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加良 占穎玉
摘要:在經濟和科技高速發(fā)展的21世紀,社會競爭不斷加劇,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良好的合作能力是一個優(yōu)秀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本文從分析當代大學生合作能力薄弱的表現(xiàn)形式入手,指出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高校對當代大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合作能力培養(yǎng)
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了實現(xiàn)共同目標而自愿地結合在一起,通過相互間的配合和協(xié)調以實現(xiàn)共同目標,最終滿足個人利益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強調人才要具備合作意識,他說:“他們敢于負責。懂得自己的工作與別人配合,能承擔更多任務,能迅速適應變化的情況,以及敏感地與周圍的人協(xié)同一致。”這是對人才應具備的良好合作能力的描述。大學生是未來人才的中堅力量,其是否具備良好的合作能力,關乎個體的發(fā)展和國家的未來。但是據(jù)調查,現(xiàn)在許多大學生個人能力很強,但合作意識薄弱、協(xié)調能力相對較差;部分大學生中也出現(xiàn)了過分強調了競爭,甚至你爭我奪,忽視了合作,造成人際關系的緊張;一些大學生甚至為了評上各種先進、獎學金或入黨展開不正當?shù)母偁?。大學生競爭意識明顯提高的同時,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卻愈顯淡薄,合作能力缺失,這不得不引起廣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考。
一、當代大學生合作能力缺失的表現(xiàn)形式
當代大學生合作能力普遍較差,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合作意識。
當代大學生出現(xiàn)兩大類人,合作意識較差。一類是獨生子女。他們大都是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獨生子女特有的成長和教育環(huán)境,使得他們相對獨立但又比較自傲,追求特立獨行,我行我素,標榜自我,不愿意與人交流合作。另一類人是貧困生,大部分貧困生往往心理比較脆弱,比較自卑,并有不同程度的憂郁、焦慮和猜疑等心理障礙。這類學生性格內向、孤僻,在與人交往中往往有很多顧慮。不善于與人合作。
2重競爭輕合作。
由于目前我國大學生大都是在“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面臨一系列競爭,現(xiàn)今高校在對大學生的評價上也往往把成績放在首位,如獎學金、“優(yōu)干”和“三好生”的評定等都與成績排名掛鉤。而他們的競爭對手都是周圍的同學,因此,部分大學生在對競爭的理解中只重視個人的努力和拼搏,而忽視合作的一面。合作能力不高。
3人際關系緊張。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大學生只關注自身的發(fā)展,不關心他人、集體和社會。有的大學生獨來獨往,不會或不善于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同學交流合作,由于缺乏交流,造成在處理個人與他人關系上和諧性不足,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宿舍矛盾或同學矛盾;有的大學生只顧個人埋頭苦讀,不僅在學習中缺乏必要的互助,而且寡于與他人交往,除了學習外,在其它能力方面表現(xiàn)較差,在需要與人交往合作的時候,往往顯得手足無措;有的大學生集體觀念淡薄,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脫離群體不合群;有的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過分追逐個人利益,凡事斤斤計較,容易造成人際關系緊張。
二、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在經濟和科技高速發(fā)展的21世紀,社會競爭不斷加劇,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社會對人才的衡量標準不再僅僅局限于個人專業(yè)能力水平上,良好的合作能力也是一個優(yōu)秀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作為不斷深化的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yǎng)大學生合作能力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
1培養(yǎng)大學生的合作能力是當前大學生合作能力現(xiàn)狀的迫切要求。
當前,我國高校提倡實施素質教育,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大學生合作能力仍然較差,表現(xiàn)在缺乏合作意識、重競爭輕合作、人際關系緊張等。雖然,從許多高校問卷調查結果來看,多數(shù)大學生已經充分認識到合作能力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的重要性,但是這僅僅只是認識到重要性而已,而在實踐過程中沒有真正地實施,存在知行分離現(xiàn)象。從學校、用人單位和社會的反應來看,大學生的合作能力普遍較差,需要進一步提高。
2培養(yǎng)大學生的合作能力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需求。
現(xiàn)代各門學科不斷細化而又互相滲透、交叉,在高度分化的基礎上高度綜合,每個科學技術的重要課題都必然牽涉到多個學科,而個人的力量和智慧是有限的,很難單獨完成,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完成,如全球大氣測量和分析有144個國家的科研人員參加,美國著名的“曼哈頓工程”就曾動員了15萬名各類學科的科研人員,還有中國的“神3i"成功上天、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嫦娥一號衛(wèi)星成功探月等重大工程無一不凝聚著數(shù)以萬計的航天人的智慧和辛勤汗水。如果參與人員沒有合作精神,這些浩大工程根本不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梢?,培養(yǎng)作為未來科技工作主力軍的大學生的合作能力。是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對促進現(xiàn)代科技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3培養(yǎng)大學生的合作能力是適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從本質上要求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達到和諧統(tǒng)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然要求具有和諧精神的人去實現(xiàn)。作為民族精神重要組成部分的和諧精神,包括合作精神、團隊精神、集體主義精神等豐富內涵,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必須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的合作能力是適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三、加強當代大學生合作能力培養(yǎng)的途徑和方法
大學生在校期間正是人一生中思維最活躍、各種觀念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合作能力形成的最佳時期,因此,高等學校應當針對目前的實際情況,重視并尋找行之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加強大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
1加強思想教育,引導大學生有意識地加強自身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
千里之行,始于觀念,只有觀念開悟了,合作意識增強了,才有合作的態(tài)度,才有合作的過程,才有合作能力的提高。高校應通過各種途徑強化大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教育學生合作能力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如何體現(xiàn)等。首先,在課程設置體系中,加強或增補與合作能力相關的教育信息,如在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公共關系學、心理學和組織行為學等諸多課程中,增補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群體的關系和良好人際關系形成的規(guī)律等知識。其次,有計劃地舉辦以合作能力為主題的講座,開展專題教育活動,請企、事業(yè)領導講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在企、事業(yè)中如何體現(xiàn),列舉大量合作成功的事例,使學生在意識到合作重要性的同時,也學會了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如何與他人合作。再次。在日常教育中,做到潛移默化。教育管理者可以借助班團會、黑板報、宣傳欄等陣地,采用主題班會、系列報道、民主討論和對陣辯論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引導學生如何加強自身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
2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合作與獨立、合作與競爭的關系。
獨立與合作是相輔相成的,獨立是當今人才必備的
基本素質之一,而在科技進步專業(yè)分工日趨細致的今天,個人所掌握的知識相形之下愈顯有限,個人有限的知識只有和他人的知識相融合才能取得成功。競爭能使人的潛力得到充分發(fā)揮,能激發(fā)個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及提高學習、工作效率。合作能使學生學會與別人交流、配合及友好相處,增強自己對團隊的自豪感。競爭與合作,無處不有,無時不在,每個人都要在各種事態(tài)和情況下經歷合作與競爭,競爭能夠使人進步,但人更需要通過合作求得進步,從而奠定競爭的基礎,然后再通過競爭求得更大的發(fā)展。因此,在日常教育中,高校教育者應該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好合作與獨立、合作與競爭的關系:在強調大學生需要獨立時,合作也同等重要;分析合作與競爭兩者之間的關系,樹立“競合”意識,在合作基礎上競爭去實現(xiàn)“共贏”或“多贏”。
3積極開展各種團隊活動,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藝術。團隊活動是大學生學習之外的重要活動形式,學生通過團隊活動實現(xiàn)與他人交流和合作。因此,高校應通過多種途徑有意識地舉行各種各樣的團隊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如球類比賽、拔河賽和接力賽等需要團隊精神的體育活動。辯論賽和文藝匯演及文明宿舍、先進班集體的評比活動,等等。還可以在學生中開展團隊拓展訓練活動,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活動促使學生團結合作、互幫互助、共同承擔責任、共同分享勝利的快樂或失敗的苦惱,感受個人與集體的關系,認識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總之,高校應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合作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樹立培養(yǎng)大學生合作能力的理念,把對大學生合作能力的教育和培養(yǎng)貫穿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工作中去。切實把大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工作落到實處。高校教育者應在思想和行動上重視大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針對當代大學生合作能力較弱的現(xiàn)狀,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引導大學生自覺地進行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為將來更好地適應日益合作化的社會以及自身的發(fā)展做好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美]阿爾溫·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上海: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
[2]李峰.大學生協(xié)作精神及培養(yǎng)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0,(2).
[3]王晶晶.大學生競爭與合作能力狀況的調查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7,(1):36—37.