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的話:在2009中國(寧波市北侖區(qū))首屆兒童國際動漫節(jié)上,竇桂梅老師帶來了一堂魅力閱讀課——《我的爸爸叫焦尼》。這是一本著名的外國繪本,文章語言簡單,蘊意深刻。竇老師從“聽一聽、看一看、想一想、寫一寫”四個方面入手,抓住文本中的關鍵句,不斷地引導學生品味感受,讓學生從圖畫書文本那簡單的表達中,獲得豐富的感受。
整個過程中,竇老師雖然是一名語文特級教師,但是她特別善于啟發(fā)孩子們運用美術的眼光去欣賞、去品讀、去升華。我們特將這部分精彩的教學片斷實錄如下,相信對我們的美術教學也會有很大的啟發(fā)和幫助……
師:作為一本圖畫書,大家都懂得一個道理,語言往往是圖畫提升補充升華之處,可語言也是圖畫書未達之境的局限,因為不可能把圖畫所有的細節(jié),包括它孕育的內容表達出來,這需要我們好好看看圖畫書中還有哪些語言未達之境呢?我做一下友情的建議,例如說,這本書的色彩你發(fā)現了怎樣的變化?書的構圖上你又發(fā)現了怎樣的變化?書中小小的道具有哪些變化?
生:狄姆跟爸爸在一起的時候,色彩很鮮艷很熱烈,到分離時,顏色又暗淡起來了!(圖1)
生:和爸爸在一起的時候,畫面是方的,跟媽媽在一起的時候,畫面卻是圓的了。
師:確實,這本書就最后一幅畫面的圖形是圓形的,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呢?
生:它表示故事的結局是圓滿的——
師:所以藝術家運用豐富的想象,畫了大大的句號,畫面像個長焦的鏡頭定格在那里。于是,你賦予了一個詞叫“圓滿”,而且里面的人物——媽媽和兒子眺望著遠去的列車,望著蔓延的鐵軌,我相信你的這個“圓滿”一定會延伸開去。回過頭我們看看,爸爸和兒子在一起,那跳躍的顏色是什么?
生:爸爸紅色的圍巾。(圖2)
師:爸爸的圍巾跳躍著紅色,而最后這幅畫面中媽媽脖子上的圍巾是——
生:綠色的!(圖3)
師: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這是誰的圍巾?
生:狄姆的圍巾!(圖4)
師:大家有什么發(fā)現嗎?
生:是紅綠相間的,正好是爸爸和媽媽合起來的顏色
師:于是你會聯想——
生:狄姆就是他們愛情的見證。
師:兒子脖子上紅綠相間的圍巾不就是爸爸媽媽愛的結晶與紐帶嗎?我們應該用最熱烈的掌聲送給發(fā)現這紐帶的同學們,因為書中小小的圍巾帶給我們詩意的審美感受。大家還有沒有發(fā)現,除了圍巾,還有什么?比如在狄姆的小手里——
生:書!(圖5)
師:請以讀書的眼光觀察,會有怎樣的聯想呢?老師是這樣想的:他們到過圖書館,這是一對愛讀書的父子。古人有一句最樸素的話“知書達理”。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僅有的時間里,他們沒有沉浸在吃喝玩樂中,而是來到了圖書館,因為父子都愛讀書,(圖6)因為狄姆是個愛讀書的孩子——
生:錯不了!
師:愛讀書的孩子可不就是錯不了嗎?我們相信,親愛的同學們,即使你們剛才那份聯想,期盼他們家庭的團圓,你們也希望因為有了狄姆這個愛情的家庭的紐帶也許也會讓父母生活在一起,但事實永遠不可能如我們所愿所想。假使父母真的不能生活在一起,但是憑著這本書,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我們的小狄姆會在書中獲得力量,獲得慰藉,變得自立、堅強、健康、陽光,也許這也就是我們偉大的畫家所賦予的力量,而就應該讓我們親愛的同學們細心地去品味、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