏精心的教學設計,課程設計依然沿襲傳統(tǒng)教材的設計思路,制作的課程不利于網上傳輸和自學。不少網絡課程結構不盡合理,教學設計不規(guī)范,模塊設計不完備,跳轉關系過于復雜,真正為網絡教學而設計的超媒體、交互式、智能化學習的網絡課程少之又少,不利于網上自學和共享資源的使用。
(三)網絡課程開發(fā)過程中對細節(jié)問題不夠重視
網絡課程有別于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主要特征是其交互性和開放性,但很多高校網絡課程的開發(fā)設計存在著對細節(jié)問題不夠重視的問題。首先是缺乏良好的課程導航系統(tǒng)。很多教師設計網絡課程時沒有設計一個良好的課程導航,甚至在網絡課程中沒有課程導航,這就使得網絡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容易迷失方向,從而給學習者帶來不必要的認知負擔,影響學習效率。其次在網絡課程制作過程中有時過分追求技術的新和奇,把追求新穎當成創(chuàng)新,過于注重形式,沒有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上考慮,技術因素超越了學習者的目標需求,不僅造成網絡課程開發(fā)成本昂貴,更重要的是容易讓網絡學習僅僅停留在感官學習、直觀學習水平上,弱化了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最后是網絡課程的頁面以靜態(tài)為主,缺少動態(tài)交互功能模塊。相當多的課程頁面還是以靜態(tài)為主,缺乏交互、交流、反饋的功能模塊,不能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一個在虛擬的環(huán)境中相互介紹學習經驗、相互解決疑難問題,從而達到取長補短、相互促進的虛擬學習環(huán)境,不利于網絡課程的拓展。
(四)網絡課程的制作和使用偏離實際
一是一些教師放大了應用網絡課程的優(yōu)點,把網絡課程的應用當做破解一切教學難題的靈丹妙藥,而忽視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忽視學習環(huán)境與學習活動的設計,使網絡的優(yōu)勢并沒有充分體現出來。二是一些網絡課程完全是為了迎合現代遠程教育的需要,或者是為了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或檢查而產生的,導致為了設計而設計、為了制作而制作,課程設計完了,制作好了,忽視使用、更新和管理。三是學生和老師的交流和互動性差?,F在的網絡課程在設計上都考慮到了教學交互這一環(huán)節(jié),但網絡課程的交互大多體現在學生給老師發(fā)電子郵件,以及教師詢問學習者對網絡課程的建議,而很少涉及生生之間的交互以及師生之間的交互。這種背景下的網絡課程制作和使用既缺乏實效,又超出教師的精力承受度,偏離了網絡課程使用的本義,弊大于利。
三、解決網絡課程設計制作問題的一些對策探討
(一)網絡課程開發(fā)要堅持教學設計和系統(tǒng)設計并舉
教學設計是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根據教學對象、教學環(huán)境課程特點,應用教育理論與方法,合理地選擇和加工教學信息,設計和組織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形成系統(tǒng)科學的教學體系的過程。在進行網絡課程的教學設計時,要特別注意網絡的教學環(huán)境和課程特點,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實時互動的優(yōu)勢,使課程內容形象化、具體化,教學過程個性化、自主化。系統(tǒng)設計是網絡課程中教學設計的技術實現。這與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的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在系統(tǒng)設計中,系統(tǒng)結構的構建,數據庫的建設,開發(fā)工具的選擇,課件的制作,文本、視頻、音頻、圖形、圖像、動畫等多種數據素材的應用,以及網頁界面的交互設計、導航設計等都是網絡課程開發(fā)的基本要素和主要技術手段。網絡課程的開發(fā)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一個團隊去組織和支持。教學設計和系統(tǒng)設計是網絡課程開發(fā)的兩個組成部分,缺一不可。
(二)建設網絡設計資源庫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個網絡課程的設計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種素材的質量和豐富程度。素材在網絡課程設計中的重要地位,無異于“米”之于“巧婦”的地位。因而不僅網絡課程設計者應注意平時的積累,學校更應該建立符合需要的資源庫。學校的網絡設計資源庫建設,必須采用開放的、相對統(tǒng)一而又具有高校特色的標準,以整合知識化內容為核心,按照知識點和能力要求,將素材分類為基本素材、集成素材、案例素材和課件素材等類別,注重素材的思想性、科學性和先進性,使素材具有直觀性、交互性和智能性,并兼顧藝術性、趣味性。還要對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盡量做到標準化,適合不同專業(yè)、不同學科的需要,適用于不同軟件的使用,切忌簡單地堆砌離散信息。各類素材應該具備體積小,可移植性強,便于快捷、準確進行檢索等可操作性的特點,方便在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校園網、互聯(lián)網等不同的數字環(huán)境中使用。資源庫可采取購買、網上收集、自制等多種途徑建成。各院校之間應經常性地進行資源交換,互通有無,提高資源庫的使用效率。
(三)注重細節(jié),體現網絡課程的易用性
網絡課程有別于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主要特征是其交互性和開放性,因此在網絡課程的開發(fā)過程中有更多的細節(jié)應當引起教師的注意。首先是學習導航策略要保持一致,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頁面鏈接要方便學生進入學習,減少信息干擾,避免或者減少學生信息迷航的可能。其次是學習界面的設計。在協(xié)調美觀的總體原則下,學習界面的色調應保持相對一致,并符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呈現主要信息時要淡化和弱化次要信息。網絡課程不應該含有復雜的操作技巧在里面,力爭任何人只要會上網就能夠方便地用它來進行學習。這就要求網絡課程的人機界面設計更具人性化,開發(fā)網絡課程時基于數據庫的需要動態(tài)展示和適時更新的部分,如在線輔導、在線練習、在線考試、跟蹤記錄學生學習狀況等部分,使之充分體現網絡教學和學習的優(yōu)勢,體現學生協(xié)作學習、自適應學習、自主學習等先進學習模式。這是一個網絡課程開發(fā)成功與否的關鍵。
(四)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
限制網絡課程應用的普及與發(fā)展的“瓶頸”不是硬件和軟件,而是使用者駕馭計算機的能力和技巧,即熟練程度、功能的開發(fā)和設計的深度。正所謂教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在網絡課程的應用中,最理想的網絡課程是創(chuàng)意和設計都由使用者來完成,最佳的選擇就是讓一線教師學會在網絡課程開發(fā)和設計中,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個性化的教學特色融入網絡課程中,并隨著知識的不斷更新、教學內容的不斷發(fā)展以及教學形式的不斷改進,及時地加以修改、完善、提高,以適應教學實踐的需要。因此,師資隊伍相關素養(yǎng)的提高便成為網絡課程建設的根本問題。必須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大膽進行師資隊伍培訓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開展師資隊伍全員性學習、培訓,使師資隊伍不斷接受新知識,改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應用網絡課程的開課能力,增強任教課程的吸引力。在培訓形式上,要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可以請專家開設專題講座,讓本校經驗豐富的教師談自己學習、應用的經驗,進行優(yōu)秀網絡課程的講評,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學習,讓教師結合實際開展相關調查研究,等等。在培訓內容上,要循序漸進,切合實際。培訓總體內容大致要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及基本操作、網絡與通訊技術、系統(tǒng)軟件與工具軟件的使用。培訓的側重點應為網頁設計(重點是Dreamweaver)、圖形圖像處理(重點是Photoshop)、初步的視頻和音頻技術、網頁制作實踐等課程。在培訓方式上,盡可能采用參與式培訓,使受訓者在培訓過程中,基于真實的問題與課題進行學習,每一個人都積極參與并承擔一定的義務,執(zhí)行真實的任務。培訓的每一階段,應建立一個交流交互以及考核與激勵辦法,加強培訓的監(jiān)督與檢查,以收到更好的培訓效果。
四、結束語
網絡課程開發(fā)是一項系統(tǒng)性很強的工作,從選題到教學設計,從開發(fā)制作到教學評價,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和學生認知能力的狀況,結合傳統(tǒng)教學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在學習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創(chuàng)意,并通過教師在課程開發(fā)過程中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來革新教學手段,更新教學觀念,為高等教育教學帶來革命性影響。
[參考文獻]
[1]鞏寧平,曹敏.基于行動導向教學范式下網絡課程的架構與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6(9).
[2]郝凱亭,鄧祖道.現代遠程教育中網絡課程的教學設計[J].中國遠程教育,2002(9).
[3]粱勇,李元.試論網絡課程中的教學交互[J].教育與職業(yè),2005(12).
[4]程志,桂占吉.關于網絡課程設計的思考[J].教育理論,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