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方國 陳蘭紅
當前,在鄉(xiāng)級公開課課堂上,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不高,表現(xiàn)得拘謹嚴肅,這與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相去甚遠。對此,筆者經(jīng)過仔細觀察和分析,認為原因有三:
一是教師備課工夫下得不深?,F(xiàn)如今農(nóng)村教師上課,大多沿用市場上的《星級教案》或《鼎尖教案》,這些市場上流行的教案,有些觀念或引用的知識已經(jīng)過時,根本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教案設計得極其簡單,沒有具體指明采用何種引導方法、何種手段達到教學目的,即使提到,也是存留很大的空白,需要教師去思考、補充,更何況課堂效果還有地域環(huán)境、學生素質等實際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想上出一堂生動活潑讓學生身心愉悅的課,必須在備課上下工夫,而不是盲目使用這樣的教案。
二是教師在課堂上放不開自己。也許是心理的問題,有那么多的教師在聽課,執(zhí)教教師的拘謹害怕,會使學生受到感染,主要表現(xiàn)為:表情上,教師面紅耳赤,可能是發(fā)現(xiàn)自己忘了備課思路,或用錯了話等,這種狀況無形中傳染給學生,讓學生感到心神不定。動作上,教師覺得自己做不好不敢來第二次,匆忙收場了事,這不僅加劇學生的緊張心理,而且影響到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熱情。
三是教學評價簡單乏力。在農(nóng)村課堂上,經(jīng)常聽到的評價是“讀得真好”“回答真好”“大家表揚他”“他給我們開了個好頭”等缺乏動感與想象的語言,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對此,筆者認為要營造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要深而透的解讀文本。教師要學會解讀文本,因為要使學生有感悟,教師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學生能體驗,教師首先要能體驗;要使學生受感動,教師首先要受感動。只有當教師對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時候,學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只有對文本有深而透的理解,教師才會胸有成竹,有信心去實施教學,才能思考并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才能在知識與技能或過程與方法等某個知識點上找到最佳的突破口。
其次,教師要懂得充實自己,才能放開自己。“腹有詩書氣自華?!苯處煴仨毑粩鄬W習和積累教育教學的思想或理論,讓自己有寬廣的知識。理論往往支配著行為,有什么樣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樣的教育行為。教師要向書本學習,尤其要注重教育理論的學習和精彩案例的學習。除此之外,教師也不妨涉獵其他書籍,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這樣才能帶給學生更多的知識。
再次,善于安慰出錯的學生,這是自覺維護學生自尊的表現(xiàn)。出錯的學生只有在自尊得到維護與扶持下,才能保持樂于學習的態(tài)度。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心理上的滿足,有利于學生對學校生活的認可,有利于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當他們有了表達自己意見和思想的機會并得到教師尊重和理解的時候,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才會慢慢地提高。
最后,評價要多樣而富有活力。評價是一門藝術,教師要讓課堂更加精彩,充分發(fā)揮評價的功效就必須講究藝術。如果學生讀得好,可以讓學生先來參評,說出好的地方,然后教師評。如果學生的回答是錯誤的,也要盡可能找出積極因素,如“敢于積極發(fā)表意見,非常勇敢。但考慮問題的思路錯了,要加油!老師相信你一定能成功!”有些學生平時極少發(fā)言,偶爾舉手發(fā)言,又可能出錯,教師評價更要著重鼓勵其主動發(fā)言的行為,不要在發(fā)言質量上有太高的要求。只有在這樣的評價氛圍中,學生才少一點嚴肅,少一點拘束,多一點輕松與和諧。
(責編韋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