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云
我是懷著驚訝、感慨、沉思一系列情感看完韓國申宜真所作的《不必犧牲自己也可以教出幸福的孩子》,讀到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通常都會懷抱書香,寢食難安。之后,我連續(xù)閱讀了這個系列的另外三本,并把它推薦給了周圍的十三位女性朋友,第十四位是我的母親。這十三位中有十二位朋友在一周內(nèi)都發(fā)來消息告訴我:“書里說的就是我,這簡直就是解救我的魔咒啊!”另外一位則直接找上門來,責備我怎么沒早些介紹這些書?!這些朋友都是二三十歲的金領、白領,有的剛剛有兩歲的孩子,有的還沒有,可是無一例外。她們和我都喜歡這套書。
家庭教育的書鋪天蓋地自不用說,炒作概念、舊飯新吃更不在少數(shù),能挑到一套好書,并能將這套書譽為“韓國幸福教母給女人的魔咒”的,恐怕更為鳳毛麟角。
在大家對韓國偶像劇迷戀的時候,卻忽視了韓國的家庭教育。韓國是一個高度重視教育的國家,而韓國的教育理念保有著中國傳統(tǒng)孔孟之道的哲學,同時又吸收了西方先進教育觀念,使得優(yōu)秀傳承、高速發(fā)展很緊密地與韓民族融合在了一起,韓國的家庭教育正是在這樣一種氛圍中建立起的。韓國的家庭氛圍與生活情況和我們有很相似的地方,比如子女到了18歲。西方的教育觀念就會讓孩子和父母分開生活,而在韓國和我們國家,此時的母子都還保持著親近的關系。在對韓國家庭教育理念認同的同時,這四本書又是如何憑借魅力,直入女人心的呢?
首先,就是“共情”。共情本是一個心理學詞匯,指的是一種能深入他人主觀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也就是和別人共悲喜的一種能力。
看看韓國的媽媽們,在孩子出生后的幾年里是怎么生活的:夜里睡眠不足,隨時得哄醒來的孩子,還得喂奶、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所以連飯都吃不好。今天和明天完全相同。沒有任何補償,二十四小時守候著孩子,哪兒也去不了。到風景優(yōu)美的咖啡館喝杯咖啡,去看場電影,或是和朋友一起聊聊天、購購物,這樣的生活,根本連想都不敢想啊!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媽媽們可能都這樣想過:“這難道就是生活嗎?”我難道就只能做這些嗎?而如果一味地像這樣妄自菲薄,陷入無能為力的境地中無法自拔,那就只會感到生活是不幸的。
多么熟悉的場景。我的一個朋友已經(jīng)有了一個兩歲的寶貝,除了說起小寶貝的可愛,最多的話題就是抱怨自己完全失去了自我,然后一定要信誓旦旦約好去逛街,去吃飯??蛇^不了多久,我們就發(fā)現(xiàn)爽約最快的也是她,周末已經(jīng)完全付出給了小孩,而平時下班第一件事也是趕回家照看小孩,擠出時間吃飯也是跟座位上有針一樣。如果她感到幸福也就算了,可是像她這樣的很多媽媽都覺得是不幸的,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人生其他的快樂。像她這樣的媽媽決不在少數(shù),而在她開始閱讀這套書的時候,她的“心靈構架”開始逐漸發(fā)生改變,她很認真地說:“我才明白和體會到。真的只有幸福的媽媽,才可能教出幸福的孩子?!?/p>
其次。教育不是為了教育而教育。日本童話作家灰谷健次郎說過:“最重要的并不是教育的引導,而是跟孩子一起共同學習、共同成長?!蓖瑯邮琼n國家庭教育系列中申宜真寫作的《優(yōu)秀父母決定孩子一生的對話法》,曾創(chuàng)下韓國圖書銷售排行第一的成績。整本書沒有嘮叨的說教,沒有晦澀的教育理論,而是像位輕聲慢語的姐姐,輕巧地指出你一直不能釋懷的問題,然后微笑地告訴你事情的原委。與孩子的對話其實已經(jīng)超越了交流本身,父母實際上就是通過與孩子的對話教育孩子“適應社會環(huán)境”。書中按照孩子的年齡劃分,將孩子0歲到青春期的親子對話法一一展現(xiàn),我們只需要尋其癥結,一切豁然開朗。
最后,不沉湎于被美化了的成功經(jīng)驗之中。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是平凡的父母,帶的都是平凡的孩子,而這些平凡的特質并不影響將孩子培養(yǎng)成為優(yōu)秀的人才。在《10歲之前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和《小學生媽媽們的第一本教科書》中,用大量的實例告訴我們,學做人是成才的第一課,孩子心中潛在的“做人的軟體”一定不能被父母丟失。
幸福只有行動起來才能找到,所以不要拖到明天了。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媽媽們都能看到幸福魔咒,然后從心里真正幸福起來,越幸福就越想更幸福,就越想為社會、為家庭做更多有益的事,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你自己。
《不必犧牲自己也可以教出幸福的孩子》
作者:申宜真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6月
定價:2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