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寫和以讀帶寫是我們作文課常見的形式和方法,但是,淺層次上的運用,一般語文教師都偶爾會使用幾次,但是,如泰河中學語文組的老師們這樣細致入微地研究并且還像模像樣地進入課堂要形成模式,還很少見。其實,這樣的操作方法不是什么新東西,而他們的做法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在實踐中他們似乎找到了以讀帶寫的根本要素——語言作品的審美意蘊和哲理情感、寫作技巧和語言特色。
假如教師隨便拿來一篇文章,或者就是用閱讀教材上的一個單元的某一篇和某幾篇文章作為以讀帶寫的所讀之文的話,那么,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學生是無法從這些范文中得到實在的寫作營養(yǎng)的。這就要求我們重新關照以讀帶寫中的所讀之文了?!胺赂褡魑摹睂⒎段漠斪觥案瘛眮硖岢?可謂是一語中的?!案瘛笔歉袷?可以是文體之格,也可以是題材、技巧、語言之格,反正是一篇定評定篇的文章給寫作者提供的一個模版一樣的東西。是這個“格”帶動了寫,或者說這個“格”中的一些要素帶動了寫。
尋找到模仿之格,可以說是以讀帶寫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教師寫作賞析文,這是對以讀帶寫要素的點撥提煉。從閱讀的角度告訴學生,也告訴教師自己,這篇或這幾篇作品值得借鑒的寫作要素有哪些?這些寫作要素就是能給學生寫作帶來切實指導的東西。
教師下水作文實際上是將以讀帶寫的要素在實踐中示范了一次,經(jīng)過教師的親自寫作,尤其是寫作指導課中對寫作經(jīng)驗和教訓的闡發(fā),切入了作文教學的根本。學生在讀文、賞文、觀摩教師寫文三個環(huán)節(jié)中已經(jīng)讓寫作心靈搖動起來了,這個時候,學生開始寫作,可以說就接近水到渠成了。
縱觀“仿格作文”教科課題,他們的“以讀帶寫”有了讀文、賞文、看教師示范寫文三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說是將寫作指導過程細致化了。惟其細致化,才給學生搭建了寫作文的梯子,引領著或者是推動著學生們走上寫作道路,這樣一來,學生逐漸愛上寫作課也許就是一種必然的了。
(趙盛成,全國優(yōu)秀語文教師,供職于寧波北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