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亞
《圓明園的毀滅》一文字里行間蘊涵著豐富的感情,是一篇教育學生樹立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好文章。
1.惋惜之情。課文一開始就明確指出,“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一個“!”,表現(xiàn)出深深的惋惜之情。而課文以“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被化成了一片灰燼”作結,首尾呼應,更是在聲討暴徒罪行的同時,表現(xiàn)出對于圓明園的毀滅,不僅中國人民,就連世界人民也深感惋惜。
2.贊嘆之情。課文具體介紹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先講圓明園的位置與總體布局;再講圓明園的各個景點,兩個“有……也有……”“還有……”“不僅……還有……”等句式突出了景點之多,而“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等句子充滿詩情畫意,突出了景點之美,這些都說明了它在園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然后,作者介紹了圓明園內(nèi)收藏的歷史文物和奇珍異寶,突出了它的文化藝術價值:“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其中的贊嘆之情溢于言表。它的“舉世聞名”的確值得我們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贊嘆。
3.仇恨之情。這樣一座世界上最宏偉壯觀的園林,竟然在幾天之內(nèi)化成一片灰燼,怎能不激起讀者對侵略者的仇恨?我們從“他們把園內(nèi)……任意破壞、毀掉”“凡是……統(tǒng)統(tǒng)……”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侵略者的極度貪婪;從“實在……任意……”的句子中可以看到侵略者的極端殘暴,毫無人性。
這篇精讀課文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宏偉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仇恨。
【配合人教新課標版五年級上冊第21課《圓明園的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