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琳
在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數(shù)學課程標準》(以下稱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真正注意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實行因材施教,而分層教學正是一種能滿足新課程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
一、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
實行分層遞進教學既是一種教學策略,又是一種以新課程標準指導教學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具有差異性,教師不能以犧牲一部分學生的發(fā)展來換取另一部分學生的發(fā)展.其指導思想是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并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實行分層遞進教學.其主要的理論基礎是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只要在提供恰當?shù)牟牧线M行教學的同時,給每個學生提供適度的幫助和充分的時間,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或達到規(guī)定的學習目標.”這個理論的核心是,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是選擇一種能使教師和學生在花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案并加以實施.實施分層教學法,就是對學生在學習上分層要求、分層評價.通過分析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步樹立學習的信心,激發(fā)學習潛力,同時對學生提出切合實際的學習要求,采取相應的教育教學手段,是分層教學法的核心內容.
二、分層教學的實施
教師把分層教學的理論運用于教學實踐中,主要圍繞學生個體分析、輔導、評價三方面展開.
1.分析學生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基礎工作,了解學生是分層教學的前提
學生的初始情況往往是,后進生上課無所事事,自認為上課聽不懂;中等生受差生影響,自我約束力較差;好生持續(xù)性存在問題.通過復習,讓后進生在每節(jié)課中都能體會到成功喜悅,讓中等生不受差生影響,讓好生懂得中考復習最后沖刺階段,學習態(tài)度對他們今后的影響.我通過與學生溝通交流,進一步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思維特點,將學生大致分為A、B、C三層.
2.實行教學分層
新課程下課堂分層教學的基本結構一般分為:分層設疑——看書自學——嘗試練習——教師分類指導——歸納小結——分層作業(yè).針對中考沖刺復習階段的特點,我把這樣的過程進一步細化為:C班嘗試練習——教師分類指導(個別輔導)——例題講解——當堂測驗;B班測驗——反饋——歸納小結——分層作業(yè);A班分層設疑——嘗試練習——教師分類指導——歸納小結——分層作業(yè).上課時,我對學生分層提出問題、啟發(fā)思維,引導全體學生復習,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鉆研、分層練習.在復習方法指導的過程中,有明確的層次,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不同的提高,同時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向更高層次發(fā)展.做到宏觀和微觀分類指導相結合,使用啟發(fā)式教學,強化復習重點,強化學生基本訓練,指導基本的復習方法,解決全班學生需要解決的共性問題.
3.分層評價學生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原動力
分層教學的評價分層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日常評價不唯分數(shù)論.究竟考低分的學生是不是就一無是處呢?一名教師曾經這樣評價一名考低分的學生,“你考這個分數(shù)本身就是一種成績,我相信你可能還有很多可以得分卻沒有得分的地方,如果這些地方被你注意了,你肯定不止這個分數(shù),相信你自己一定能夠改變這種狀況.”后來這位學生在老師的鼓勵下成績突飛猛進,走向了成功.一段評語、一個微笑、一句贊揚、一個鼓勵的動作都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對于學困生,我的評價偏向對他們的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對于中等生,也主要進行激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擬定解決問題的計劃;對于優(yōu)生,正確地肯定他們的成績,同時注意掌握好分寸,幫助他們認清自己存在的不足,尋求解決辦法,引導他們作好下一階段學習的準備.不同的評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學生中形成了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數(shù)學成績普遍提高.其次,重視在測試中分層次評價.對單元測試,根據(jù)三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同一份試卷編擬出不同層次的測試題,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個層次學生按要求自由選擇完成,或直接注明部分題目只要求A層學生完成,部分題目只要求C層學生完成(可用附加題形式).對不同學生制定不同目標,讓學生經過努力就能達標.
三、反思
采用分層教學,教師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愉快,復習效果較好,雖然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比如,有的學生平時很用功,作業(yè)還不錯,課堂反饋也較好,但考試成績卻不理想,投入與成績不成正比,有什么辦法能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呢;學生對知識點的遺忘過快,能用什么方法阻止其遺忘,或用什么方法使其遺忘慢一點;如何進一步加強對后進生的培養(yǎng),有效消除學生畏難情緒,增強復習的信心,提高聽課效率和自學能力,等等,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進行探討和完善.
(責任編輯:廖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